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飞天”凌空
假如你是学校广播站的审稿员,现在收到了一篇校运会新闻特写的投稿,请你在通过本文的学习后,尝试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
情境导入
任务一
温故知新
同学们,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温故知新,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新闻的重要内容,了解新闻特写,区分消息与特写的异同。
21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
温故知新——区分消息与特写
x
when (何时)
x
where(何地)
x
who (何人)
x
what(何事)
x
why(何故)
x
how(如何)
这六要素常常被称为“五个W和一个H”
温故知新——区分消息与特写
v
新闻结构特点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v
新闻基本特点
传播性
真实性
时效性
温故知新——区分消息与特写
消息倒金字塔结构
它把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在前面,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将其他事实依次写下去。
字音字形
潇洒( ) 翘首( ) 悄然( )
由衷( ) 慷慨( ) 优雅( )
屏息敛声( ) 震耳欲聋( )
lüè过( ) chī地( ) 一chà那( )
眼花liáo乱( ) línɡ空翔舞( )
xiāo
qiáo
bǐnɡ liǎn
lónɡ
kānɡ kǎi
凌
缭
zhōnɡ
qiǎo
掠
yǎ
哧
刹
词语解释
v
翘首
v
凌空
v
潇洒
抬起头来。
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神情、举止、风貌等)
v
酷似
极像。
v
由衷
v
新秀
出于本心。
新出现的优秀人才。
v
轻盈
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v
悄然
形容寂静无声。
v
屏息敛声
形容小心翼翼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v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v
如梦初醒
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新闻基本常识
特写
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闻基本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基本常识
v
新闻特写的特点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浓淡相宜,真切再现。
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新闻基本常识
新闻和消息
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消息往往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共同点
不同点
任务二
修改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我们常说的“标题党”就是利用标题吸引读者阅读消息,一个合格的新闻标题,至少要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概况。那么特写的标题要符合什么要求呢?
任务要求
苏炳添勇夺百米跑步半决赛第一名
他站在起跑线前,有条不系地前行热身动作,身旁是来自各国的优秀的黑人选手,脚下为笔直的百米赛道,他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伴随着一次次紧张急促的呼吸声,比赛时间悄然逼近。
他双手撑在起跑线后,双脚后移踏上踏板, "预备"——随着枪声的响起,苏炳添好像风驰电掣的利箭,射入激情四射的赛场中。只见他双臂摆动幅度逐渐增大,顷刻之间便已到达终点。
最后,苏炳添以“9.83秒”的优异成绩跑进了决赛,又一次代表中国打破了亚洲纪录!
学生投稿稿件
回顾消息的标题特点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主要的新闻事件。
准确具体。“三十万”说明了解放军的具体数量。
v
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
简洁明了,概括性强。“首届”点明这是第一次诺贝尔奖项的颁发
交代主要事件——诺贝尔奖颁发,针对性强。
v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特写标题我分析
标题《“飞天”凌空》能换成《吕伟跳水夺冠》吗?为什么?
不能。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以“‘飞天’凌空”比喻跳水运动员如仙女般优雅的身姿,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
结
消息标题:简洁明了、概括性强
特写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动人
稿件标题我修改
请你根据新闻特写标题的特点,帮助投搞的同学修改标题。
原标题
苏炳添勇夺百米跑步半决赛第一名
修改后
“飞人”夺冠——苏炳添勇夺百米跑步半决赛第一名
任务三
赏析手法
新闻特写和消息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究竟不同在何处呢?为了更高质量地修改稿件,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究特写的写作艺术吧!
任务要求
稿件标题我修改
结合预习,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为这个新闻特写写一则导语。
光明日报新德里1982年11月25日电 中国运动员吕伟,于昨日高分夺得第九届亚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总
结
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特写抓住“如何”进行详细的描写。
赏美点
吕伟拿下跳水冠军后,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本文是很精彩的一篇,它精彩在什么地方?
