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整本书阅读《红岩》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整本书阅读《红岩》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7: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整本书阅读《红岩》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共产党人在烈火中永生的光辉事迹,感受先烈们的红岩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红色经典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对红色作品的阅读热情。
思维能力:梳理作品内容,分析、整理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审美创造:把握作品宏伟而严谨的结构,分析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阅读准备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重庆忠县人。194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他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从白公馆越狱脱险。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文联专门从事创作。“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作者简介
杨益言(1925—2017),《红岩》的主创人之一,四川武胜县人。1944年考入同济大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杨益言被诬陷为“叛徒”“特务”“反革命”,粉碎“四人帮”后,杨益言才彻底平反。1979年他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写作背景
《红岩》的两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渣滓洞,白公馆中,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狱中斗争生活。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将狱中斗争经历以报告文学、革命回忆录的形式写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出长篇小说《红岩》。罗广斌指出:《红岩》的真正作者其实是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江竹筠、许晓轩、陈然、刘国鋕……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了这本书。
题目解读
①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在四川省重庆市郊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驻址。
②“红色 ”象征着革命,岩石非常坚硬,“红岩”象征着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③在越狱时,齐晓轩为掩护战友,站在一块大岩石上,吸引敌人注意力,成为射击目标,他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岩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战士们为解放新中国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
红岩
主要内容
小说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重庆的地下党人与垂死挣扎的黑暗势力英勇斗争的故事。在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共产党人坚持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罢工、罢课,支持解放战争;组织群众抗丁抗粮,粉碎反动派炸毁城市的图谋。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是被捕的地下党人在秘密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一特殊战场中进行的反压迫、争自由的斗争。
人物形象
许云峰(剧照)
◆敏锐性高,处事果断——发觉沙坪书店私自扩大规模,决定弃用;从郑克昌写的几句诗,识破了郑克昌的特务身份,果断安排大家转移。
◆正气凛然、无私无畏——在茶园为了掩护李敬原撤退,主动吸引特务被捕。
◆沉着镇定、机智勇敢——在监狱中,将敌人引入错误的判断。赴宴时,义正词严地戳穿敌人的阴谋。
◆大义凛然、舍己为人——被关在地牢里,徒手挖出一条地道。最后把地道留给同志们,自己从容就义。
人物形象
◆革命经验丰富,理性机智——在甫志高送行时,指出甫志高的几处错误,嘱咐甫志高要小心。
◆政治上成熟,沉着稳重、冷静坚强——得知丈夫壮烈牺牲,强忍内心悲痛,镇定自若地与双枪老太婆会面。
◆对党忠贞、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酷刑,即使竹签钉进手指,也绝不透露党的机密。
◆深沉坚强,从容不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没有恐惧与悲戚,从容地同狱中战友告别。
江姐
人物形象
◆机智聪明,临危不乱——刻印《挺进报》被发现时,他及时悬挂扫帚作为暗号,避免了党内更多的同志被捕。
◆对党忠诚,顽强不屈——在狱中经受严刑拷打却不屈服,写下《我的“自白书”》表明心志。
◆意志坚定——被敌人注射“诚实注射剂”,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没有透露党的机密。
成 岗 剧 照
人物形象
原名刘国志,党员,他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负责《挺进报》的收听、抄录工作;与其未婚妻孙明霞一同遭叛徒出卖被捕押往渣滓洞拘捕。与余新江在追悼龙华光烈士事件中作为代表与特务谈判。后被家人重金赎出。在家中粉碎“红旗特务”的阴谋后逃跑未果,被再次押往白公馆拘捕。在监狱中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参加了白公馆的越狱行动,壮烈牺牲。
他虽然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却投身革命,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刘 思 扬 剧 照
人物形象
原名宋振中,宋绮云之子,因身体发育畸形,头很大,身子纤瘦,被唤作“小萝卜头”, 他几个月大时就随父母被囚禁在“白公馆”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在黄将军的帮助下学习。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他天真无邪,遇害时不满9岁,但在监狱中关了八年。
小萝卜头(剧照)最年幼的烈士
人物形象
华子良
(剧照)
原名韩子栋,党员,原华蓥山根据地党委书记,与罗世文,车耀先一道被捕。他是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 “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在陪杀场时接受罗世文的指令忍辱负重佯装疯子蒙骗敌人,通过外出买菜的方式建立了狱中党组织与地下党的联系,传递了许多宝贵的情报。在被敌特强掳到山上打游击时脱逃,带领解放军支援了渣滓洞和白公馆的越狱行动。他还是华为的父亲和双枪老太婆的革命伴侣。特务对他比较放心,常让他去磁器口卖菜。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逃到了解放区,为渣滓洞、白公馆越狱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形象
原名陈联诗,党员。华蓥山纵队的组织者、指挥员 是一位传奇人物,因善使双枪被人誉为双枪老太婆。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
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是华子良之妻,华为之母。
双枪老太婆(剧照)
2021年,“红岩精神”正式列入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岩精神可概括为24个字: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其具体内涵如下:
感悟精神
崇高的思想境界,是红岩精神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坚守不移的民族大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坚守立场、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中。
巨大的人格力量,体现在严于律己的党性修养、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上。
浩然的革命正气,体现为革命者们出淤泥而不染的革命气节、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和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
艺术特色
1、《红岩》着力于塑造英雄群像。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晓轩、华子良、老大哥、老袁、丁长发、刘思扬、龙光华、余新江、双枪老太婆......个个都以独具的光彩,活跃于作品之中,使小说成为一部当代文学中少见的光辉灿烂的无产阶级英雄谱。
2、《红岩》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很成功。它摒弃了那种从概念出发的简单化、漫画化、脸谱化的写法,而是极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着重从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中去解剖他们的灵魂,揭示敌人的反动本质。
艺术特色
3.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也是《红岩》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由于狱中的隐蔽斗争,和在特殊情境下,人物的内心活动必然更加丰富复杂的特点,《红岩》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作用。由于充分调动了这两方面的艺术手段,人物的精神世界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得到了有力的烘托。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得《红岩》有别于其他同种性质的长篇小说,在塑造传奇英雄的同时,也显示了英雄性格所包含的较大的思想深度。
艺术特色
4.《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错综复杂,但全书章法井然,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小说共30章,前10章,侧重写重庆地下斗争和川北的武装斗争。后20章,以写狱中斗争为主。前后互相关联,而以狱中斗争为中心。作者巧妙地借助人物活动这一线索,引出并连结起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
作品主题
《红岩》是一部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的小说。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红色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小说以“红岩”为题,喻指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就像红色的岩石一样。
整本书阅读《红岩》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团结一心 信念坚定
……
江姐
许云峰
刘思扬
成岗
小萝卜头
华子良
课后作业
1.完成一篇关于《红岩》中某个人物形象的分析短文,要求结合具体的情节和描写方法进行分析。
2.继续按照阅读计划完成《红岩》的剩余阅读任务,并做好阅读笔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