第1章 发酵工程章末复习 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发酵工程章末复习 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4 11:5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章末复习课
第1章 发酵工程
生物
学习目标
①通过对发酵工程原理和应用的复习,理解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的关系,构建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观。(生命观念)
②通过分析啤酒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图,设计改进发酵效率的具体方案,培养资料分析与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
③回顾微生物选择培养与计数的实验操作,提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
④基于发酵工程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中的实例,提出可行性建议,体现社会责任感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泡菜、果酒、果醋。
2.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原理。
3.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4.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难点:
1.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
2.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章末复习
情境导入
酒的发酵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尚书》中便有关于酒的记载,古人用曲蘖酿酒,曲是糖化发酵剂,蘖则是发芽的谷物,这一独特工艺,领先世界数千年。从生物学原理看,酿酒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将糖类转化为酒精。这一过程既彰显了古人对微生物的巧妙运用,也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章末复习
任务一
章末复习
资料1: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我国,且唯我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古遗六法中描述:“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曲蘖主要指酒曲,湛炽是指浸泡和蒸煮。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陶器必良”和“火剂必得”的目的是什么?
控制发酵过程的氧气和温度等条件。
章末复习
资料1: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我国,且唯我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古遗六法中描述:“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曲蘖主要指酒曲,湛炽是指浸泡和蒸煮。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黄酒发酵过程中,不需要对黍米和陶器装置进行严格灭菌,却可以防止其他杂菌对发酵产生影响,为什么?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且发酵产生的酒精对其他杂菌也有毒害作用)。
章末复习
资料1: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我国,且唯我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古遗六法中描述:“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曲蘖主要指酒曲,湛炽是指浸泡和蒸煮。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陈储”是指将榨出的黄酒放入储酒罐内存放待用,陈储要特别注意密封,为什么?
若是密封不好,则醋酸菌容易将酒精转化为乙酸,使黄酒变酸。
(4)黄酒的酒精度数一般为15度左右,酒精度数无法继续提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酒精浓度升高导致酵母菌活性下降。
章末复习
资料2:我国是世界上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啤酒的工业化生产采用大规模自动化设备和先进工艺,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从原料处理到包装的全过程,可大量生产啤酒以满足市场需求。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完善啤酒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及操作目的。
章末复习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淀粉酶
淀粉分解,形成糖浆
酒精和二氧化碳
啤酒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及操作目的
章末复习
资料2:我国是世界上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啤酒的工业化生产采用大规模自动化设备和先进工艺,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从原料处理到包装的全过程,可大量生产啤酒以满足市场需求。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1)制作过程需促使大麦种子萌发,发芽大麦合成大量淀粉酶直接促进糖化,淀粉糖化后啤酒酵母才能充分发酵,为什么?
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作碳源。
章末复习
资料2:我国是世界上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啤酒的工业化生产采用大规模自动化设备和先进工艺,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从原料处理到包装的全过程,可大量生产啤酒以满足市场需求。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大麦发芽会消耗部分储存的有机物,影响产量,提高了生产成本,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章末复习
资料2:我国是世界上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啤酒的工业化生产采用大规模自动化设备和先进工艺,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从原料处理到包装的全过程,可大量生产啤酒以满足市场需求。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3)与传统的手工发酵相比,在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中,哪些工程手段使啤酒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接种单一高质量纯种、严格的消毒灭菌措施、培养基营养物质协调、严格的发酵条件控制等,都可使啤酒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章末复习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拓展训练1】
(不定项)果酒的家庭制作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相比,共同点有(  )
A.都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
B.都需要一定的有氧环境供发酵菌种繁殖
C.发酵前都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
D.发酵结束后都必须进行消毒以延长保存期
AB
章末复习
【归纳总结】比较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项目 传统发酵技术 发酵工程
概念 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综合性生物工程
菌种来源 来源于空气、蔬菜、面团发酵物等,菌种不纯 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过程 无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接种,无严格的灭菌等 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
发酵条件控制 通过微生物自身的代谢调节pH,通过充气口、排气口及其他人工措施调节溶解氧 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和溶解氧等进行监测和控制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章末复习
任务二
章末复习
[任务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两种纯化结果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A.平板划线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
资料3:发酵生产啤酒的过程中,杂菌产生的微量副产物是啤酒“上头”的原因之一,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酵母菌进行纯化。在发酵生产啤酒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A B
章末复习
[任务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资料3:发酵生产啤酒的过程中,杂菌产生的微量副产物是啤酒“上头”的原因之一,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酵母菌进行纯化。在发酵生产啤酒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需要;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章末复习
[任务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为何需要至少涂布3个平板?
作为重复实验,统计时取平均值,以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资料3:发酵生产啤酒的过程中,杂菌产生的微量副产物是啤酒“上头”的原因之一,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酵母菌进行纯化。在发酵生产啤酒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章末复习
[任务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4)丙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 mL),那么稀释倍数为106的试管中细菌的浓度是 个/mL,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是 个。
2.34×103
2.34×109
章末复习
[任务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5)两种方法接种结束后,为什么都要将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和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一起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如果有菌落生长,说明了什么?
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的作用是作对照,未接种的培养基经过培养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若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培养基被污染了,需要重新制备。
章末复习
[任务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6)培养过程中抽样检测活菌数量时,应采用 (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原因是什么?
稀释涂布平板法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培养基上看到的每一个菌落都来自一个活细胞,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会将死亡的细菌也计算在内。
章末复习
[任务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拓展训练2】
解脂菌能利用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将不能直接吸收脂肪的甲、乙两种菌分别等量接种在醇溶青琼脂平板上培养。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乙菌菌落周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菌属于解脂菌
B. 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以脂肪为唯一碳源
C. 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
D. 该平板可用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
B
章末复习
【归纳总结】区分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种类 特点 用途 举例
选择培养基 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 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的微生物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
鉴别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进而产生特定的颜色或其他变化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用伊红—亚甲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
【练习1】
当堂训练
以下是以泡菜坛为容器制作泡菜时的4个处理:①沸盐水冷却后再倒入坛中;②盐水需要浸没全部菜料;③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④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主要是为了防止菜料表面的醋酸菌被杀死
B.②的主要目的是用盐水杀死菜料表面的杂菌
C.③是为了隔绝空气,防止杂菌污染
D.④可检测到完整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
C
【练习2】
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  )
A.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
B.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C.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
D.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D
当堂训练
【练习3】
下列是某同学分离高产脲酶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选择农田或公园土壤作为样品分离目的菌株
B.在选择培养基中需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C.适当稀释样品是为了在平板上形成单菌落
D.可分解酚红指示剂使其褪色的菌株是产脲酶菌
D
当堂训练
【练习4】
(不定项)为提高一株石油降解菌的净化能力,将菌涂布于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以致死率为90%的辐照剂量诱变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后灭菌,可降低培养基污染的概率
B.涂布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300个/mL
C.需通过预实验考察辐射时间对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诱变时间
D.挑取培养基上长出的较大单菌落,纯化后进行降解效率分析
AB
当堂训练
【练习5】
当堂训练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碳源 细胞干重(g/L) S产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用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________;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葡萄糖
氮源、无机盐
制糖废液
当堂训练
【练习5】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缺少淀粉酶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S产量,寻找S产量最大的碳源浓度,确定最适碳源浓度
设计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制糖废液分别培养菌株C,
当堂训练
【练习5】
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