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与朱元思书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与朱元思书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4: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多种形式朗读美文,读出节奏。

结合背景资料,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类书《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但这段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文字,却成为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诵读课文
听《与朱元思书》范读音频,感受文章语调舒缓、韵律优美的特点。
自由朗读《与朱元思书》,体会文章的韵律节奏。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黄公望作
任务一:介绍景区人文
1.文体简介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有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题目中的“书”指信。
请你化身为景区宣传员,从文体和作者两方面为景区做介绍。
明确
任务一:介绍景区人文
2.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失,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任务二:录制宣传音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1.你认为富春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请用含有“山水”的四字短语表述。
如果你是景区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光呢?
奇山妙水,青山绿水,明山秀水,奇山丽水,青山碧水
预设
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结构,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第1段)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领起下文。

(第2段)水之“异”

(第3段)山之“奇”

总领全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2.本文用的是“奇山异水”,对比体会,说说妙处,并结合课文内容,按照下面的句式进行赏读。
水之绝在于异,奇在 ,你看 (原文) ,这一句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 。
山之绝在于奇,异在 ,你看 (原文) ,这一句通过 ,写出了 。
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俱〕全,都。 〔独绝〕独一无二。
〔共色〕同样的颜色。 〔缥(piǎo)碧〕浅青色。 
〔从〕跟、随。 〔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
〔许〕表示约数。   箭还快。       
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激〕冲击,撞击。
〔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交映〕互相掩映。
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3.小组合作,撰写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富春江的山奇在山色,你看那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作者调动视觉让我们看到了山林的茂密和生机勃勃。
预设
任务四:增添文化底蕴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撰写《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武帝恶其实录,不悦,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他从官场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请结合背景资料,说说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写了两类人面对奇山异水产生了隐居的思想。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避世退隐的志向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明确
2.补充修改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富春江的山奇在山色,你看那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作者调动视觉让我们看到了山林的茂密和植物的生机勃勃。而作者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的仕途一直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撰写《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武帝恶其实录,不悦,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他从官场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避世退隐的志向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预设
任务四:增添文化底蕴
合作探究
  1.本文分别突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水和山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相关描写的语句,用“我读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是______的,从______一句可以体现出”的句式谈谈。
  示例1:我读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是高峻、连绵、充满生机的,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可以体现出。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是以动写静,显示山深无人的幽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同时,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写法探究
  1.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并赏析其作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水的澄澈、透明。“千丈见底”是夸张的写法,但非此不能引出“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平静的水面,因水的清澈,以至于千丈深都能看见水底以及水底的细石、游鱼,写出“异水”的静态美。
  2.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说明并赏析其作用。
  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和侧面来描绘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水的静态的清澈和动态的湍急。
体会情感
  本文重在写景,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观点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人感受到了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透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观点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这两句,作者赋予山水以情感和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观点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是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拓展延伸
《答谢中书书》与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相似点,请同学们比较本文与《答谢中书书》的异同。
1.文体相同,都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
2.都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3.描写的景物大体相同,都写出了山势高峻,《答谢中书书》主要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等,《与朱元思书》主要有水、山、鱼、鸟、石、树、蝉、猿等。
4.都有视觉和听觉描写,从不同感官来写景物。
相同点
拓展延伸
1.描写顺序上:《答谢中书书》是按照四季常景和晨昏之景的顺序来写的;《与朱元思书》先写“水”,后写“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
2.结构上,《答谢中书书》先总写山川之景,再具体描绘各种景色,最后抒发感慨(总—分—总);《与朱元思书》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总—分)。
不同点
课堂小结
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了一番富春江的景色,品评了一回吴均的语言,《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文的佳作。赏景的同时,我们体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请你结合吴均对富春江的描写,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为富春江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