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6 21: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感知作者的意志和情趣。
2.品读诗歌,抓住关键意象解读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他创作了组诗《饮酒二十首》,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今天我们读一读其中一首,走进这位田园诗人。
写作背景
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慨。
诵读诗歌
听《饮酒》(其五)的朗读音频,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自由朗读《饮酒》(其五),尝试融入自己的情感。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1.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初读诗歌,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结庐:建造房舍。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内容。
明确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3.试着用一两个形容词,结合内容来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预设
(1)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2)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感受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
(3)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平淡。
品读诗歌,解读思想内涵
1.再次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明确
“有”和“无”。
2.田园里有什么?无什么?
明确
(1)有庐、菊、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2)无车马喧嚣。
3.“结庐在人境”,如何理解“无车马喧”?
(提示:可以结合作者生平,结合《陋室铭》,结合关键词的理解)
品读诗歌,解读思想内涵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资料链接
明确
(1)“车马喧”,表面上是指车马的喧嚣声,这里指世俗交往的喧扰,“无车马喧”指无官场应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欲无求。“而无车马喧”是因为作者“心远地自偏”,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远离官场,远离了尘世喧嚣。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陋室铭》中,也学过两句诗和这句诗的意思很相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
(3)“无车马喧”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品读诗歌,解读思想内涵
4.“菊”是陶渊明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小组合作,结合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说说陶渊明为什么钟爱“菊”。
明确
(1)他当时辞去彭泽县令时,当即就写了一首诗《归去来兮辞》,其中,有这样一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在。“三径”用典西汉末年蒋诩,在庭中开出三条小径,与同避世的两位朋友来往,三径与青松翠竹相连更显其隐士的形象。
(2)《和郭主簿二首·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凛冽的秋霜令百花凋零,但是山林中盛开的菊花傲然夺目;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但是山岩上苍翠的青松巍然挺立。
(3)陶渊明爱菊爱的是它不畏风霜,不怕严寒的骨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采的不是菊花,他采的是“逍遥”,他见的不是南山,见的是“悠然”。陶渊明的人格典型化,赋予菊花隐士的内涵,菊花也象征着高洁俊逸的隐士形象。
1.从体裁和题材来看,本诗分别属于什么诗?
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
从题材来看,本诗属写景抒情诗。
诗歌分类
2.从表达方式来看,全诗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叙事、议论
写景、抒情
诗歌分类
  有的版本为“悠然望南山”。你认为“见”和“望”哪个字更好?
  示例:“见”字更好。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阅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笔下“飞鸟”的意象。
拓展延伸
诗中的“鸟”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羁鸟”是官场中的诗人,“倦鸟”是厌恶官场尔虞我诈、黑暗腐败的诗人,“飞回山林的鸟”是回归田园的诗人。所以他感慨地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出他的自由惬意,悠闲自得。
明确
这里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意思是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课堂小结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语言十分浅白,朴素自然不事雕琢,这首诗意境悠远,且富含深刻哲理。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整个社会盛行华贵之美,诗坛之风也是辞章华彩情感强烈,陶渊明大胆突破俗套,开拓简朴之美,这种平淡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正是诗人淡泊宁静心境的表达,给人一种从容不迫、宁静致远的精神享受。
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将其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散文,进一步体会陶渊明的田园风味,隐逸情怀。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