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滕王阁序
课时练(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鹤汀凫渚(fú) 睢园绿竹(suī)
东隅已逝(yú)
彭蠡之滨(lí)
B.落霞孤鹜(wù)
舸舰弥津(kě)
钟鸣鼎食(dǐng)
天高地迥(jiǒng)
C.棨戟遥临(qǐ)
躬逢胜饯(jiàn)
逸兴遄飞(tuán)
闾阎扑地(lǘ)
D.无路请缨(yīng)
星分翼轸(zhěn)
云销雨霁(jì)
命途多舛(chuǎn)
解析:A项,“蠡”读“lǐ”,B项,“舸”读“gě”,C项,“遄”读“chuán”。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光射牛斗之墟 墟:域,所在之处。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甫:刚、顿时。
D.所赖君子见机
机:机会。
解析:D项,机:预兆。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动词,过/动词,超过。B项,名词,声望/动词,期望。C项,都是形容词,盛大的,美好的。D项,名词,序/动词,连接。
答案:C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介词,在;②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关系。③连词,表并列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③俨骖马非于上路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宾主尽东南之美 ⑥徐孺下陈蕃之榻 ⑦目吴会于云间 ⑧窜梁鸿于海曲
A.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B.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C.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D.①⑦/②/③④⑥⑧/⑤
解析:①“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②“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③“俨”,使动用法,使……整齐;④“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⑤“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俊杰;⑥“下”,使动用法,使……放下;⑦“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看,望;⑧“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答案:A
6.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
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过些时候我将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今天有幸受到阎公的接待,拜见高雅的主人。
D.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杨得意生不逢时,只能独自叹惋。
解析:D项,“杨意不逢”不是“杨得意生不逢时”,而是“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9题。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B.识盈虚之有数
数:个数。
C.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解析:B项,数:定数。
答案:B
8.下列对文中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解析:B项,“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错。
答案: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参考答案:(1)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为不得志的人悲伤 如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出游在外的人。
(2)年纪老迈(情怀)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 处境艰难(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及《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英迈:豪迈奔放。
B.据此是交构之渐
交构:相互勾结。
C.坐勃左迁交趾令
左迁:贬官。
D.勃往省觐,途过南昌
省觐:探望。
解析:B项,交构:相互构陷。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解析:首先要通读把握大意,然后根据“初”“先”“及”等表顺序的词,切分出大层次,再逐一切分出小句。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解析: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解析: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重要虚词,如匿,藏匿;乃,于是;塞,堵塞;因,于是;遍,全部,所有;莫,没有人;辞,拒绝。
参考答案:(1)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
(2)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
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王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相互之间有胜有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他落水而亡,当时二十八岁。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一定会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他的能善终就是幸运的了。”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亲王福畤因王勃的缘故而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重修完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阎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地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对排在卢前感到惭愧,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三、古代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情感。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可以从诗句的意象中挑选。如乱烟、碧砌、飞月等;情感要紧扣“寂寞”和“寒”字分析,尤其是“寒”字。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乱烟、碧砌、飞月、离亭、江山等景物。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寂寞伤感之情。
(2)你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江山此夜寒”中哪一个字用得好 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在这一句中,“寒”字明显是一个表意丰富的词。可围绕此字的表层含义(送别时的自然环境)和深层含义(送别时的心情)分析。
参考答案:一个“寒”字表面上是说夜气寒凉,实际上暗示了内心的伤感孤独,“寒”字将此夜注入离情(或融情入景或情景交融),凸显了诗歌的境界。
课时练(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潜伏/虔诚 空缺/空谷足音 数叨/数九寒天
B.斐然/悱恻 试剂/光风霁月 量杯/量体裁衣
C.宽宥/良莠 杳然/纷至沓来 奢靡/所向披靡
D.倜傥/孝悌 缱绻/卷土重来 蔓延/顺蔓摸瓜
解析:A项,分别读qián,kòng/kōng,shǔ;B项,分别读fěi,jì,liáng/liàng;C项,分别读yòu/yǒu,yǎo/tà,mí/mǐ;D项,分别读tì,quǎn/juǎn,màn/w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解析:A项,“明”应为“鸣”;B项,“鱼”应为“渔”,“清”应为“青”;D项,“弛”应为“驰”。
答案:C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齐:顺畅。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效:学习,效仿。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彩:日光。
解析:B项,等:同于、等同。
