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课时练(一)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的。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
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随。
解析:B项,善:喜好、羡慕。
答案:B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脱然:轻快的样子。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眷然:思念的样子。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质性:质疑本性。
D.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怅然:失意的样子。
解析:C项,质性:本性。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奚惆怅而独悲 B.善万物之得时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解析:D项,“情话”,古义为“知心话”,今义为“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副词,都/动词,结交、交往。B项,名词,成年男子的通称/助词。C项,疑问代词,为什么/代词,什么。D项,都是名词,身体。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云无心以出岫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解析: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为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答案: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句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解析:C项,“辞”一般要讲求押韵,但没有强调注重平仄。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一边。
B.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盈:满溢。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命:安排。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期:约定。
解析:D项,期:期望、期求。
答案:D
8.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做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漂摇,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做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安命享余生。
解析:D项,“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赏识器重。
答案: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解析:本课是韵文,为了句式的排比和押韵的需要,许多语句有省略、倒装现象,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参考答案:(1)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已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算太远,已经认识到如今归田是正确的,以前出仕是错误的。
(2)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归田赋
[汉]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①;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②。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③。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④。
于时曜灵俄景⑤,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临川以羡鱼:比喻空有愿望而无法付诸实践。河清:喻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②蔡子:战国时燕国的辩士蔡泽。唐生:唐举。蔡泽周游列国,长期不见任用,曾请唐举为他看相,后入秦,代范雎为秦相。③王雎(jū):鸟名,即鱼鹰。仓庚(cāng
gēng):鸟名,即黄鹂。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翔的样子。④鱼沙鱼留(shā
liú):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⑤曜(yào)灵:太阳。俄景:日影偏斜,指天色将暮。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明略以佐时 佐:匡扶。
B.俟河清乎未期
俟:依靠。
C.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聊:姑且。
D.虽日夕而忘劬
劬:劳苦。
解析:B项,俟:等待。
答案:B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B.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C.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D.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解析:这是一篇韵文,以四六字句为主,这段文字也是这样。可根据对偶句断开。
答案:D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归隐的真正原因是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
B.“交颈颉颃,关关嘤嘤”,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的和谐欢快、时和气清的景色。
C.“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野外捕获猎物的悠闲之情,又颇含自诫之意。
D.这篇小赋虽然篇章短小精悍,却准确地表现了张衡在仕途遇到挫折后归隐田园之志。
解析:A项,“真正原因”说法不当。“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只是张衡归隐的借口,不是真正的原因。
答案: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于是”,在这时;“苟”,只要;“安”,怎么,哪里;“之”,的;“所如”是“所字结构”。
参考答案:(1)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
(2)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参考译文:在京都做官已经很久了,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难。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的,要跟随渔夫去同乐;抛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鹂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上的鸟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姑且让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如蛟龙长吟于大泽,如猛虎咆哮于山丘一样(自由自在)。仰首上射空中的飞鸟,俯身往河里撒下钓丝;鸟不高飞则中箭而死,鱼若贪饵必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游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法度。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课时练(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解析:B项,“景”,日光。
答案:B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植不足以自给 耕植:耕田植桑。
B.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幼稚:小孩。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矫厉:造作勉强。
D.聊乘化以归尽
乘化:趁着自然的变化。
解析:D项,“乘化”的意思是“顺随自然”,“乘”,顺着。
答案:D
3.下列句子都属于疑问句,但句式特点并不相同,请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B.奚惆怅而独悲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寓形宇内复几时
解析:C项,除一般疑问句外,还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欲之何”。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善万物之得时——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C.请息交以绝游——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D.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委曲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
解析:D项,“委心”的意思是“随心”,“去留”的意思是“生死”。这句话应翻译为: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 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5.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解析:给这段文字断句,首先要结合前后文把握大意,然后根据名词、动词短语和虚词断开。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司马”,古代官名。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B.“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起为州祭酒”的意思是离家担任州中的学官。
C.“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谥号”,古代皇帝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靖节先生”即此。
解析:D项,谥号早期有私谥一种,这种谥号不是皇帝给予的,陶渊明号“靖节先生”是私谥。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解析:B项,“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说法不当,原文是“亲老家贫”,意思是父母年老,家庭贫困。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如“贤者”,有才能的人;“文明”,政治清明;“奈何自苦如此”,倒装句;“安勤苦”,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同志”,相同的志向;“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参考答案:(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
(2)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潜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
因为父母年迈家里贫穷,离家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身体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 ”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称自己是贤才 志向达不到。”道济把精米和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后来)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隐居生活的资本,行吗 ”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高粱(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米。年末,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这点俸禄低眉弯腰,小心谨慎地侍奉这些乡里小儿!”当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交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后,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陶潜也没有拒绝。以前,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浔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慢慢地取酒喝。曾经九月九日这天没有酒喝,走到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陶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次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寄托自己的情意。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他却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
移居(其二)①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③,无为忽去兹④。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辞官后。②将:“岂”的意思。③胜:美好。④无为忽去兹:这种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抛弃它。
9.本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哪些画面 有什么作用
解析:在这首诗中,诗歌的前八句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四个生活画面,可根据语句的内容联想出来。诗人描画这些画面,正是表现其归园田后的生活乐趣。
参考答案:本诗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等画面,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氛围。
10.“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此理”指代的内容,即躬耕田园的农村生活。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歌颂,正反衬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诗句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农村生活是多么惬意,自由自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11.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省察生命有限,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多,想要顺从心愿而行的两句是“ ,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 , ”,抒发了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陶渊明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 ”。
答案:(1)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2)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