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以“背影”为线索,理清层次。
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品析父亲言行中的父爱。
教学目标
01
02
03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种情感始终如一,深沉而坚定,那就是父爱。每年的六月,我们都会迎来一个特殊的节日——父亲节。今年父亲节文学社举办“文学作品中的好父亲”评选活动,请你认真阅读《背影》,完成相关任务。
情境导入
任务要求:梳理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撰写提名词。
任务一:解读父亲形象,争取候选人提名
任务步骤:
1.请速读课文,圈画文中写“背影”的语句,并说说“背影”的作用。
2.以“背影”为线索梳理文章的层次。
3.根据人物描写及相关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4.根据探究结果,为父亲书写一段文字,争取候选人提名。
任务一:解读父亲形象,争取候选人提名
成果展示:
1.梳理作品内容,理解“背影”作用
(1)文中写背影的文字: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2)作用:
任务一:解读父亲形象,争取候选人提名
任务一:解读父亲形象,争取候选人提名
2.梳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提出难忘“背影”,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②-⑥):开始追忆“背影”,展开回忆,具体描写“那一回”事件的详细经过。
第三部分(⑦):抒写思念,泪光中又浮现父亲“那一回”的背影,结束全篇。
任务一:解读父亲形象,争取候选人提名
3.分析人物形象
最让人感动背影
(1)穿着:体现父亲沉重而困窘的现状。
(2)动作:“探、穿、攀、缩、倾”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艰难的却又非常努力的背影,这是一个爱子情深,近乎固执的背影!
(3)语言:简单的三句话,是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的体现,朴实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父亲那一片爱子深情。
这是一个……的父亲,我是从文中……看出来的。
任务一:解读父亲形象,争取候选人提名
(1)这是一个坚强乐观,爱孩子的父亲,我是从文中父亲失业,破产,丧母,却还安慰我“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看出来的。
(2)这是一个操劳、辛苦、无私、细心的父亲,我是从文中父亲亲自送“我”才放心,帮“我”照看行李,讲小费,给“我”选座位,嘱咐茶房照顾“我”,嘱咐“我”夜里要警醒看出来的。
(3)这是一个牵挂儿子的父亲,我是从文中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看出来的。
那个佝偻蹒跚,翻越层层月台,深一脚、浅一脚,抱着橘子走到朱自清跟前的身影,又何尝不是天下父亲的缩影?这是一个坚强乐观,爱孩子的父亲;这是一个操劳、辛苦、无私、细心的父亲;这是一个牵挂儿子的父亲……这是“文学作品中的好父亲”。
4.撰写提名词
预设:
任务一:解读父亲形象,争取候选人提名
任务二:探究儿子情感,帮助候选人入选
任务要求:探究儿子的情感。
任务步骤:
1.再读课文,圈画体现“我”的情感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在事发当时写这篇文章。
2.找到体现作者体悟父爱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小组代表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这句话可看出朱自清当时毕竟年轻不成熟,伤心时只会落泪,还要父亲安慰鼓励。事情过后又与朋友闲逛,很快将悲伤抛在脑后。年轻时的快乐和伤心对他来说都是短暂的,即便父亲的背影当时让他感动落泪,那也只是一瞬间的触景生情,很快就会释怀。
成果展示:
1.作者为何不当时挥笔写就
(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任务二:探究儿子情感,帮助候选人入选
任务二:探究儿子情感,帮助候选人入选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两处可以看出朱自清当时年轻自负,少不更事,对父亲的关怀不但没有太深的理解,反而对父亲的做法不以为然。所以那个背影也仅仅是特定场景下特定动作所触发的情感涌动。为父亲的衰老而伤感,想起家境的惨淡而难过。那个背影里蕴涵的深深父爱在当时或许并没有体会的那样深刻。所以他才会在多年以后写作此文时自嘲自作聪明。
(2)“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2.朱自清对父亲的认可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是《背影》里最后一句话。朱自清通过一双朦胧的泪眼,一个简单的背影形象,用看似质朴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眷恋之情,不可谓是不令人动容。
有人说,中国人的情绪总是含蓄内敛,我们不擅长去表达内心的热烈,就像我们习惯了父亲的沉默寡言。他仿佛生来就是一位父亲,记忆中永远遮风挡雨,挺拔着不会弯下的腰杆。
预设:
任务二:探究儿子情感,帮助候选人入选
任务三:书写颁奖词,为候选人颁奖
任务要求: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给朱自清的父亲写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好父亲”颁奖词。
任务步骤:
1.再读课文,圈画体现父爱的场景,体会作者情感。
2.小组内讨论,结合父亲形象,撰写颁奖词。
3.小组代表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成果展示:
(1)朱红的橘子,饱含父爱,渐行渐远的背影,满怀离情。将忧虑与不舍留在心里,将思念与祝愿带给孩子,父子情深被体现到极致,必将日久弥香。
任务三:书写颁奖词,为候选人颁奖
(2)青色的大褂,让儿子拥有温暖。朱红的橘子,让人品出无限关爱。流下的泪,是苦涩与愧疚,打破了父子的隔阂。经历了无数磨难的你们却还是父子情深。
(3)一件紫毛大衣,彰显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一兜朱红橘子,突出了父子间深厚的情谊。温暖的大衣,消除了父子的隔阂;新鲜的橘子,使儿子留下感动的热泪。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父爱”,您让我们领悟了什么叫做“真情”!
(4)紫毛的大衣,温暖了儿子一路。朱红的橘子,感动了儿子的内心。体胖衣厚的你,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那努力的样子,肥胖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儿子的心中,慢慢地消除了两人的隔阂,浓浓的父子情深在您与儿子相处的细节中体现到了极致。
任务三:书写颁奖词,为候选人颁奖
作为儿子的朱自清竟与父亲两年多未见,其中滋味想必不好受。在他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不是父亲的脸,却是背影。幼时父亲会把儿子护在背后,为他遮风挡雨,遥想当年也一定是父慈子孝。当父亲在风尘里劳碌奔波时,留给儿子的也只有背影。背影象征着父亲对孩子和家庭的爱,默默无言却宽厚有力。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给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或者是同时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借鉴本文的写法,通过回忆叙事表达你的情感或者向父母提出一些建议。不少于600字,要求真情实感。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