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第12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壹
知识必备
贰
初读:晓畅文意
叁
细读:赏景
肆
目录
再读:探情
伍
课堂小结
陆
实词迁移练习
柒
积累拓展
捌
本课件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参考、融入教材课后题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钟情于自然山水,为我们留下不少名篇。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它不仅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还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是画又是诗,究竟描绘了怎样的山水之美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现象。
2. 通过品词析句感受文中景物之美,把握不同的写景手法。
3. 理解作者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重点
难点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而不出,便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作者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征)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山水小品是散文类型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可议论抒情,随性抒写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文学常识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 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4分钟。
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
高峰 入云,清流 见底。
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
青林 翠竹,四时 俱备。
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
夕日 欲颓,沉鳞 竞跃。
实是 欲界之仙都。
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yù
骈文
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散句
节奏舒缓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辉,辉映。
四季。
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共同,一起。
耸入(进入)。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都。
争相,争着。
结构助词,的。
看见。
将要。
消散。
纷乱。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人间仙境。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指示代词,可译为“这种”
确实,实在。
结构助词,的。
代词,相当于“……的人”。
和某些方位词、时间词等连用,表方位和时间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重点实词
(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
(2)五色交辉 交:_________
辉:_________
(3)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
俱:_________
(4)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
(5)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
共同
交相
四季
都
消散
坠落
辉映
(6)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_______
竞: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____________________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确实,实在
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
重点虚词
山川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示代词,可译为“这种”
代词,相当于“……的人”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
(2)
(1)
(3)自康乐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某些方位词、时间词等连用,表方位和时间
1.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2.词类活用
文言现象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1)名词作动词
五色交辉 辉: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__________
辉映
奇丽景色
欲
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自
自康乐以来( )
自非亭午夜分( )
3.一词多义
将要
欲望
从
如果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美景?美在何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高、水净;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汇聚,境界清新。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展现出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描绘出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仰望
俯视
近看
远看
听觉
视觉
动静结合
多视角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描绘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美”字既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
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对谢灵运的钦慕。
对世人无心欣赏山水的惋惜。
自许审美情趣,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隐含自豪之感。
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答谢中书书
总领:
写景
四时之景
朝夕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动静结合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仰视如幢葆①临头上。有声如吹埙箎②,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选自刘基《松风阁记》,有删改)
解释下面蓝色的词语。
【注释】①幢葆(chuánɡ bǎo):饰有鸟羽的旗帜和车盖。②埙箎(xūn chí):两种乐器。埙用陶土烧制而成,箎用竹管制成。
天
完备,齐备
课内迁移
大雪三日(天)
四时俱备(完备,齐备)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将本篇课文改写为白话散文。
提示:可扩充为一篇完整的书信体散文,包括问候语,发出与朋友共赏美景的邀请等。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