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10课时《2.7.2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学②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后,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边的性质——探索勾股定理.通过激趣、质疑、实验、活动、交流等环节,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经历体验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推理能力。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学习者分析 在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主动的探究、发现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获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已的手中.大部分学生不会学习,让学生动手,探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只能启发引导,降低要求.
教学目标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会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例4 有一定的运算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古埃及人曾经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 (1)将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 (2)如右图那样用桩钉钉成一个三角形, 他们认为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1)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特点? (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是直角三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另外两个锐角互余。 反过来,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你能说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 ? 带着问题参与新课. 活动意图说明:改变引入的策略,通过勾股定理的复习让学生说出其逆命题,然后共同探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经历体验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推理能力。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 这个命题成立吗?试试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逆命题. 合作学习 (1)画一画: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三边长(a<b<c)分别为 3cm, 4cm, 5cm; 1.5cm, 2cm, 2.5cm; 5cm, 12cm, 13cm。 (2)算一算:较短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长一条边的平方是否相等. (3)量一量:所作每一个三角形最大边所对角的度数。 你能进行证明吗? 已知: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b2=c2. 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 由此你得到怎样的结论 用命题的形式表述你的猜想。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符号语言: 在△ABC中, ∵a2+b2=c2(已知) ∴△ABC是Rt△,且∠C=Rt∠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能提高对数学结论的认可程度.环节三:典例精析 例3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以a、 b 、 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解:(1)∵7 +24 =25 , ∴以7,24,25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 () = ≠1 也就是较小两边的平方和不等于较大边的平方, ∴a,b,c中任何两边的平方和都不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以,1,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4 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且 a=m2-n2,b=2mn, c=m2+n2(m>n,m,n 是正整数).△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请证明你的判断. 解 △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 ∵a=m2-n2,b=2mn,c=m2+n2(m>n,m,n 是正整数) ∴a2+b2=(m2-n2)2+(2mn)2=m4-2m2n2+n4+4m2n2 =m4+2m2n2+n4=(m2+n2)2=c2. ∴△ABC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先区分最长边与较短两边,然后再比较较短两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若相等,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否则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的教学理解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理论的用途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增强巩固知识并提高知识认同度.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在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一组数是( ) A.a=15,b=8,c=17 B.a=9,b=12,c=15 C.a=7,b=24,c=25 D.a=3,b=5,c=7 选做题: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 (1)a=4,b=5,c=6; (3)a=7,b=24,c=25. 解:(1)∵a2+b2=42+52=41,c2=62=36, ∴a2+b2≠c2,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a2+b2=10k2,c2=10k2, ∴a2+b2=c2,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3)∵a2+b2=72+242=625,c2=252=625, ∴a2+b2=c2,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S.
课堂总结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2+b2,a2-b2,2ab,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形状不能确定 选做题: 2.将一根长30 m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一条边比最短边长7 m,比最长边短1 m,请你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解:设这个三角形中中间长度的边长为x m,那么另外两边长分别为(x+1)m,(x-7)m,则x+x+1+x-7=30,解得x=12.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 m,12 m,13 m. 又因为52+122=169=132,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已知a、b、c分别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 |a-12|+(c-13)2+(b-5)2=0 ,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a-12|+(c-13)2+(b-5)2=0, ∴ |a-12|=0,(c-13)2 =0,(b-5)2=0, ∴ a-12=0,c-13=0,b-5=0. 即a=12,c=13,b=5. 又∵ a2+b2=122+52=169,且c2=169, ∴ a2+b2=c2, ∴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教学反思 改变引入的策略,通过勾股定理的复习让学生说出其逆命题,然后共同探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得到这个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比原来的引入效果好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激趣、质疑、实验、活动、探法、交流、延伸七个步骤构成.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故事激趣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产生了质疑意识,教师顺势利导,提出问题,紧扣了中心. 2、由于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的创新,师生平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课堂民主,学生积极参与,在他们心底涌现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欲望. 通过激趣、质疑、实验、活动、交流等环节,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