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__情__表
应是“日薄西山”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英雄钢笔,如今日暮西山。”这是2012年11月24日《现代快报》A17版《“英雄”迟暮老国企贱卖股权》一文中的一句话。其中的“日暮西山”讲不通。
暮,本义指日落时,傍晚;“日暮”也即傍晚,还指天色晚。被暮色笼罩的,当是整个大地,不可能仅限于西山所在的那一角。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当暮色笼罩大地时,西山上方还会有一抹落日的余晖。所以汉语中无“日暮西山”的说法。
置于“西山”之前的,应是“薄”。“薄”,动词,意思是迫近、接近。日薄西山:太阳迫近西山,即将下落。也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这个词语很典雅,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荣先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常见的几种有:
疏: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如李密的《陈情表》。
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在上者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险衅( ) 夙遭闵凶( ) 门衰祚薄( )
日薄西山( ) 茕茕孑立( ) 床蓐( )
猥以微贱( ) 生当陨首( )
责臣逋慢( ) 犹蒙矜育( )
过蒙拔擢( ) 宠命优渥( )
期功强近( ) 终鲜兄弟( )
除臣洗马( ) 刘病日笃( )
行年( ) 悯臣( ) 逮奉圣朝( )
逵( ) 更相为命( )
答案:xìn sù
mǐn zuò bó qióng rù wěi yǔn bū jīn
zhuó wò jī xiǎn xiǎn dǔ xíng mǐn dài kuí
gēng
“矛”是个象形字。其周朝中期金文的形体,
上部是锋利的矛头,下部是一根长柄的形象。小篆的形体,是在金文基础上饰以毛羽而美化了的矛。楷书的写法,已看不出矛的样子了。
“矛”的本义为长矛,是古代最常用的也是最早的兵器。
“矛”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矛”的字大都与矛或刺杀的动作有关,如
“矜”“矟(shuò,即槊)”等。“矛”也可以表音,
作声符,如“茅”“蟊”“懋”等字都从“矛”得声。
?背景链接
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成了亡国之臣。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即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网罗人才,晋武帝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是其中之一。作为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被认为怀念蜀国,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对晋不满,将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处于两难境地的李密写此《陈情表》,陈述实情,终于打动武帝,准许他在家奉养祖母。
?文脉梳理
一、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回答问题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
“____”通“____”,________
(2)零丁孤苦
“____”通“____”,________
(3)常在床蓐
“____”通“____”,________
答案:(1)“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蓐”通“褥”,垫子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
(2)至于成立
至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成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答案:(1)不能走路
(2)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夙遭闵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少多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可忧患的事
(2)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家里
(3)名词作动词,生病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薄
①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____________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____________
③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____________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____________
(2)行
①行年四岁
____________
②九岁不行
____________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____________
(3)期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___________
②匪我愆期(《氓》)
____________
③良剑期乎断(《察今》)
____________
答案:(1)①形容词,浅薄 ②动词,迫近 ③形容词,少 ④动词,轻视
(2)①动词,经 ②动词,走路 ③动词,遵守
(3)①名词,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②名词,期限 ③动词,希望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而刘夙婴疾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动句,“婴疾病”句意表被动。但祖母刘氏早被疾病缠身
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7)
误译语法关系(单句)
例: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2006年高考重庆卷)
误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错解了文意。
正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6.[筛选信息]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作者“坎坷命运”的一组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④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⑤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答案:A
7.[分析概括]第一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提:夙遭闵凶。
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祖母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角度及层次:①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二、阅读课文的第二段,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2)拜臣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3)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4)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上级报告
答案:(1)优秀人才 (2)尚书省的属官 (3)赴京就职 (4)申诉 (5)报答皇恩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猥以微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刘病日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具以表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2)名词作状语,向上
(3)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以
①猥以微贱 ____________
②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
____________
③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并序》)
____________
④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并序》)
____________
(2)当
①当侍东宫
____________
②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____________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____________
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____________
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____________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
答案:(1)①介词,凭……身份 ②介词,在 ③动词,拿 ④连词,表修饰
(2)①副词,担任、充当 ②介词,对着、面临 ③动词,抵挡 ④介词,处在某个地域或时候 ⑤动词,占着、把守 ⑥介词,应当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于星火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告诉不许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非”表示否定判断。(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
