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第13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第三单元
主题情境·创作一篇解说词
核心情境·创作一篇解说词
通过创作解说词,把握作者笔下“奇山异水”的景物特征,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了解富春江景物特点
解说词创作指导
任务线
问题线
1.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2.作者是如何描写出这样的景物特点的?
1.什么是解说词?
2.如何将文中的景物描写转化为解说词呢?
语文
要素
把握景物特征及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
创作解说词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感想?
了解解说词。
理解作者在山水奇景中寄寓的情怀。
目 录
壹
学习目标
叁
理解文意
陆
课堂小结
柒
实词迁移练习
贰
知识必备
肆
情境学课文
伍
思考探究
捌
积累拓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从观察景物的角度、感官的调动、描绘景物的方法中,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重点
难点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长兴)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
作者简介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初唐类书《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类别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所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的全文,而仅是其中描绘富春江雄奇秀丽景致的一部分。
作品简介
富春江,杭州湾水系钱塘江中游河段。全长110公里,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区。
富春江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更兼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富春江一带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资料拓展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6分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piǎo
miǎo
línɡ
yīnɡ
zhuàn
yuān
lì
lún
kē
jiā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浅青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高。
远。
笔直地指向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鸟鸣声。
夹着江水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一作“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至、到达。
指平息名利之心。
筹划、治理。
同“返”,返回。
横斜的树枝。
互相掩映。
蝉长久不断地叫,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名利之心;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筹划人世间的俗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记返回。横斜的树枝在上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遮挡,遮蔽。
止,息。
代词,……的人。
表示顺承,连接前后的动作
重点实词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1)从流飘荡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急湍甚箭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负势竞上 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争高直指 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泉水激石 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鸢飞戾天者 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随
表示约数
超过
凭借
笔直地指向云天
冲击,撞击
至、到达
(8)望峰息心 息:______________
(9)经纶世务者 经纶:____________
(10)窥谷忘反 窥:______________
(11)横柯上蔽 柯:______________
(12)疏条交映 交映:____________
平息
筹划、治理
看
树木的枝干
互相掩映
重点虚词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示顺承,连接前后的动作
…… 的人(物、事)
文言现象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 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
反 返 返回
2. 词类活用
(1)动词作名词
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
互相轩邈 轩邈:________________
(3)名词作动词
任意东西 东西: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 上:__________________
(4)名词作状语
横柯上蔽 上:__________________
奔腾的骏马
往高处远处伸展
向东或向西
向上
在上
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停
①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
②争高直指 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径直
笔直
①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
(1)绝
(3)直
(2)无
①直视无碍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没有
副词,不
4.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1)一百许里
(2)鸢飞戾天者
表示约数。
或许,允许。
至,到达。
罪过,乖张。
周末将至,你准备和家人一起去富春江旅游,你会如何向他们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解说词,向家人介绍富春江的美景。
要求:
1.抓住景物主要特征进行解说。
2.条理清楚,适当发挥想象。
3.通过议论抒情句表达赏景感受。
核心情境
文本是解说词创作的根基。通过精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为解说词创作搭建知识框架。请同学们仔细梳理文本中描写景色的词句,精准把握富春江山水的特色。
1.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浅青色,是一种透亮的青色,说明水是清澈透明的。
千丈之深,仍能见底。
连倏忽往来的游鱼、细小的石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证明水的清澈。
湍急的江水超过离弦之箭,汹涌的浪又如飞驰的骏马,描绘出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清澈
湍急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高林密,令人见而心生寒凉之意。
一座座山凭借高峻的地势,直上天空,最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景。
山高林密
两岸高山
山上景物
一派万物欣荣、欢快自得的气象。
白天像黄昏那样昏暗
万物欣荣
枝密林茂
2.作者是如何描写出这样的景物特点的?
奇山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夸张
俯视
夸张
比喻
平视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动静结合
·视角转换
拟人
化静为动
仰视
视听结合
俯仰结合
动静结合
解说词作为向听众介绍景物的文体,要求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能让听众身临其境。请同学们学习解说词写作要点,剖析其结构组成,开展文本句子转化练习,把《与朱元思书》的文言语句转变为生动解说,为创作完整的解说词添砖加瓦,让古老文本在现代表达中重焕生机。
1.什么是解说词?
