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昆明的雨》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昆明的雨》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7: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景物、人物,感受雨中之美。
01
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想念与热爱。
02
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03
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激情导入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作者简介
预习检测
鲜腴(yú) 黄焖(mèn)鸡
草茎(jīng) 择(zhái)净
绿釉(yòu)
1.读一读字音
2.记一记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方比:比较,比得上。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格调: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房东母女等人,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理解内容
理解内容
①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②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在昆明的雨的滋润下如春日的和风细雨般温柔,运用了肖像描写,写出了女孩的爱美,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孩的羞涩。
③与德熙游莲花池,途中遇雨,没有败兴而归,而是在小街里的小酒店小酌,一直坐到午后。动乱岁月中的深厚友谊和闲情逸致,这种情味儿,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昆明的雨,滋润着我的情怀。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都与雨有联系。
明确:
明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理解内容
3.昆明的雨给人什么感觉呢?
明确:
示例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赏析语言
昆明雨中的景美、人美,语言亦美。
细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感受语言风格。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
理由:
赏析语言
示例2: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第2段,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结构上:这句独立成段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1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2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示例3: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明确:
理由:
赏析语言
示例4: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一段写的是干巴菌,先总说“中吃不中看”,乍看甚至让人怀疑是否能吃;然后写“不中看”,颜色不好,外形不美,还掺和在乱七八槽的东西之间;最后写如果细心烹饪就会感受到它的美。这一段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干巴菌的美味。
……
理由:
体会散文特点
作者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课文篇幅不长,但所叙景、事、物等较多:写了赠友人的画,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写了昆明的民俗风情(门头挂仙人掌),写了昆明雨季中人的活动(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苗族女孩子叫卖杨梅、若园巷的房东给房客们送缅桂花、“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这些描写显出“杂”的特点,这也是散文“形散”的体现。
课文所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记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情感的线索串起当年散点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
明确:
体会散文特点
人物美
风俗美
人情美
食物美
充满美感弥漫诗意
体会散文特点
文章的题目是“昆明的雨”,文中写了大量的景、物、人,这些跟“雨”有关系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有关系。因为有雨,草木的枝叶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所以仙人掌是浓绿的。 有关系。因为有雨,菌子很多,味极鲜腴。 有关系因为有雨,昆明的杨梅又大又好吃。 有关系。因为有雨,缅桂花很香,带着雨珠的缅桂 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有关系。因为有雨,作者和友人在小酒店才一直坐 到午后,直至四十年后仍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特征之一: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
体会散文特点
汪曾祺先生所说的“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 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这就是“汪曾祺的散文特点之二: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心灵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昆明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是对昆明风俗世态的如实描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全部的爱与真情都融进了那里。
课堂小结
课外拓展
国学经典诵读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译文】
我住长江的上游,你住长江的下游。我们虽然共饮着同一条江水,却不能见,只能日日夜夜承受着思念的愁苦。悠悠的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只希望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不会辜负这番相思的情意。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
布置作业
描写对象及特征
昆明的雨
雨中的景、物、人
特征:美
文章线索
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想念
情感
喜爱与想念
板书设计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