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诵读诗歌,结合平仄,读出诗歌的韵味。
2.品读诗歌,结合对诗意的理解,读出情感。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忧国之痛、离家之恨。
教学目标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是郭沫若对杜甫的称颂。
导入新课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作者简介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明确:
品悟诗歌情感
1.“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请大家结合诗意,抓关键词构建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明确:
品悟诗歌情感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1.“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请大家结合诗意,抓关键词构建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明确:
品悟诗歌情感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1.“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请大家结合诗意,抓关键词构建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明确:
品悟诗歌情感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
1.“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请大家结合诗意,抓关键词构建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品悟诗歌情感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杜诗情感饱满,内涵丰富,有沉郁顿挫之气概,历来为人所称道。《春望》作为他中年时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请大家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合历史背景,说说诗歌表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
赏读诗歌
1.寄情于物
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2.这首诗格律严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拓展延伸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课堂小结
理解性默写
布置作业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 , ”两句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2.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 。”
3.《春望》中,杜甫移情于花鸟,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的句子是“ , ”。
4.《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表现家国破碎后内心痛苦的诗句是: , 。
理解性默写
布置作业
5.杜甫《春望》中“ ”一句写出了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仍然没有结束,“ ”一句表现了诗人由于忧国思家青丝不再的状态。
6.杜甫《春望》中“ , ”两句写出战乱中家书的珍贵,表达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和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7.杜甫在《春望》中以“ , ”两句诗用细节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8.诗文中针对人物的神情、动作的细节描写,有时只要寥寥几个字,就能够达到极为传神的效果,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此种效果最为强烈的两句是“ , ”。
布置作业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2.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望》中,杜甫移情于花鸟,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表现家国破碎后内心痛苦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明确
布置作业
5.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一句写出了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仍然没有结束,“白头搔更短”一句表现了诗人由于忧国思家青丝不再的状态。
6.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写出战乱中家书的珍贵,表达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和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7.杜甫在《春望》中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诗用细节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8.诗文中针对人物的神情、动作的细节描写,有时只要寥寥几个字,就能够达到极为传神的效果,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此种效果最为强烈的两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明确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