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写法之妙。
3.感悟周亚夫的人物形象,认识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读一本史书,领略古人的智慧与谋略;品一段传奇,洞察世事的浮沉与变迁。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梁启超先生曾对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行文叙事之妙,能将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栩栩如生地展现于读者面前。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史记》,继续沿着历史的轨迹,结识那位曾让天子为之赞叹的真将军——周亚夫。
导入新课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护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记叙史实。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了解作家作品。
夯实基础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十表——记大事年月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三十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
七十列传——记载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夯实基础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徐、周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
夯实基础
2.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探究任务: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2.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3.小组合作,整理本文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探究成果:
1.一词多义。
(1)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派遣)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臣)
(2)军
军霸上 (驻军)
上自劳军 (军队)
整体感知
(3)之
已而之细柳军 (到)
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 (无意义)
(4)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任命)
请以军礼见 (用)
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改容式车(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整体感知
2.词类活用。
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整体感知
3.通假字。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先导人员说:“皇上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偷袭并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整体感知
4.文章大意。
课文研读
1.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周亚夫究竟“真”在何处。
(1)治军有方——细柳军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景象,可见军营严整,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
明确:
课文研读
(2)军纪严明——文帝到细柳营,“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文帝“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在细柳军营中,文帝也要遵循军令,可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3)讲原则,不畏权,刚正不阿,恪守军礼——面对天子,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以军礼面圣,不因对方是天子就轻易地改变自己军营的规矩,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
(1)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
(2)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
明确:
2.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多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分析作用。
课文研读
(3)三营将领的对比。“持兵揖”“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严守军纪,一丝不苟。“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课文研读
从这些对比中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严谨,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军和棘门军军纪松弛,军容涣散。
课文研读
作者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的情形,实际上是在为下文在细柳营的经历做铺垫。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在此基础下,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加突出,令人肃然起敬。
3.课文为什么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呢?结合文章内容深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明确:
课文研读
4.文帝目睹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时,内心被深深触动。那么文中写文帝的言行反应,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文帝的言行反应,从侧面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衬托得更加有力,更加璀璨夺目。他的表现,不仅凸显了周亚夫的非凡气质与令人敬佩的品格,更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
在如今的社会中,周亚夫式的人物并不罕见。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钟南山、李兰娟,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无不以忧国忧民为己任,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正是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才有了今日国家的繁荣昌盛。时代需要周亚夫,需要他那种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需要他那种敬业、恪尽职守、臻于至善的精神。
拓展提升
我们身边是否有如同周亚夫那般的人物?从“真将军”周亚夫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明确:
汉文帝亲自劳军,在霸上和棘门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在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这一切都得益于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周亚夫,他是西汉之大幸,是安内攘外的国家精神支柱。
总结新课
1.随堂检测:
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2)翻译句子: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参考答案:
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史记》以其卓越的记人之道而闻名,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果让你把《周亚夫军细柳》推荐给《典籍里的中国》进行演绎,请你代表学校给节目组写一段推荐语,不少于100字。
布置作业
2.课后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