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4 13: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玷辱  沾湿  阽危  拈轻怕重
B.朔风  搠倒  塑造  溯流而上
C.怀揣  端菜  湍急  惴惴不安
D.掇开  辍学  连缀  气息惙然
【答案】 C(A.“玷、阽”读diàn,“沾”读zhān,“拈”读niān;B.“朔、搠”读shuò,“塑、溯”读sù;C.“揣”读chuāi,“端”读duān,“湍”读tuān,“惴”读zhuì;D.“掇”读duō,“辍、惙”读chuò,“缀”读zh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城镇上学难,上大一点城市的学校更难,上知名的学校就难上加难,这种状况阻止了农民及其子女进城的脚步,使他们心有余悸。
B.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他同看护水库的邓老头儿及郊区的一些农民都交上了朋友,他们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谈笑自若,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答案】 B(A.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用在这里不合语意。B.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D.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和危急的情况下?,用在这里不合语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年初一,长春市有关部门在向市民赠送含有“蒸蒸日上”祝福寓意的馒头时,遭到市民哄抢,让人感叹部分国人的素质亟待提高。
B.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C.故宫博物院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展出明清时期生活文物,展品种类繁多,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
D.为了经受南极内陆气候的考验,泰山站的工作人员在彩涂板上涂上一层氟碳层,被称为南极建筑中最好的“防晒霜”。
【答案】 C(A项偷换主语,将“在”和“时”去掉,在“赠送”后加“的”。B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D“被”前缺主语,应加上“这种氟碳层”。)
4.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下列叙述不能证明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B.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C.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
D.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这说明林冲不光自己安分守己,还要李小二安分守己,好好做买卖。
【答案】 D(林冲资助李小二,说明他心地善良,行事侠义的性格。)
5.对“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一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表明了林冲已感到走投无路,只好求助于神明。
C.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思想。
D.“行不上半里多路”是当时(宋元时期)的口语,和现代汉语的规范有区别。
【答案】 B(此项的分析与林冲的性格及当时心理不吻合。)
6.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缘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D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0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7.本段文字环境描写的句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屋后有一堆柴炭;(那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8.本段文字细节描写的句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9.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作了铺垫。
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
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答案】 C(对风雪的描写,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因此,A、B正确,D项也正确。)
10.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
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答案】 B(“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不准确。)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1~14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节选)
林冲告道:“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小人虽是粗卤的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为是前月二十八日,林冲与妻到岳庙还香愿,正迎见高太尉的小衙内,把妻子调戏,被小人喝散了。次后又使陆虞候赚小人吃酒,却使富安来骗林冲妻子到陆虞候家楼上调戏,亦被小人赶去,是把陆虞候家打了一场。两次虽不成奸,皆有人证。次日,林冲自买这口刀。今日太尉差两个承局,来家呼唤林冲,叫将刀来府里比看。因此林冲同二人到节堂下。两个承局进堂里去了,不想太尉从外面进来,设计陷害林冲。望恩相做主。”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耿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因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
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
孙定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
府尹道:“据你说时,林冲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断遣?”
