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5: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学习描写景物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景物描写的相关词汇,掌握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语言表达形式,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不同景物,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对自然美和文学美的感知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从优秀的写景文学作品中汲取中华文化的养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景物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犹如一位神奇的画师,为我们勾勒出无数绚丽多彩的画卷。这些美丽的景物,或让我们心旷神怡,或让我们豪情满怀,或让我们思绪万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也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折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写景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景物描写的世界,学习如何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妙景致。”
什么是景物描写
(二)知识讲解
定义: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它是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文章增添生动性和感染力。
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观察景物的方法
(二)知识讲解
多角度观察:
视觉:
观察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远近、高低等。例如,“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听觉:
倾听景物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声、流水声等。比如,“夜晚,寂静的山林中传来了几声清脆的鸟叫,打破了夜的宁静。”
嗅觉:
感受景物散发的气味,如花香、草香、泥土香、食物的香气等。“走进花园,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
(二)知识讲解
触觉
用身体的触摸来感知景物的质地、温度、湿度等。“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像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带来丝丝暖意。”
通过品尝来描写景物的味道,常用于描写食物或自然中的可食用之物。“咬一口成熟的草莓,酸甜的汁液在口中四溢,那美妙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味觉
(二)知识讲解
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
选定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对周围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近到远等进行描写。
定点观察:
随着观察者的移动,依次描写所看到的不同景物,这种方法能够展现景物的全貌和变化。
移步换景:
(三)经典赏析
朱自清《春》中的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三)经典赏析
观察角度:
从视觉(看到各种花的颜色、形态,以及蜜蜂、蝴蝶的飞舞)、嗅觉(闻到花的甜味)、听觉(听到蜜蜂的嗡嗡声)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使画面更加立体。
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繁盛和艳丽。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实景引发想象中的虚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四)方法归纳
抓住景物特征: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如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烈奔放、秋天的宁静祥和、冬天的寒冷肃穆。在描写时,要准确把握景物的独特之处,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运用修辞手法:
(四)方法归纳
比喻: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拟人:赋予景物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景物具有生命力。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丰富。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夸张:突出景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方法归纳
动静结合:
静态描写
对景物静止状态的描写,展现景物的外形、色彩等。
动态描写
对景物运动状态的描写,使景物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宁静的湖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划过,泛起层层涟漪”。
(四)方法归纳
虚实结合:
虚写
通过联想和想象,描写不存在于眼前但与眼前景物相关的事物或情景。如“看着那朵盛开的梅花,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脚步正在悄悄临近”。
对眼前真实存在的景物进行描写。
实写
(四)方法归纳
融情于景:
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景物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心情愉悦时,看到的景物可能是明媚欢快的;心情悲伤时,景物可能也会显得黯淡凄凉。例如,同样是描写秋天的落叶,心情好时可能会觉得“金黄的落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美丽的地毯”;而心情低落时则可能会写“枯黄的落叶在风中无助地飘零,仿佛是命运的弃儿,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五)范文点评
范文展示
校园一景
校园中最令我流连的莫过于路旁的池塘。
放眼望去,垂柳随风摇曳,笼住两方池塘,笼住池塘内迷你的小岛,只有漫步到池塘跟前,才能掀开它神秘的面纱。
池上,薄雾轻绕,那是美丽喷泉的佳作。几条虬枝,数片秋叶,就那么懒懒散散地躺在池面。水波泛起,激起数圈涟漪。池边看似随意堆砌的卵石间夹杂着几丛杂草,犹如梳妆的少女般垂眸于水面,险些与池水来了个亲密接触。水里的锦鲤畅快地戏耍,人越是多,它们游得越是欢快。
(五)范文点评
范文展示
池中有岛,名曰“鹤栖”,有数尊栩栩如生的鹤塑立于岛上。岛虽仅方寸,却有枝繁叶茂的绿植。立于池畔,你似乎能嗅到森林中的清新空气,听到原野里的鸟啼、虫鸣与蛙鼓——好一场大自然的演唱会!
校园,最朝气蓬勃的地方,有了这么美的景致,让我更加陶醉。
点评:本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行文,将视线聚焦在校园内小小两方池塘上。作者先以“望”绘远景,继而以近看写池上胜境,运用多种手法描摹细节,然后将视线聚焦于池中小岛,结尾融情于景,将“美的景致”与“陶醉”之情联系起来作结,令人回味。
(六)课堂练习
小练笔1
观察下面一幅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场景。
(七)课堂总结
用心观察是关键,景物特征尽展现。
动静结合好习惯,多种修辞巧点染。
顺序层次分明看,情景交融寻常见。
锤炼语言避一般,诗情画意迎点赞。
(八)作业布置
小练笔2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板书设计
写作 学习景物描写
学会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妙用修辞,增添景物魅力
讲究顺序,写出景物层次
情景交融,凸显景物情韵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