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6 07: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理解新闻通讯的文体特征,掌握关键信息提取方法
2.训练概括分析、合作探究与表达交流能力
3.感悟中国航天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速读·空间站追踪
任务三 精读·文本解构者
任务四 逐梦·航天代言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历史时刻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创作背景
2.掌握字音字形、理解词语
3.【知识拓展】分清“长征、天宫、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各系列
【写作背景】
出处:选自202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缘由:1992年,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决心独立自主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并制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就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任务:在轨期间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于2021年9月17日安全返回,首次检验了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字音字形】
获悉(xī) 交会 节点 驻(zhù)留 关键
轨道 模(mó)式 机械(xiè)
【多音字】
【理解词语】
获悉:得到消息知道(某事)。
交会:会和,相交。
节点:指整体事物中的某个关键点。
驻留:停留。
近义词辨析:
【知识拓展】
分清“长征、天宫、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各系列
“长征”系列 “长征”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用于把“神舟”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探测器、“天舟”货运飞船、“东方红”卫星等各种航空航天设备送到太空。卫星、飞船本身无法升入太空,需要长征系列火箭运输。
“天宫”系列 “天宫”是我国的空间实验室,是空间站的基础,相当于太空基地。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航天器。
“神州”系列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船,是航天员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
“天舟”系列 “天舟一号”是我国首个货运飞船,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可以对未来空间站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货物补给。
“嫦娥”系列与“玉兔”系列 “嫦娥工程”是我国开展的月球探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系列是随“嫦娥”系列踏上月球,并对月球进行巡视探测的机器设备。
任务二 速读·空间站追踪
1.读课文,用不超过15字概括本新闻的核心信息。(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2.“时间轴绘制”:速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事件关键节点。
【小组合作】3.梳理本消息的六要素。
4.找出课文内容中提现消息特点的语句。
1.用不超过15字概括本新闻的核心信息。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时间轴绘制”:速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事件关键节点。
3.梳理本消息的六要素。
4.消息讲究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时效性:6月17日18时48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当天完成报道,6月18日见诸《人民日报》。
真实性:“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事实毋庸怀疑;“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由权威渠道获得的一手信息,确保内容可靠。
准确性
示例:
①6月17日9时22分 15时54分 18时48分
②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③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
④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任务三 精读·文本解构者
1.结合《消息二则》对比分析标题特点
2.小组讨论,梳理新闻的结构。
【问题释疑】3.消息的正文通常呈现“倒金字塔结构”,本文是否如此?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4.消息“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感情和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结合文中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标题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
将本文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比较,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
标题的种类
标题分“单一标题”和“复式标题”两种。
1.单一标题:只有一个主标题(正题)。
2.复式标题:①引题+正题;②正题+副题;③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揭示消息主题或重要事实。
副题:补充次要事实或说明正题的依据。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本文用“引题+正题”的形式,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突出了该条新闻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2.神舟十二号飞船升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点是什么?
3.小组讨论,梳理这则新闻的结构。
4.消息的正文通常呈现“倒金字塔结构”,本文是否如此?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本文并没有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展开,而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正文,依次介绍了新闻事件的原委始末。这样写,脉络清楚,方便读者对事件的过程获得清晰、完整的印象。
5.消息“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感情和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结合文中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
引题“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的“顺利”。
正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的“首次”“自己的”。
正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的“准确”“顺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中的“顺利”“成功”等。
这些词语充分反映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高超技术水平,突出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可喜成就,字里行间洋溢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任务四 逐梦·航天代言人
任务1:“空间站直播间”模拟
任务2:设计“航天精神”宣传海报(课后作业)
任务1:“空间站直播间”模拟
活动设计:
角色扮演:
航天员(讲述入舱体验)
地面记者(提问科技意义)
青少年观众(提问太空生活)
任务2:设计“航天精神”宣传海报(课后作业)
要求:
选取最震撼的瞬间(如入舱时刻)作为主视觉;
配一句原创宣传语(例:“自己的空间站,共同的航天梦”);
用50字说明设计理念。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按照时间顺序,及时、客观、清晰、完备地报道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升空到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再到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的事件,平实简洁的语言中包含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写作特色】
1.时间顺序,条理清晰
文章主体部分并未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神舟飞船发射升空、与核心舱对接、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续工作,让读者能清晰地把握事件发展脉络。
2.语言准确,情感鲜明
全文虽然篇幅短小,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而且时间、数字、用词等凸显了语言的准确与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的自豪之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播放视频:中国空间站的成长历程
【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中国人首次进入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天宫”。
当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打开舱门,踏入那片属于中国的太空家园时,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取得里程碑式的胜利,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新时代的壮丽绽放。
这一刻,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彰显着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跃。它告诉我们:星辰大海并非遥不可及,梦想的种子,一旦播撒在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沃土上,终将结出璀璨的果实。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希望大家能从这份伟大的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将这份自豪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好奇心投向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将坚韧不拔的品质融入每一次挑战。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 愿我们都能胸怀家国,脚踏实地,勇于探索,敢于追梦。也许未来,你们中的一员,也会在那璀璨星河中,继续书写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