孙定道:“看林冲口词,是个无罪的人。只是没拿那两个承局处。如今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
滕府尹也知道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
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删节)
11.从节选的这段文字看,府尹要治林冲的罪,“罪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法犯法,腰悬利刃,擅闯节堂,企图杀害太尉。
12.林冲说是自己被人“设计陷害”,从节选的文字看,采用的是什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太尉差两个承局到林冲家,叫林冲把他买的那把刀带到府里去比看。可是,等林冲同那两个人来到节堂,那两个承局进堂里去;随后太尉从外面进来,就认定林冲知法犯法。
13.府尹明知林冲无辜却还要治林冲的“罪”,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府尹迫于高太尉的权势不得不治林冲的罪,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制度下的政治腐朽黑暗,鱼肉百姓。
14.高太尉虽说没有正面出场,其形象已借他人之口作了交代。你觉得高太尉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权,倚势豪强”,干坏事不择手段;“府里无般不做”,又为虎作伥;“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从这些言辞中,可以看出高俅是一个泯灭良知、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的恶人。
四、高考热点
15.给下面语句排序。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④③①
16.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
17.阅读所给的语段内容,仿照横线前边的句子写两句话,保证语意连贯。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选择小溪的清浅;(没有雄鹰的矫健,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
五、读写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鉴真和尚刚剃度皈依时,住持让他做了寺里谁也不愿意做的行脚僧。一天,日已三竿,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叫醒鉴真问为什么。鉴真说:“穿破一堆芒鞋,就能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吗?我还是为庙里节省些芒鞋吧!”住持一听,明白了,说:“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寺前是黄土坡,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路面泥泞不堪。艰难走过之后,住持问:“你能找到你刚才留下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住持捻须一笑:“你能否找到你昨天从这条路上走过的脚印?”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没下雨,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留下脚印?”住持听了,拍着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文章。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2)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全面理解材料,需要我们对材料作整体把握,其中关键句的理解就尤为重要。
材料末“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要仔细斟酌。材料作文中材料多有其寓意指向,这里的“泥泞的路”和“脚印”自不能例外,关键是我们应联系生活或人生或生命,思考为什么“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泥泞”是多么形象的字眼,它象征了挫折、困苦、磨难、逆境与无奈。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生活的路,总要经历一段坎坷,一番风雨,才会精彩。正如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坎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顺利、舒适、遂心的环境,看来是惬意的,但也是消失最快的。人的心性最容易在此中迷失。这种环境最终会把一切抹平,包括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风雨和磨难。没有经过这些,怎能获得成功!
【佳作赏读】
在磨难中成长
平坦的路上,脚步固然轻巧,行程固然悠闲,宁静的溪水旁却留不下记忆的脚印和成长的足迹。泥泞的路上,脚步虽然拖沓,身子虽然疲惫,融融的月光下却镌刻了既厚又重的印迹,即使被岁月抚平了,依然可以留下深刻的凹痕。
是啊,磕磕碰碰的人生中我们才可以慢慢地长大,泥泞之后,磨难过后,我们才可以渐渐地坚强。没有汗水,没有艰难行走的旅途是乏味的和无意义的,没有经过坎坷的人生,留下的只会是一片空白。
碧透蔚蓝的大海里,磨难是那骇人的浪和咆哮的风,穿越浪与风才能驶往成功的彼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家道的变故中落,人情的麻木冷漠在多年的寒夜后化作那坚冷的磨刀石,磨砺出惊世骇俗直抵文学艺术颠峰的红楼一梦。几十载饱受屈辱,压抑的悲戚椎心泣血,挫败的人生化作滚烫的钢水,无数个365夜后铸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泥泞的道路磨砺出的是一个个傲岸的身影,所以,才会有卧薪尝胆后三千越甲吞吴的豪举,才会有轮椅上演奏时间简史的壮行,才会有寂静无声里千手盛放的奇迹。泥泞的路,其实早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寥廓的天空中,磨难是电闪雷鸣和倾盆大雨,穿越这雷雨才能在更高的天空心生呼啸,抵达至高的人生境界。情难,家难,国亦难的苦痛交织,才使李易安以笔呼唤苍天铸就内心的坚强。若非这泥泞,这坎坷,她又何以站在前无古人的高度?仕途不畅屡遭贬谪的东坡居士,人生多变故,不变的是那静观云涌风起我自岿然不动的淡泊与宁静,不变的是一份矢志于前路的心情。泥泞的路,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让人感受不一样的思想。也正是这不一样,才会有泥泞中更清晰可辨的脚印,更踏实有力的脚步,才会有风雨散去,阳光灿烂的最美的风景!
浩瀚的沙漠里,磨难是黄沙漫漫和炽热骄阳,穿越这崎岖和炎热才有绿洲的清爽和怡人。如同一个民族,不经历挫折碰撞怎能崛起?中华巨龙,在沉睡百年,饱经战乱,历尽劫难后重生。
从泥泞中走过,经历坎坷后才会出现开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泥泞中走过,留下的是永不褪色的足迹!
【名师点评】
深入的思考,严谨的结构,是本文突出的特点。文章从材料入手,开篇提出观点。第三四五段以并列式结构展开散文化论述,但颇显突兀,与全篇关系有些脱节,在驾驭议论上,似乎还可做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