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逍遥游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羽翼(yì)
迁徙(xǐ)
沮丧(zǔ)
草芥(jiè)
B.颠覆(fù)
榆枋(fāng)
舂粮(chōng)
朝菌(zhāo)
C.椿树(chūn)
荆棘(jí)
腾跃(yào)
翱翔(áo)
D.赞誉(yù)
齐谐(xié)
驾驭(yù)
斥(àn)
解析:A项,“沮”应读“jǔ”,C项,“跃”应读“yuè”,D项,“安鸟”应读“yàn”。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胶:粘。
B.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非:非难,责难。
解析:B项,控:投,落下。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②都解释为“虽然”。③而且,连词;④还,连词。
答案:C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①用,介词;②把,介词;③用来,表目的的连词;④用、凭借,介词。
答案:C
5.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现存33篇,《逍遥游》是《庄子》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B.“《齐谐》者,志怪者也”的“志”是“记载”的意思,同《东周列国志》《荡寇志》的“志”一样。
C.“朝菌不知晦朔”的“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还有一个意思是“北方”。
D.“而御六气之辩”的“六气”,是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即阴、阳、风、雨、晦、明。
解析:C项,“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C.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适合。
解析:D项,适:往。
答案:D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③是说天的颜色的,⑤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排除含③⑤的选项即可。
答案:C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飓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作者借此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解析:C项,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答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解析:(1)重点是文言虚词“其”的用法,这两个“其”都是表选择关系。(2)重点是文言实词:决,快速的样子;抢,碰撞;控,落下。
参考答案:(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落到地上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三)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 属:连缀,撰写。
B.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适:到达。
C.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
D.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激:激荡。
解析:B项,适:满足。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与道家并称的另外两大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和墨翟。
B.“郊祭”是我国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在周代是最为隆重的祭典,在冬至日或夏至日举行。
C.“卿相”“大夫”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卿相”是执政大臣、高官。“大夫”位居“卿”之下,是普通官员。
D.“斗升之水”指很少的水。“斗”,我国古代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解析:C项,“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错,“相”“大夫”不是爵位名称。
答案:C
12.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B.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C.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D.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解析:先根据文段(一)中的对话,理解大致意思,这段画线的文字,与第(一)段结尾处的对话意思相近,然后再根据文言虚词断开。
答案:D
1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解析:A项,“空话”一词不对,应为都是虚构的、凭空设想的。
答案:A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参考答案:(1)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2)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没有地方生存。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种空话,还不如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参考译文:
(一)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彰显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虚构而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二)
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 ”
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 ’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应该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激荡起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 ’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没有地方生存。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种空话,还不如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三)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说:“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
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丝巾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 ”
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啊。”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啊。”
三、语言运用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①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②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解析:从整个文段的内容看,论述的是“读薄”与“读厚”的辩证关系。根据“‘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可以判断出第①空可以填“‘读薄’偏重于……”之类的语句;第②空根据前面的语句可以判断出,此空应从“‘读厚’则需要……”这个角度作答;第③空根据冒号可知,要填入一个概括性的语句。
参考答案: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