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一、课内双基
1.对于别里科夫的“婚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差点”一词,表明了作者的惊讶,也暗示了事件的结局。
B.“撮合”“怂恿”等词说明别里科夫的恋爱并不是因为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而是种种外界因素让他昏了头。
C.别里科夫也是生理正常的男人,当然有结婚的欲求。
D.昏了头才结婚,可见别里科夫是个病态的人,这个病态的人将正常的男婚女嫁也看作是不合常理的事。
【答案】 C
2.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用夸张手法再次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了其极端虚弱。)
B.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行将没落。)
C.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
D.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绘了别里科夫因他的威严受到嘲弄和挑战后气愤不安的情景。)
【答案】 C(可以从对修辞格的判定及修辞的表达效果入手进行分析。C项中是联想,另外对句子内容的分析太表面、肤浅。)
3.文中说:“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既然如此,“我们都怕他”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有修养、很正派,不愿与别里科夫这样的小人斤斤计较。
B.因为别里科夫有沙皇政府替他撑腰,动辄以政府名义行事。
C.因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也因为“我们这些教师”软弱胆小,对不合理的事物得过且过,处处迁就。
D.因为我们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采取忍让态度。也说明我们的力量是软弱无力的。
【答案】 A(“不愿意与别里科夫这样的小人斤斤计较”的说法,无中生有。)
4.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是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但不可能这么典型;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明显夸大了他的作用,说他辖制整个中学还可以,说他辖制全城就不能使人相信了。
B.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专制意识形态对民众的种种压迫的缩影。
C.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
D.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答案】 A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5~8题。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②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5.埋葬别里科夫既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为什么又要“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
B.别里科夫虽令人讨厌,但别里科夫死去毕竟令人悲伤。
C.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然存在,且势力还十分强大。
D.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中,人们都变得虚伪起来了。
【答案】 C
6.“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具体指的是( )
A.别里科夫死后,沙皇专制统治更加疯狂,生活更加郁闷、无聊、乱糟糟。
B.生活虽然恢复了旧样子,但是人们仍然心有余悸,顾虑重重。
C.生活恢复了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
D.别里科夫虽然死了,但人们仍忧心忡忡,没有一点愉快感。
【答案】 C
7.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典型形象,这种人到处可见,任何时代都有。
B.别里科夫思想流毒很广,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会存在。
C.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的产物,制度不变,这样的人将在各处产生。
D.别里科夫是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典型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永远不会消失。
【答案】 C(A项“任何时代都有”的说法太绝对;B项中“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存在”太绝对;D项“艺术形象”的说法与题干要求不符。)
8.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
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9~12题。
火烧云
梁爽
我喜欢过一个女孩。
她名字叫夏梦,读中学时在我隔壁班级。
如果我说我喜欢夏梦,于小毛一定会把牙笑掉。因为我和她完全就是两类人。整个中学时代,她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而我一直是我们年级的倒数第一名。
第一次看到夏梦,我便喜欢上了她。那天,我正在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被罚站,她进来送作业,穿着白衬衫牛仔裤,梳着蓬松的短发,英气逼人。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连忙低下头,直到用余光看不到她了,才敢再抬起头。人生第一次,我感觉自己的样子很糗。
