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15: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植物生长素
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
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
无论是在炎炎夏日进行户外作业的工人,农民,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他们的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呢?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这又是为什么?
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生活条件。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问题探讨
讨论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
图1:血液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
图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图1
图2
讨论2: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问题探讨
讨论2: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
问题探讨
讨论3: 若将图1细胞置于图2细胞的生活环境中,
会发生什么变化?
图1
图2
血细胞直接置于外界环境中,
可能会由于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不同
而导致死亡。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如:细胞质基质、核液
线粒体基质、
叶绿体基质、
细胞液(液泡内)、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 细胞外液的组成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血浆:血液中除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可通过血液加入抗凝剂
离心制备。
注意:区分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
2. 细胞外液的组成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组织液:又称组织间隙液
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毛细
血管
组织液
组织
细胞
营养物质
血浆
由毛细血管壁渗出
组织液
大部分物质被重吸收
代谢产物
细胞
内液
营养物质
代谢产物
2. 细胞外液的组成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3)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
毛细
血管
组织液
组织
细胞
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
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可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组织液
由毛细淋巴管壁
进入淋巴管
淋巴液
经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
血浆
拓展延伸
脑脊液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脑脊液是大脑细胞的直接生活的环境
其它细胞外液:如脑脊液
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思考·讨论】P3
3.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体内大多细胞浸润于细胞外液中:
①血细胞--血浆
②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
③大量淋巴细胞--淋巴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血浆、组织液、淋液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请绘制反映三者关系的模式图。
(两端开放)
(有盲端)
双向关系: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
单向关系: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讨论】P3
3.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关系模式图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淋巴液
毛细血管壁
淋巴循环
少部分
毛细淋巴管壁
大部分渗回
思考:为什么血浆与组织液可双向交换,而二者和淋巴液之间是单向关系?
①毛细血管壁细胞是接合排列,血浆与组织液可双向交换。
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覆瓦状排列,管内有瓣膜,单向向内打开。
③毛细淋巴管有盲端,另一端与静脉相连,进而参加血液循环。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讨论】P3
3.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三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4. 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人体角度看:
人体外的环境—人体所生活的外部环境;
人体内的环境—内环境
细胞角度看:
细胞外—细胞外液;
细胞内—细胞内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4. 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构成
内环境
②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无内环境。
①内环境 = 细胞外液 =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外界环境提出的
细胞外液是相对于细胞内液提出的。
③人的泪液、汗液、尿液、胃液、胰液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
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细胞内液,所以不属于体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4. 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体内细胞 内环境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血浆
组织液
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中O2、CO2浓度大小关系
①O2浓度:
②CO2浓度: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拓展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1. 辨析甲~丁各代表的成分: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丁:__________。
2. 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______和______ (填乙、丙或丁),最
终被排出体外,因此,就CO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CO2浓度由高到
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 O2先后经过______和______ (填“乙”“丙”或“丁”),最终进入
细胞,因此,就O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乙 丙
甲>乙>丙
丙 乙
丙>乙>甲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
B.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都属于体液
C.血浆蛋白、血红蛋白都属于体液的成分
D.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液的量相差较大
B.血浆中的葡萄糖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组织液
C.组织液中的尿素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血浆
D.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绝对的稳定
C
A
小试牛刀
3、下列关于血浆中水的来源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淋巴、组织液
4、如图是淋巴液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
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和淋巴液构成了内环境
B.生物体的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液体环境
C.乙、丙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一般情况下,甲内O2浓度最低
D.维持丙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A
C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前情回顾
注意:人的泪液、汗液、尿液、胃液、胰液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
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
2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成分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60 U/L 总胆固醇 3.1~5.2 mmol/L
总蛋白 65~85 g/L  钠 137~147 mmol/L
总胆红素 5~21 μmol/L 钾 3.5~5.3 mmol/L
碱性磷酸酶 45~125 U/L 钙 2.2~2.65 mmol/L
尿素 2.8~7.2 mmol/L 磷 0.81~1.45 mmol/L
肌酐 57~111μmol/L 镁 0.73~1.06 mmol/L
尿酸 葡萄糖 208.3~428.4 μmol/L 3.9~6.1 mmol/L 血清铁 氯 11~30 μmol/L
99~110 mmol/L
乳酸脱氢酶 甘油三酯 140~271 U/L 0~1.7 mmol/L 碳酸氢盐 总CO2 22~88 nmol/L
21~31.3 mmol/L
血浆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水
蛋白质
代谢废物
糖类
脂质
脂质
无机盐
气体
P4思考·讨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
水、无机盐
蛋白质、糖类、脂类
无机物:
有机物:
按性质
按功能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气  体
调节物质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等)