答案:B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穷”字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③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①③都是动词,穷尽;②动词,遍及;④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解析:A项,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都是介词,在。C项,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都是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答案:A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旬休假”,即“旬休”,古代官吏,每十天休息一天,此处为第十个旬休日。
B.“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五湖”,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C.“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柳永《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与此同。
D.“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人。
解析:A项,“此处为第十个旬休日”理解错误。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蓬莱阁记①
[宋]朱处约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②之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 使后传以为惑。
据方士三山③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④。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
嘉祐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⑤此治世之蓬莱也。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
注:①朱处约:籍贯、生卒年不详。《登州府志·职官》载:原为司封员外郎,宋嘉祐五年(1060)至嘉祐七年(1062)知登州。嘉祐六年(1061)建蓬莱阁,撰《蓬莱阁记》。②方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③三山:传说中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④无何有之乡:语出庄子《逍遥游》:“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这里指仙境。⑤仁寿之域:语出《汉书·王吉传》:“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指美好的社会。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神仙果可求也 果:确实。
B.气序和平之状
序:秩序。
C.而岁事不愆
愆:差错。
D.仰而望之,身企鹏翔
企:到达。
解析:B项,序:时序。
答案:B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
B.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
C.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
D.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
解析:这段文字先赞美皇恩的浩荡,再写在蓬莱阁的感受,最后点明这是太平盛世的蓬莱。按照这个意思可以断开。
答案:C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东海中有三座仙山,叫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仙岛上宫室高大,四季如春,有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草。
B.作者任职登州,登州治所在蓬莱。作者认为蓬莱是秦汉时君主东游寻仙未果,凭空把当地的一处地方命名来迷惑世人的。
C.作者在登州任满一年,政绩颇佳,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在龙王庙的旧址上建了蓬莱阁。
D.作者写蓬莱阁记,既赞美自己的政绩,又写浩荡的皇恩和蓬莱的美景;既否定方士之说,又表达对仙境的向往。
解析:D项,“赞美自己的政绩”“表达对仙境的向往”不当。
答案: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
(2)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解析: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新”,新建;“构”,建造;“为”,作为;“恍”,迷糊,恍惚;“乃”,还是。
参考答案:(1)(我)于是新建了海神庙,在原龙王庙的旧址上建了这座阁,将要把它作为当地人游览的地方。
(2)一听一看之间,似乎不知道这是仙境中的蓬莱,还是人间的蓬莱。
参考译文:世人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有谁能够到达那里。这种说法十分荒诞怪异,大多出自方士之口,难以让人相信。而登州府的所在地叫作“蓬莱”,难道不是秦汉时的君主东游蓬莱仙岛追踪神仙,(本来)认为神仙确实可以找到,最后没有见到蓬莱,而凭空把这个地方命名为“蓬莱” 让后世的人们传扬开去来迷惑人心。
根据方士们东海有三座仙山的说法,人们大概用草木、鸟兽、神怪的名字命名了这三座仙岛,又说神仙居住的宫殿宏伟高大,节气时令变化平和等情况,还说吃了仙岛上的草木,就可以长生不死。长期向往仙境的人,没有谁不希望到达那里并逍遥于海市蜃楼般的境界。站在海边远眺,一下子人的精神驰骋于尘世之外,但不相信方士们说法的人还是有的。
嘉祐六年,我到任这里已经满一年,这年年成很好,风调雨顺,春夏都有收成,五谷丰登,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我于是想到了龙王的恩泽是这样广大,龙王有一矮小的祠庙,(我)于是新建了海神庙,在原龙王庙的旧址上建了这座阁,将要把它作为当地人游览的地方。层峦迭起的丹崖山高耸千尺,无边无际的大海一碧万里。太阳从东方升起,大海涌动的波浪像跃动的金子;月亮从夜空中出现,月光照亮的海面又像铺满了银子;海面上云雾蒸腾,扑朔迷离;背后是一带碧绿的青山,远远排列;眼前是潮起潮落的沙滩,白鹭在这里双双起舞;海面上游鱼自由出没,渔歌互答,相应相和。仰望蓝天,自身像有了大鹏的羽翅,展翅欲飞;俯瞰碧海,似乎置身于鳌鱼的背脊,击浪迎波。一听一看之间,似乎不知道这是仙境中的蓬莱,还是人间的蓬莱。
当今皇上恩德惠及远方,浩荡皇恩如同春风,恍如要把百姓带到最美好的境界,这是美好盛世的蓬莱啊。后来于是我命名这阁叫“蓬莱阁”,记录当时这些事情,意思是看到这样的胜景,不知道还有仙境中的蓬莱。
三、语言运用
11.江西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经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下联应改为: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分析上联的特点,然后根据上下联字数相同、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的原则进行调整。
参考答案: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① ,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像一座建筑的设计,② ,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就像西方美学研究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里那些不同的空间感一样。③ ,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不同的世界观和对生活最深的体会。
解析:第①处要结合前后语境,尤其是后文“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可从“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角度拟写;第②处是比喻,可以从字的点画布白与建筑物的空间搭配的相似点来写;第③处要注意从建筑的空间感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①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 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 ③空间感的不同
13.请仔细审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不超过8字。
(2)简要概括漫画的寓意。
解析: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看清画面内容。该漫画主体部分为两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大人在石柱上刻字,刚刻下“到此”二字,小孩则在大人衣服上写上“到此一游”。由此,不难看出漫画的寓意,即说明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理解了漫画的寓意,题目便不难拟出。
参考答案:(1)启蒙(或榜样) (2)一个大人拿着一把刀在柱子上刚刻下“到此”,一个小孩已经在大人衣服上写上了“到此一游”。说明大人的言行对小孩的重要影响,大人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