(2)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星火”置于“急”后,应为“于星火急”。比流星坠落还要急速
(3)被动句,“不许”句意表被动。向长官申诉,又不被允许
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8)
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例: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
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
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关系是错误的。,正译: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5.[筛选信息]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沐浴清化”的一组是( )
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④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⑤除臣洗马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
答案:A
6.[分析概括]第二段前二句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按时间顺序。
表征召的词:察、举、拜、除、当。
原因: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启下文“日薄西山”)。
三、阅读课文的第三段,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有所希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希望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量少或事情不重要
答案:(1)非分的愿望
(2)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职郎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以刘日薄西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以终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2)名词作动词,任职
(3)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结
(5)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9)
不懂修辞和文化常识
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
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
正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3.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以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____________
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____________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____________
答案:(1)①动词,用 ②与“无”连用,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与“是”连用,因此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且臣少仕伪朝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省略句,“伪朝”前省略介词“于”。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
5.[筛选信息]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孝情”的一组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答案:D
6.[分析概括]第三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层次来展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层。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③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
四、阅读课文的第四段,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臣之辛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
答案:辛酸悲苦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愿陛下矜悯愚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诚心
(2)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卒
①保卒余年 ____________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____________
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
④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
(2)终
①愿乞终养
____________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第一段)
____________
③无以终余年(第三段)
____________
④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
(3)矜
①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____________
②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第三段)
____________
③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第三段)
____________
答案:(1)①形容词,终、尽 ②名词,士兵 ③副词,突然 ④动词,死
(2)①形容词,终、尽 ②连词,又 ③动词,使……终结 ④副词,到底
(3)①动词,怜惜 ②动词,怜惜 ③动词,夸耀、自夸
4.[筛选信息]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本段提出陈情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有点多余。
B.李密在本段提出了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先尽孝后尽忠。
C.作者以祖孙二人的岁数作对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
D.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感情真挚、悲恻动人,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情的目的。
解析:文中的铺垫并不多余,用事实说明“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便于提出两全之策。
答案:A
5.[分析概括]第四段中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短语?由本节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短语:“愿乞终养”“尽节报养”
原因:①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②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③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对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历来说法众多,李密自己说是要奉养祖母,但有人认为李密作为蜀汉旧臣,是在观察形势,伺机而行。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探究思路】
―→―→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李密是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此文陈情只是不从皇命的借口而已。古人说“伴君如伴虎”,所以他现在暂存观望之心。在皇帝的一再逼迫之下,他又不愿以亡国之臣的身份侍奉新主,于是用对祖母尽“孝”作为盾牌,挡住了皇帝的视线。
(观点二)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在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从全文看,他的确是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他的孝情是发自内心的,是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忠与孝,一个古老而经久不衰的话题。忠者,对国家忠心耿耿、对事业矢志不渝;孝者,对父母亲人奉养关爱,无微不至。自古至今,忠孝难两全似乎已经成了亘古不变的定式。而本课中,李密却以一“情”字,巧妙地解决了自古忠孝两难的处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忠”与“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忠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忠孝之序,忠为先,精忠报国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荣光!忠孝难两全时,选择忠,忠则尽命,寓孝于忠。如果没有忠为先,怎么会有四川火灾中奋力救火的军民身姿?