从此,我便像间谍一样挖空心思打探她的一切。他们说,她很高傲,是班长,还是语文课代表。他们还说,她父母都是教师,对她管教很严,她每天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面玩儿。知道这一切,我有点儿同情她,总想有一天能带着她到处逛逛。一想到这儿,我就豪情万丈。可想归想,我知道这个心愿很难实现。
自从喜欢上了夏梦,不管于小毛怎么揶揄,我都不愿意再逃学。我喜欢趴在窗台上等夏梦的出现。如果我看到了她,我会像过节一样开心。如果她恰好也看到了我,我就比过年还快乐;特别是窗外有丁香花开的时候,晚上的梦里都是丁香花醉人的香味儿。
上课的时候,无论是哪个老师讲课,于我来说都是在听“天书”。我只干一件事——练字。“字帖”是夏梦的作文,是学校举行作文展览的时候,我在操场后面的橱窗里偷偷撕下来的。有一天,我觉得自己的字简直跟夏梦的字没什么区别,就用彩色的信纸抄了一首汪国真的诗,通过邮局寄给了她。
后来,我又听说她喜欢歌手郑智化。只要遇到她,我就用口哨吹一句郑智化的歌。我注意到,每次她的嘴角都会微微上扬。可始终,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美好的中学时代很快就结束了。她考入我们那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而我去了一家技校学电器修理。重点高中在小城的最东边,技校在小城的最西边。每天晚上,我会沿着201国道,先是骑上一段长长的上坡再是一段长长的下坡,准时到达重点高中的门口,等待夏梦下晚自习,然后骑着车子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保持着不远不近大概20
米的距离。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三年。我曾希望老天能给我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但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给了自己一耳光,我更希望她永远都是平安的、宁静的、快乐的。
高考前的一个晚上,不知为什么,每天跟夏梦一路回家的女孩儿没有出现。我明显感觉到,有几次她放慢了速度。她只要放慢速度,我便放慢速度。我知道,她一直都知道我在她身后,否则她不会有那么多夸张的笑声。我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可是我的理智提醒我不能,因为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不允许自己打扰她。
终于等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我在重点高中的门口等到了夏梦。她穿着一件碎花蓝连衣裙,蓬松的短发已变成高高的马尾,如同清水芙蓉一般清纯美丽。
“你喜欢我?”这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一愣,不知该怎么回答。
“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没等我回答,她便挽起我的手。我们手牵着手走遍了学校周围所有的马路,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后来,送夏梦回家的时候,路过一个铁路桥,我们坐在桥旁边的水泥台阶上,看天边的火烧云,又红又美。
“我知道那首诗是你寄给我的,没想到你的字和我的那么像。”我的脸一下子变成了火烧云。
“你为我做的一切我都知道,可我们两个是不会有未来的,我父母一定不会接受你。”我想说点安慰她的话,喉咙里却像哽住了什么东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紧紧握了握她的手。她一下子趴在我的肩头嘤嘤地哭了起来,但哭声很快就被火车的汽笛声给淹没了。
夏梦考上了南方一所很有名的大学,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铁路桥旁边的水泥台上发呆,听着火车的汽笛声,想着夏梦那张梨花带雨的脸。
多年以后,我意外地收到一本不知从哪儿寄来的诗刊,里面有一首署名夏梦的诗。那首诗,我反复读了很多遍,还抄下来想读给于小毛听。于小毛被我吓跑了,其实我也不懂诗。只记得她在诗里说,她喜欢火烧云……
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作者的情感历程,真实细腻,可亲可感。说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
B.本文没有尖锐的对立冲突,只是和风细雨,慢慢叙述一件生活中很平常的事件,于琐碎中窥视人生。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与夏梦的相会相爱相别,这一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D.小说极富现实主义特色,真实地反映了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否定了他们的不成熟的感情。
E.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我曾希望老天能给我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但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给了自己一耳光”,说明我的纯真善良。
【答案】 BE(
A错在“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C项在情理之中是对的,但并非意料之外。D“否定”不当。)
10.小说为什么以《火烧云》为题目,请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和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火烧云”是美好事物、美好爱情的象征。②“火烧云”还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他们曾“坐在桥旁边的水泥台阶上,看天边的火烧云,又红又美。”火烧云还是他们真情的纽带。③
既形象又紧扣全文,文中多次出现“火烧云”有情感线索的作用。
11.小说中的夏梦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夏梦:①聪明好学,“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②兴趣广泛、坚强上进,“她喜欢歌手郑智化”。
③活泼可爱、清纯率性、耿直洒脱,敢于说出真心话。既能点亮你的生活又能给你美好的想象。