(尿素、尿酸等)
(O2、CO2等)
(激素、维生素、神经递质等)
如:胰岛素
1、血浆的化学成分
组织液、淋巴液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主要差别是血浆中 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较少。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或淋巴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蛋白质
> > 。
蛋白质含量:
2.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下列物质中不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1.尿素 2.葡萄糖 3.二氧化碳 4.甲状腺激素
5.抗体 6. 钙离子 7.血红蛋白 8.载体蛋白
9.消化酶 10.纤维素
课堂练习
试着归纳哪些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细胞内特有的物质
②细胞膜上的成分
④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③与外界相通的成分
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如:呼吸酶等)
如载体蛋白、受体等
如消化酶、尿液、胃液等
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2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在37℃时,人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概念: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多=溶液浓度高=吸水力大=渗透压高
与微粒大小和种类无关!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微粒的数目。
(3)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和 。
③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
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Na+
Cl-
无机盐
蛋白质
K+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思考: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
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虽然蛋白质含量最多,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但数目远少于Na+和Cl-。
血浆的渗透压与0.9%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浓度高于0.9%NaCl溶液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则称为低渗溶液。
联系生活
(1)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血浆中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物质是HCO3-、 H2CO3等。
HCO3-
H2CO3
+H+
+OH-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酸碱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温度
注意: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
相对稳定的状态。
课堂练习
例: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常用到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生理盐水会影
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二者成分差别不大
B.生理盐水的pH与血浆的相差不大,过量补充不影响血浆pH的稳定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会发生改变
D.适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
C
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
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1)血浆渗透压下降
(2)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什么因素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拓展
组织水肿
1、原因
(2)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的因素
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
②严重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
血浆较多水分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
血浆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未及时渗入血浆
拓展
③肝功能受损(合成血浆蛋白减少)
①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
(3)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
由血浆渗透到组织液的水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①代谢产物增加(如:局部组织代谢旺盛)
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如:花粉引起过敏、毛细血管壁局部损伤)
③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如:毛细淋巴管阻塞)
组织水肿
拓展
2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外界环境

血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等
物质交换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讨论] 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
Na+:可直接被吸收。
糖类、蛋白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细胞内
(运输)
(消化吸收)
O2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细胞内
思考2: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CO2
→组织液→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尿素
→组织液→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皮肤→体外
上述物质吸收后主要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组织
细胞
营养物质,O2
毛细淋巴管
淋巴循环
内环境
代谢废物,CO2
营养物质,O2
代谢废物,CO2
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
O2
呼吸系统
代谢废物
CO2
呼吸系统
皮肤、
泌尿系统
外界环境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P6)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作用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穿膜问题
拓展
① 葡萄糖从外界环境到被组织细胞
利用,至少穿过几层生物膜?
② O2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至
少穿过几层生物膜?
O2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至少
穿过几层生物膜?
7层
9层
11层
注意:先确定起点、终点。
看清是生物膜层数还是磷脂(双)分子层数。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B 
解析: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只能进入血液;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是皮肤。
课堂练习
细胞(内液)
内环境
也就是
细胞外液
包括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理化特性
渗透压
PH值
温度
外界环境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化学分析
组成成分
课堂总结
与生活的联系
静脉注射(输液)和肌肉注射(打针),药物到达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什么不同?
静脉注射(输液): 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肌肉注射(打针): 药→组织液(少数进入淋巴,后汇入血浆)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与生活的联系
摩擦性水泡的形成原因:
因运动摩擦造成其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令其间充满液体。
摩擦产生空隙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思考: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水疱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结构)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什么?
组织液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2.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膀胱内的尿液 B.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2)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
练习与应用(课本)
1.人进行体力劳动后手掌磨出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
间后可自行消失。 判断:
×



B
(1)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
(3)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4)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
练习与应用(课本)
3.右上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各是什么器官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人内环境,则①表示的是什么过程
(3)②表示什么过程
肺;小肠;肾脏
食物的消化、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