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掌握词中重点词语,理解词句含义。
思维提升: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词人情感变化。
审美鉴赏:感受早期李清照词的清新自然与生活情趣。
文化传承:体会宋代文人的闲逸生活与诗词意境之美。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晏殊和欧阳修的词中品尝了忧伤的滋味,相信每个人的心头都萦绕着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惆怅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词,让我们再次在优美词作中漫溯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 1155),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号易安居士。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多写闺阁闲情与自然之趣;后期国破家亡,词风转为凄苦悲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漱玉词》。
写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资料链接
如梦令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字词理解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傍晚。
沉醉:陶醉(指酒意或美景)。
兴尽:游兴满足。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划船("争",急切)。
鸥鹭:水鸟(鸥鸟和白鹭)。
朗读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朗读节奏
诗句理解
【译文】
经常记起出游溪亭,一玩儿就玩儿到日暮时分的经历,我深深地沉醉在溪亭边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儿到兴尽才荡舟返回,却迷路进入了荷花的深处。奋力地把船划出去,结果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诗句理解
1.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从词中何处可以看出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句理解
2.“沉醉不知归路”,词人因何而“醉”呢?
美酒、美景、这段美好的生活。这里的“醉”既是“酒醉”,也是“陶醉于美景”,更是“回忆起这段美好时光的沉醉”。
诗句理解
3.词人的游赏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词人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可见她的这段游赏是十分愉快的。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而“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诗句理解
4.“争渡”“争渡”描绘出词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诗句理解
5.“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有何妙处?
暗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诗句理解
6.短短几句,词人情感一波三折,请你简要说一说。
从“误入藕花深处”的“焦灼”到“惊愕”再到“鸥鹭”惊起的喜悦、豁然开朗。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拓展延伸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而后期词却沉郁忧伤、苍凉凄楚,多表现身世
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她的诗文则笔力雄健,情辞慷慨,《夏日绝句》是其典型代表。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2.搜集朱敦儒和李清照的资料,阅读词人其他作品,精选一首进行改写,要求塑造出人物形象,表达出特定的情感色彩,不少于600字。
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忆昔词,通过记录一次驾船郊游返回的经历,表达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