提
示
旁批会带给你灵感。
用好“摘句品析”和“诵读”的阅读方法。
写吕伟跳水前沉静自若,用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准 备
镜头一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美妙身姿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身姿的轻盈、潇洒。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起跳
镜头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在空中转体的速度比作旋风,把她翻腾的动作比作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动作的娴熟,体现了她的沉静。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腾空
镜头三
用一个比喻“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个动词“插”,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水花之小。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入水
镜头四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比喻、动作描写、镜头分解
同学们,除了吕伟跳水的四个镜头,作者还描写了观众反应、裁判评分等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其作用。
赏美点
通过侧面描写水花,还有通过人进行的侧面描写——“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形成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更是侧面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腾空
镜头三
侧面描写(人物烘托和环境烘托)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腾空
镜头三
学手法
这篇新闻特写有500字左右,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全过程实际只有多长时间呢?
学手法
写作中,如何将“生活时间”拉长为“艺术时间”?
事件发生几秒钟,你一言来我一语,
动作神态不要漏,心理描写不要少;
天空大地花草树,营造背景好氛围;
周围行人凑热闹,点点滴滴记在心;
比喻拟人和排比,恰到好处添色彩;
拉长时间还有招,插叙联想来帮忙。
任务四
修改稿件
现在轮到你们大展身手了。请你根据所学的新闻特写艺术手法,对这份稿件进行点评和赏析,找出优缺点,并对照评价量表来修改和完善,完成后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
任务要求
点评稿件
小组讨论,对这份稿件进行点评和赏析,找出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苏炳添勇夺百米跑步半决赛第一名
他站在起跑线前,有条不系地前行热身动作,身旁是来自各国的优秀的黑人选手,脚下为笔直的百米赛道,他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伴随着一次次紧张急促的呼吸声,比赛时间悄然逼近。
他双手撑在起跑线后,双脚后移踏上踏板, "预备"——随着枪声的响起,苏炳添好像风驰电掣的利箭,射入激情四射的赛场中。只见他双臂摆动幅度逐渐增大,顷刻之间便已到达终点。
最后,苏炳添以“9.83秒”的优异成绩跑进了决赛,又一次代表中国打破了亚洲纪录!
点评稿件
点评稿件
没有抓住跑步的过程进行镜头拆分,过程太简单,不符合特写要求。
细节描写太粗糙,语言不够生动。没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突出跑步的过程。
写作太单调,只是简单描绘了苏炳添跑步的过程, 缺乏侧面描写烘托、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重点不够突出。跑步的准备过程和正式跑步的过程着力相同,没有突出一个重点。
修改稿件
评价维度 分值 质量描述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标题 10 标题能够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新颖独特。
内容 20 抓住跑步过程中的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进行放大。 既包含对运动员的正面描绘,也要有环境和人物烘托,内容详略得当。
语言 20 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加入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生动形象。
“飞人”夺冠——苏炳添勇夺百米跑步半决赛第一名
他站在起跑线前,有条不系地前行热身动作,身旁是来自各国的优秀的黑人选手,脚下为笔直的百米赛道,他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伴随着一次次紧张急促的呼吸声,比赛时间悄然逼近。
双手撑在起跑线后,双脚后移踏上踏板,身形像一张绷紧的弯弓,又似蓄势待发的鹰隼,目光紧紧地盯着自己的猎物。"预备",臀部翘起,头部沉下,随着枪声的响起,苏炳添好像风驰电掣的利箭,射入激情四射的赛场中。
修改稿件
只见他双臂摆动幅度逐渐增大,带动周围的空气,仿佛乘风般前行着,强壮有力的双腿大步流星地向前迈进着,只是起步便落下其他选手不小距离。只见残影,不见其真身,势如破竹。临近终点,苏炳添手臂摆得更狠,步子迈得更大,头部和脚奋力往前伸。只电光火石之间,他和身旁几位选手几乎同时到冲到终点线。(细节描写)
“9.83秒!苏炳添赢得了比赛!”解说员的一声喝彩打破了一瞬的寂静,击起千层浪花(侧面描写)。31岁的苏炳添终于跑进了决赛,又一次代表中国打破了亚洲纪录!
修改稿件
总结升华
本文通过对吕伟跳水精彩瞬间的具体描写,以及观众的反应、裁判的评分,体现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精神。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功靠的都是数不清的汗水与泪水。比赛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我们从运动员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他们为国争光的自豪与荣光,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成功而付出的异于常人的努力。
完成新闻特写稿的修改,并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学校运动会上,每位参赛同学都为了班级荣誉奋力拼搏。请你选取一个给你印象深刻的运动项目或者同学,写一篇新闻特写。
课后作业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