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自学导学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自学导学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11:2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自学导学单
课题:《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学习目标:
1.语言运用:积累生活化词汇(如“踌躇”“揩桌子”“明朗”),体会白描手法与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思维能力:梳理多场景片段的内在联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日常琐事塑造立体人物形象。
3.审美创造:感受平凡细节中的人性光辉,尝试进行生活场景速写或对话扩写。
4.文化自信:理解文人风骨的生活化表达与朴素的家国情怀。
学习建议:圈画鲁迅生活细节描写;查阅“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代上海文化界”背景。
【开头语:点燃兴趣,明确方向】
亲爱的同学:
《回忆鲁迅先生》将为你推开一扇特殊的窗——窗内不是课本里“横眉冷对”的战士,而是一位会笑、会累、会照顾青年的真实鲁迅。请跟随萧红的文字,用发现的眼睛去看“人间鲁迅”,体会伟大灵魂的烟火温度!
【导学主体: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一、预学·初探
1.作者介绍
《回忆鲁迅先生》文章选自:《 》,作者______ ,原名________,她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萧红全集》;萧红;张迺莹;《生死场》;《呼兰河传》
2.扫清障碍
(1)生字词注音、释义
①踌躇(chóu chú):________(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②揩(kāi)桌子:________(擦拭、抹干净)
③窘(jiǒng)态:________(尴尬难堪的样子)
(2)品析文中的关键句(精彩句/难句)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为何强调笑声?)
参考答案:强调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展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平易近人、爽朗乐观、富有温情的一面。这与公众印象中严肃、冷峻的“斗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亲和力,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萧红作为亲近者,捕捉到这个细节,揭示了鲁迅先生精神内核中温暖、明亮的一面,表达了对先生由衷的喜爱和怀念。
②“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动作描写用意?)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极其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鲁迅先生动作的敏捷、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体现了鲁迅先生雷厉风行、果断干练、讲求效率的性格特征和行事作风;增强画面感与人物鲜活度:使鲁迅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他出门时那迅捷、充满力量感的一幕,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3. 整体感知
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萧红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片段,展现鲁迅平易近人、关爱青年的真实形象。
梳理脉络(快速默读,对应段落批注):
第一部分:生活日常(走路姿态、待客习惯、饮食偏好)。
第二部分:工作剪影(深夜写作、校对手稿、病中坚持)。
第三部分:精神品格(爱护青年、朴素坚韧)。
4.初感疑惑
问题:作者为何不写鲁迅的文学成就而专注生活小事?(文化贴士: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社会环境,白色恐怖下的文化坚守)。
答案要点:①写作目的独特: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怀人散文),而非人物传记或文学评论。萧红的目的是追忆与鲁迅先生相处的点滴时光,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并展现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鲁迅形象,而非系统评价其文学贡献。②“小事”见“大精神”:作者认为,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品质(如坚韧、热情、认真、幽默、关爱他人等)恰恰蕴藏在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和习惯之中。通过描写这些小事,更能生动、具体、可感地让读者走近鲁迅先生的为人,感受其人格魅力,体会其“平凡中的伟大”。③作者视角的亲近性:萧红作为鲁迅先生的亲密朋友和后辈,她拥有的是近距离观察其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她所熟悉和怀念的,正是这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化场景。写这些小事,最能体现她个人化的观察、体验和情感,也使得文章充满真挚感人的力量。④打破刻板印象:通过生活小事,展现鲁迅先生严肃斗士形象之外的丰富侧面(如开朗、温情、幽默),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真实、亲切。
二、巧学·深究
1. 聚焦语言·品味赏析
选句:“许先生忙得汗珠从额角流下来…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参考答案:“忙”与“坐”的对比,白描手法展现鲁迅专注忘我的工作状态,“汗珠”细节衬托许广平的辛劳,暗含对文人伴侣的敬意。
2.探究思维·理解内涵
核心问题:通过生活化叙事,表达对鲁迅人格魅力(温暖/坚韧)的深切缅怀,揭示伟大源于平凡的哲理。思考:文中多次描写鲁迅“不游公园”的习惯,反映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将有限生命投入无限事业,体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核心。
3. 审美体验·尝试创造
(1)仿写: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善于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如走路轻捷、深夜伏案、待客热情等),用朴素的语言展现其性格和精神。请仿照这种写法,选择一位你熟悉的老师或长辈(如班主任、父母、祖父母),用一两段话(80-100字)描写他(她)的一个典型生活片段或习惯性动作,展现其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示例:
张老师批改作业时有个习惯:左手托着腮,右手握着红笔,身体微微前倾。遇到精彩的句子,她嘴角会不自觉地向上弯一下,随即用笔在旁边画个小小的五角星;碰到有问题的答案,她眉头轻蹙,在错处画个圈,再在空白处飞快地写几个字。整个办公室静悄悄的,只有她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专注得像忘记了时间。
(2)改写:文中有一段描写鲁迅先生深夜工作的场景(原文示例:“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鲁迅先生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请保持“鲁迅先生深夜工作”这一核心内容不变,将这段描写改写得更富有画面感和氛围感。你可以适当添加环境细节(如灯光、夜色、声响)、人物细微神态(或动作),或者运用一两个贴切的比喻,使场景更生动、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改写后字数与原段相近(60-80字)。
参考答案(示例):
夜已深沉,窗外万籁俱寂。书桌上,那盏绿罩台灯晕开一小片暖黄的光域,笼着鲁迅先生伏案的身影。他微微蹙眉,目光如炬,紧盯着铺开的稿纸。毛笔在温润的龟形瓷砚上轻轻舔墨,随即落下,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极细微的沙沙声,像春蚕在静夜里悄然食桑。四周的书稿和书籍,在灯影里沉默地守护着。
三、延学·拓展
1.梳理巩固(抄写在积累本上)
(1)好词积累:踌躇、揩、明朗、旷野。
(2)思维导图核心:生活(衣/食/行)→ 精神(真/韧/仁)→ 生死(病/逝/忆)。
2.联系生活
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伟大蕴藏于深夜伏案、待客热茶、爽朗笑声等平凡细节中。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遇见这样的人:他们看似普通,却在点滴言行中展现了可贵的品质(如坚持、尽责、善良、担当)?请简述一位人物及其一件小事(60字内),并点明其中让你感受到的“平凡中的伟大”(20字内)。
参考答案(示例):
人物与小事:小区老保安王伯,十年如一日深夜巡查,风雨无阻,总轻声提醒住户关好门窗。
“平凡中的伟大”:于无声处见坚守,细微关怀显担当。(或:平凡岗位的忠诚守护)
(文中鲁迅深夜写作的身影,教会我们在寻常处培育精神的厚度。)
【结束语:鼓励反思,展望未来】
恭喜完成这场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你是否读懂了“明朗笑声”背后的生命重量?哪个生活细节颠覆了你对鲁迅的想象?当网红语录遇见“横眉冷对千夫指”,是否让你重新思考“偶像”的定义?
寄语:
鲁迅先生的身影渐远,但他于平凡处闪烁的精神之光,依然照亮我们观察生活的眼睛。愿同学们铭记: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你我身边那些默默坚守、真诚付出的身影里。用心发现,你也能书写属于自己的“回忆”篇章。
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