12.我和夏梦的感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喜有悲,爱是喜,离是悲。喜在终于手拉手,看天边的火烧云,悲在“我父母一定不会接受你”,“我”没再见过她,不即不离是“最后寄来的诗刊”则是悲喜交加。
四、高考热点
13.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合理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金砖国家为了自己及其他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筹措资金,遵循维护金融主权、合作促发展、公平互利的原则,于2014年7月在巴西峰会上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14年7月在巴西峰会上,金砖国家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目的是为自己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筹措资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运行遵循维护金融主权、合作促发展、公平互利的原则。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用“无题”做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蛋有“道”
(2)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人损公肥私的不良现象。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鲜花绽放灿烂的笑脸,向你渲染春天的瑰丽;
蝴蝶跳出轻盈的舞步,向你展示出生命的旋律;
丝雨敞开紧闭的心扉,向你清唱万物的欣喜。
五、读写创新
16.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做事之前,或信心满满,或精心准备,或瞻前顾后,或无所适从……然而,事过之后呢?请以“事过之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向】
这是一道有材料的话题作文,读懂材料是前提。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句提示,用“然而”一词转折,分成“做事之前”和“事过之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列举了事前的四种情况,并用省略号给考生留下了发挥的余地;后一部分抛出了“事过之后”的话题。
考生完全可以从材料中挖掘作文的主题。“然而”是转折,那么事前“信心满满”,事过之后就可能是“信心不足”;事前是“精心准备”,事过之后就可能是“虎头蛇尾”;事前是“瞻前顾后”,事过之后就可能是“信心满满”;事前是“无所适从”,事过之后就可能是“全身心投入”。因此立意可以批判“追悔莫及”、“过河拆桥”、“顾此失彼”、“成功后的骄傲”、“失败后的沮丧”等现象,也可褒扬“未雨绸缪”、“三思而后行”、“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谦虚谨慎”、“重整旗鼓”等优秀传统。
该话题既极具生活气息,又富有哲理性,有利于作文水平高的考生写出形象而生动的美文。
【佳作赏读】
挫折之后更美丽
也许生活并不是一场戏剧,人们总在平和地演绎着各自的人生。它也不仅仅是一本书,历经颠沛流离后,再回头读它,只会觉得一眼万年。这些都无法概括出生活的本质,因为真正的生活,要比它们复杂多了。如果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形容生活,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俱全。而生活中的众多形形色色的挫折,正是五味中的苦味。没有挫折,生活也便不再是生活了。然而,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挫折的滋味,于是在做每一件事之前,我都会对要做的事仔细推敲,但是每当我觉得万无一失之时,挫折就接踵而至了。正如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的,上帝从来就是一个最精明不过的商人,他往往在赋予你一份成功的时候,早已让你付出数倍于收获的努力了。所以,挫折既然来了,我们也不必怨天尤人,装出弱者的可怜相,我想,事后举起理想之灯,照亮前方,挫折会变得美丽。
听说过《法国革命》这部书的创作轶事吗?我对这则轶事感受颇深。
法国大革命是一段冗长而复杂的历史,要把它文学性地创作出来,可以想象这有多艰难。然而当年迈的卡莱尔刚刚将此书写成之际,居然被女佣人当做废纸付之一炬。气急败坏的卡莱尔把自己锁进屋子。然而三天之后,他竟然宣布他准备重写这部书。最后,他做到了。他说:“这就像是我们小学时写的作文,老师读后,对你说,孩子,不行,你还得重写一遍!”于是今天我们才有幸看到这部史学巨著——《法国革命》。
一直都感动于卡莱尔的这种精神,卡莱尔面对挫折,依旧执著地举起理想之灯,终于在垂暮之年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这精神让我震惊。人不能光靠吃粮食活着,人要站起来,还得有心灵的灯塔。历史从不同角落射来的灯光温暖了我,让我在一次次的挫折之后站了起来。
挫折是懦弱的人所惧怕的,他们不断地逃避,成功也就离他们越来越远;勇者之所以是勇者,只是因为他利用上帝给他的权力,给自己点上了一盏理想之灯——散发着勇气、智慧的光芒,驱散了心灵的黑暗。
回忆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发现让我们记得最深刻的往往不是预示着成功的喜悦,而是挫折带给我们的那道刻骨铭心的伤疤。这是我们千金不易的财富。在以后的日子里,奋斗中的挫折将教会我们更多的东西,从而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收获。
黎明破晓,让我们一起迎接那些困难吧,怀着感恩的心,面对所有的挫折。
相信我——挫折之后的你更美丽。
【名师点评】
全篇文章围绕一个事件展开,材料典型而集中,分析紧扣主题,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观点。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如:“回忆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发现让我们记得最深刻的往往不是预示着成功的喜悦,而是挫折带给我们的那道刻骨铭心的伤疤。”作者很有思想,又能如此精确地表达出来,可见语言功底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