(观点二)在我看来,忠孝难两全,只是对那些无心尽孝者而言的。大凡有孝心者,虽埋头于自己所崇尚的事业,但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方面,总是能以不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尽微薄之力以表孝心的。
联系“写法延伸”的内容,为你的亲人朋友写一段文字。(150~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总也犟不过你的固执,一定得等你举着笨重的钉耙整好最后一垄地,一定得把泥土拢得又细又匀,一定要细心均匀地播好菜籽,你才满意地回家吃饭。噢,母亲,为什么总是在弄顺了一切之后,你才开始偷偷地捶腿,你才开始轻轻地掐腰?母亲,你太劳累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险衅(xìn)
祚薄(zuò)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iǎn)
逋慢(bū)
拔擢(dí)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è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ěi)
解析:B项,拔擢zhuó。C项,期jī功。D项,伪wěi朝。
答案:A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间谍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解析:B项,气息奄奄: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A项,茕茕孑立:形容孤单,无依无靠。C项,朝不虑夕:形容情况危急;D项,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答案:B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解析:C项,察:考察推荐。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成立
成立:成长,能自立
B.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恩泽
C.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逗留
解析:C项,郎中:官职名,尚书省属官。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解析:A项,“蓐”通“褥”。C项,“有”通“又”。D项,“闵”通“悯”。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解析:D项,侥幸:古义今义都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A项,告诉:古义指申诉;今义:说给人听;B项,奔驰:古义指奔走效劳;今义:快速奔跑;C项,辛苦:古义指辛酸苦楚;今义:劳苦。
答案:D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①②均为动词,废止;③动词,自夸;④动词,怜惜。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解析:C项,除:任命;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答案:C
二、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①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②,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③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
注:①岑牟、单绞:鼓史等着的服装。②《渔阳》:鼓曲名;参挝:击鼓之法。③衵(rì):贴身内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称述于曹操
数:多次,屡次
B.次至衡
次:依次
C.顾此人素有虚名
顾:想,考虑
D.祖主簿素疾衡
疾:恨,嫉妒
解析:C项,顾:表转折,只是、不过。
答案:C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一组是( )
①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②次释余服,裸身而立
③数称述于曹操 ④以杖捶地大骂 ⑤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⑥而衡素相轻疾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
解析:①②④⑥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③是孔融的行为,⑤表现祢衡的才能。
答案:B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祢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时很有才辩。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杨修交情很好,孔融虽然和他年龄相差较大,但两人还是结交为好友。
B.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曹操也很想见祢衡,但祢衡一向轻视、恨他,就声称自己有狂病,不肯去见曹操。
C.祢衡擅长击鼓,被曹操召为鼓吏。在一次击鼓表演时,祢衡没有按规定换上鼓吏的衣服。在受到下吏的呵斥后,祢衡当场脱下衣服,赤身裸体地站在堂上,一点惭愧的表情都没有。
D.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草拟了一份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的才思。祢衡回来看到后,觉得写得不够周全,就生气地将奏章撕毁扔在地上,自己重新写了一份言辞可观的奏章。刘表看后非常高兴,更加器重祢衡了。
解析:D项,刘表与诸文人草写的奏章不是赞美祢衡的。
答案:D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祢衡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2)(刘表等)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
(3)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
参考译文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喜欢拂逆时俗看不起别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孔融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
孔融因为欣赏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趁着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击着鼓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到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狂病,现在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着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看看会怎么样。”于是派人把祢衡送走。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大家都极尽才力。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了(他们拟的奏章),觉得刘表等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刘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祢衡于是要来笔纸,立刻写成,言辞、语意都非常好。刘表十分高兴,更加器重他。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送给黄祖,黄祖也能善待祢衡。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孰轻孰重、孰疏孰亲,都处理得很恰当。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蒙冲大船:古代一种蒙着生牛皮用来冲锋的快速战舰)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黄祖的主簿一向恨祢衡,即刻就杀了祢衡。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三、语言运用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比较《陈情表》,你认为石奢的做法如何?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与李密相比,石奢的做法不好。在情与理、忠与孝的处理上,应该有客观的标准,有是非的判断,殉职不为忠,私父不为孝。
14.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句话,构成排比句。
例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本字典,在它的体内,你能找到“欢乐”和“温暖”。
亲情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亲情的特点,仿写时要注意。
答案::(示例)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 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