定义:解说词是一种用于解释、介绍事物的文体,通常伴随着相应的实物展示或现场讲解,旨在帮助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所介绍的对象。
结构
开头
开篇点题,引起听众兴趣,简要介绍所要解说的对象。如富春江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等。
主体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比如按照一定顺序(如空间顺序、游览顺序等)详细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包括水的清澈湍急、山的高峻险峻等,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
结尾
总结升华,表达对景物的感受或对听众的祝福。
2.如何将文中的景物描写转化为解说词呢?
转化要点
通俗化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使听众易于理解。
示例:“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江底的游鱼和细碎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
形象化 结合文中写作手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增强感染力。
示例:“猛浪若奔”
那汹涌的浪涛就像脱缰野马一样,奔腾咆哮,展现出无尽的力量。
条理化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使解说词层次清晰。
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从富春江的上游到下游,依次介绍沿途的景色;也可以按照游览顺序,带领听众一步步领略美景。
小组练习
每组从文中选取一些句子运用所学要点进行转化练习。
注:转化时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同时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感。
作者在文中不仅描绘了山水之美,更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志趣。将这种情感融入解说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富春江的喜爱。请同学们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思考如何在解说词中自然表达。
1.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感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认为那些追逐名利、热衷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富春江的美景也会被深深吸引,忘却功名利禄,流连忘返。这体现了作者对富春江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2.请同学们结合前两个任务所学内容完成解说词的创作。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一条在文人笔下被称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地方——富春江。富阳至桐庐这一段约一百里的江景,堪称富春江的精华所在。让我们一起溯江而上,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富春江的山,真是奇绝!看,那两岸高山夹峙,苍翠挺拔,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这些山峰不仅形态各异,还充满了生机。你看,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峦,像是在比赛,争先恐后地向着天空伸展;而那些低矮的山丘,则像守护者般静静地守护着江水。山间的泉水叮咚作响,鸟鸣声声入耳,置身其中,恍若人间仙境。
示例:
富春江的水,更是美得令人窒息!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蓝天白云和两岸的青山绿树。当江面风平浪静之时,那水底的游鱼和细石都看得一清二楚,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可当水流湍急时,又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展现出无穷的活力和魅力。
站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之间,我仿佛能穿越千年,与吴均心有灵犀。那一刻,我好像真正理解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深意。是啊,站在这样的山水之间,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富春江不仅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更是一方能让心灵栖息的净土。
希望家人们在游览富春江的过程中,能够沉浸在这片山水之中,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与自由。
解说词评价量表 评价角度 评价标准 分值
内容完整性 是否涵盖了富春江山水的主要特点(奇、异)。 25分
语言表达 是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5分
结构清晰 是否有清晰的结构,是否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介绍。 25分
情感融入 是否自然地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与个人体验。 25分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富春江这样让你感到宁静和美好的地方或时刻?分享你在这些地方的感受,以及谈谈它们如何帮助你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
文章用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名利的鄙弃,以及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生命的礼赞。
从玉泉院至青柯坪,东西皆石壁,涧水萦洄出。逾张超谷,壁乃峭。至青柯坪,西峰斗绝出,诸山忽若屏息,若童子之见严师,不知其气之微也。西峰之奇在水帘洞,远视见窦,下有丹石,瀑布幂之。至苍龙岭,四匝峰峦映带,秀不可状。游者至此,如以片板浮颠浪中,不复谋目矣。然其奇可直一死也。逾岭路绝,折身反度,其险更甚。过五将军树,度桥至通天门,险乃尽。诸星曜平视,得人间之半。云台直北,诸峰之在云台下者,犹矗矗也。南上即落雁峰,千山环之。山皆奇峭,锋锷林林。东峰即玉女峰也。西峰最幽奥,石态生动,有石叶如莲瓣,覆崖巅;其下有龟却立,昂首如欲行,盖叶上物也。是即所谓莲花峰矣。 (选自袁宗道《华山后记》,有删改)
(1)东西皆石壁 _______________
(2)若童子之见严师 _______________
(3)至苍龙岭 _______________
(4)逾岭路绝 _______________
(5)折身反度 _______________
(6)即所谓莲花峰矣 _______________
都
像
到
阻断
同“返”,返回
说
课内迁移
水皆缥碧(都)
猛浪若奔(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到)
沿溯阻绝(阻断)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其此之谓乎(说)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清·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
阅读下面和富春江有关的古诗,感受文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富春
唐·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
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
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
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
翠色随人欲上船。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