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7: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特征。
2. 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重要性。
3. 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
导入情境化
  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哺乳动物,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猜一猜
白兔
导入情境化
明确概念
特征:
人或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象征或标志。
人是两脚直立没有羽毛的动物。
——柏拉图
探寻写作密码
说明事物如何抓住特征?回忆一下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看看名家是如何做的。结合你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谈谈:
探寻写作密码
回顾《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相关内容,自主总结说明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探寻写作密码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大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大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你能判断出下面是哪两座桥吗?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技法一:
仔细观察比较,找出事物特征。
探寻写作密码
技法二:找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点。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都相同吗?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探寻写作密码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1.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石拱桥的桥洞是弧形。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整个长卷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技法三: 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
小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善于观察和比较。
明确说明顺序。
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
恰当地使用一些方法。(引用资料、说明方法)
  根据教材中写作实践中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疆上名珠——坎儿井
  如果你去新疆旅游,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一颗颗珍珠,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坎儿井是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利用地下水的方式。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突出坎儿井的外形特点
介绍坎儿井的用途和地位,为下文做铺垫
打比方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两部分组成,是一种井、渠的结合。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
介绍坎儿井的设计,突出其科学的设计方法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例如,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
  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加上开挖极为困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曾不断下降。不过,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优势的坎儿井,如今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有越来越多的坎儿井重流汩汩清水,焕发出新的生机。
举例子
介绍坎儿井如何开凿,突出开凿工程的不易
通过介绍坎儿井逐渐受到重视,体现坎儿井独特的优势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
探究任务
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各小组成员根据表格提示完成思路梳理。
过程安排
题目 建筑主要构成 主要特征(说明的顺序、详略) 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其他
特色一
特色二
参观感悟 结合刚才总结的说明事物如何抓住特征的技巧进行写作。
写作完成后,与组内成员交流,依照评价量表评选出小组内的一篇优秀作品。
每组佳作作者进行分享,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评价量表评价评选出班级优秀作品。
标准 评价 建议
优秀 良好 达标
有表明游览路线或方位的词语 详细说明1-2个建筑特色,突出建筑的特征 运用了3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参观感受真挚、自然 十香园
十香园,清代又称隔山草堂,又因园中种植有茉莉等10种香花及各种草木,故名十香园。
十香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占地约640平方米,由居巢故居 “啸月琴馆”,居廉故居“今夕奄”“紫梨花馆”与“水榭连廊”组成。 现在还展示着居巢、居廉、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岭南书画大家的书画真迹,以及生活用品、文献等珍贵实物展品。
成果展示
第1、2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十香园的名称由来、地理位置及园内展示内容。
迈入园内,首先会看到一个大鱼池。鱼池规矩地呈“L”形,包围着四边形水中亭的两面。池中的水引用的是活水,出水口的水成一圈圈的水纹向周围扩散开来,逐渐变淡,化在池中。池中的金鱼在水中显得自由自在,有时驻足于池边,用渴望的眼神仰望岸上的行人。水上生了几株荷,盛夏开放的荷花在冬日已不见踪影,荷叶也已干枯、发黄。水中亭方方正正,十平方米大小,三排长长的木椅沿着三面排放,供行人歇息。亭子的柱子呈黑色,分布在四角。
亭子旁的池子中流水澄澈,缓缓流向窄窄的水道,这就是水榭连廊。周围长着齐腰的植物,而亭子下没有一丝阳光,幽静且祥和,只有高树上的枝叶隐隐摇曳。这亭台仿佛与世隔绝,成为另一番新天地,而我仿佛置身于这世界的中心。
成果展示
移步换景,介绍了园中的鱼池及水榭连廊。介绍中带有文学性描写,使得景物分外生动。
水榭连廊的尽头有一间画室。画室的门是木制的,镶上了具有广州特色的玻璃窗。这种窗颜色多样,玻璃上有精致的纹理,色泽鲜艳而不刺眼。往前踱几步,窄小的河道又变宽,形成一个小小的池子,池中各色锦鲤欢快地戏水,悠哉悠哉。池子越来越宽,根本迈不过去。接着望见一座“桥”,说是“桥”不如说是一块石板,架在池子两头,石板的一面建了木质的围栏,另一面空空如也,或许是追求一种不对称的美。
接着,池子又缩成窄窄的河道,消失在一幢房子前。房子前有一六边形桌子,翡翠绿,底下用大块儿镂空的板拼成柱状,支撑起桌板。
成果展示
衔接过渡十分自然,介绍了画室、河道等景物,突出其特点。
桌旁摆着四个正方体的凳子,自然地与桌子相映,同样镂空。漫步园中,悠然又见与前相似的窗,两扇窗上的图案是对称的,颜色也都对称,主要是红、蓝、绿、橙四种颜色。
透过一片红色的玻璃,看见了背后的陶板。上面画着十种花,有夜来香等。十块陶板旁边,有一条隐蔽的小路,是石板路。走下石阶,往前几步,走进一扇敞开的门,就到了书院。书院用的都是木门,柱子也都是木制的,漆均为黑色。墙上涂满白色及淡灰色的漆,淡雅且自然。
十香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一,也许与苏州的拙政园或上海的豫园相比,它实在是小巧玲珑,实在不及前者之华丽。但这个小小的园子更是一个书院,这里人才辈出,养育了许多美术家与文人墨客。园内还有名人故居、琴馆、画室、花园,颇有书香气息,参之让人心旷神怡。
成果展示
列数字、摹状貌等说明方法的运用突出了园内景观雅致、幽静、古朴的特点,语言准确、平实。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并通过回顾课文,理解了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写作的方法。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善于比较,就能够发现事物的特征,如果再加以引用资料,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描述,就可以将事物介绍得具体、准确了。
布置作业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