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教材分析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新闻通讯类文章,聚焦我国航天员在自主建造的空间站中开启太空生活的重大事件。文章以翔实的细节、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航天员执行任务的过程,从准备到进舱再到工作开展,条理清晰,凸显出我国航天技术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文中展现的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段落结构和语言运用上进行分析,如在探究航天力学时,可用了解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中的安全保障方式,更好地将科学知识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文章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他们体会到时代赋予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新闻材料,掌握标题、导语、主体、背景与结语这部分的
结构特点,准确把握事件要素。
2.深入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洁与权威,提高
语言应用能力。
3.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准确运用于阅读与表达。
教学难点:
在实际写作中融会贯通新闻结构与语言特点,使内容既具真实性与准确性,又能突出时代价值与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光辉的里程碑——那就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新闻,了解它的写作特点与内涵,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在学习新闻写作时,我们不仅要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与六要素,还要体会其中精准、简洁的语言特色,更要通过这次航天壮举,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探索创新精神。
二、探究新知
1. 新闻文体特点
新闻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明了的文体,重在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它通常遵循“时新性、真实性、准确性”的写作原则,语言力求简练而不失严谨。在阅读时,我们应关注以下三点:
(1)报道事实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应明确、真实。
(2)语言表述应准确、简洁,避免模糊或夸大。
(3)要有明确的信息来源,增强报道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2. 字音字义聚焦
在阅读课文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容易读错或用错的字词,例如:
“遨游”读作,意思是不受拘束地游览、漫游;
“稳健”读作,侧重于平稳踏实,不浮躁;
“苍穹”读作,指辽阔无垠的天空。
另外,还有“邀游”与“旅游”、“稳健”与“稳重”这些容易混淆的词语,需要我们根据语境准确区分。借助这样的比较与辨析,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新闻中的关键用词。
3. 新闻结构与六要素
(1)新闻的五大结构
①标题:简洁明了,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如“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
发射”。
②导语:位于新闻开头,交代核心内容,吸引读者关注。
③主体:对导语进行展开和补充,详细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④背景:介绍新闻发生的原因或必要的背景知识,使读者更好理解事件
的意义。
⑤结语:往往对事件进行简要评价或展望。如文末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
己的空间站”。
(2)新闻的“六要素”
①时间:如课文中“6月17日9时22分”明确了事件的发生时刻。
②地点: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确交代了发射地点。
③人物:如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等,他们是精彩故事的承载
者。
④事件起因: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关键技
术。
⑤事件经过:飞船发射、轨道对接、航天员出舱等过程,均是主体内
容。
⑥事件结果: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为航天事业的后续探索奠定坚实
基础。
4. 语言特色品析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凸显航天技术的高超与活动过程的严谨,常用确切数字、时间点等限定词语。例如“3名航天员”“6月17日9时22分”等,不仅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也彰显语言的准确性。“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对接”这类表述,则揭示了我国飞船发射与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和可靠。
5. 感受中国航天精神,激发探索创新力量
航天事业的成就离不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神舟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平稳入驻空间站,都展示了我国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的成果。就像在飞行过程中,控制火箭方向和飞船速度时,科学家们往往运用经典的力学方程,结合自主研制的精确制导系统,实现了对发射轨迹的精准控制。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把握时代机遇,将航天精神内化为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6. 课堂活动拓展
(1)小小侦查员:
请同学们通读相关新闻报道,找出其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
具体写法,认真分析新闻是否具备六要素。
(2)小小演播员:
两两分组,配合朗读并互相评分,检查字音、语调和节奏,感受新闻语
言的简洁洗练。
(3)畅谈中国梦:
结合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对祖国未来的展
望,以及如何在新时代实践航天精神与创新精神。
三、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作为文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写作结构,认识到新闻语言需要精确、真实、简明。我们还重新感受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领悟到了在国家繁荣与航天探索背后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像航天人一样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及祖国的强盛砥砺前行。
本课我们初步掌握了新闻的写作要领,明确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要素与作用,也领会了真实、准确、简洁三大写作要求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这次航天壮举让我们看到祖国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契机,也提醒我们思考:作为时代的继承者,我们应当如何用奋斗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带着这份思考,让我们继续求知,奋发努力,为祖国的明天增添光彩。
课后作业
1.收集一则航天新闻,依据要素完成简短评析。
2.以“我心中的航天梦”为题,借助写一段抒情小文。
板书设计
课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一、导入
我国航天事业新里程碑
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二、新闻文体特点
五部分:、、、、
六要素:、、、、、
三、语言特色
准确:关键数据与消息来源
简洁:概括核心事件
真实:体现新闻时效与真实性
四、情感升华
赞叹航天成就
激发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
本课以新闻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结构与要素,帮助他们在准确、简洁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与爱国情怀。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新闻报道的核心特征,但对其语言内涵及逻辑结构仍需持续关注。今后将在综合实践与深度写作环节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技巧,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下理解新闻写作与时代精神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