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8 10: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材分析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八年级上册第三课,选材于1901年首次颁奖的历史事件,聚焦诺贝尔奖的创立背景、评选流程和颁奖盛况。课文以时间为线索,紧扣重大科技与文化成就,展示了诺贝尔对科学探索和人类福祉的深度思考。文中运用了数据、史实与人物事迹等多种说明方式,使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加深对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理解。作为一篇说明文,本课通过严谨的结构与生动的示例,让学生感受科学成果的价值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兼具理性与人文视野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也可借助对诺贝尔遗嘱和知识背景的探究,引导学生延伸思考科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等杰出发现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激发深层次的探究兴趣,真正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阅读素养与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讨论,理解消息六要素及消息的,掌握新
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2.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简练与平实特点,积累语言素材。
3.感悟诺贝尔奖的重大意义,激发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结构与语言特点,在撰写与点评中提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解读背景信息,理解诺贝尔奖的深远影响并树立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当提到“诺贝尔奖”时,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也许有人会想到巨额的奖金,也有人会想到那些杰出的科学家。事实上,诺贝尔奖不仅象征着丰厚的物质奖励,更代表了无数科学家和文学家奋力探索、坚持研究、为人类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伟大精神。《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消息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崭新的国际大奖是如何面世,又是怎样颁发给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先驱者。
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将从文章中了解诺贝尔奖背后的创立初衷、评奖机制与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篇消息运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来准确呈现新闻的要素和背景,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学习中学会分析消息结构、语言特色,从而进一步培养我们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
探究新知
一、了解“消息”的特点
1.消息六要素回顾
消息作为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类,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何时)、地点(何地)、人物(何人)、事件(何事)、原因(何故)以及过程和结果(如何)。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消息中,就清晰呈现了、、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以及六位获奖人、颁奖等信息。文章通过简明的描写,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事件的“骨架”,由此窥见诺贝尔奖诞生之初的盛大场景。
2.“倒金字塔结构”
在消息写作中,“倒金字塔结构”是重要原则,即先写最关键、最吸引读者或最能概括事件的情况,再写其他次要信息,最后补充背景。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快速呈现了事件的核心:在,诺贝尔奖在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的主持下首次颁发;随后列举了获奖者的姓名、主要成就;接着才提到诺贝尔奖金来源及两权分离等背景信息。
这种安排使读者能第一时间掌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要点和意义。若随意打乱这些顺序,会影响消息的整体效果。
3.新闻语言的准确与简练
在消息写作中,语言必须准确、客观、平实。比如文中提到“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这里的“发现”非常准确,因为X射线是客观存在的,而伦琴不过是第一个观察到并证实它存在的人。再如“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一个“颇”字揭示了普吕多姆丰硕的创作成果,同时又避免浮夸。由此可见,消息文体尤其注重词语锤炼,让信息客观且言简意赅。
4.诺贝尔奖的深远意义
诺贝尔奖是国际上高度推崇的科学及人文荣誉,自创设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国无数优秀人才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它鼓励人们去解决真问题、发明新技术、提出新理论,这种精神也体现在文章所述的诺贝尔遗嘱——诺贝尔将大部分遗产设立基金,每年利息或收益用于嘉奖在五大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者。
这不仅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学、和平事业的进步,也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誉竞争。当我们谈起诺奖时,不仅会想起世界顶尖学者,更能感受到其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层影响。对于中学生而言,这种精神的感染力同样重要,激励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
二、研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片段
1.标题与电头
文章标题点明了事件中心——“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让读者一目了然。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电”则交代了报道机构、地点与时间,为我们提供了消息最重要的背景框架。
2.导语和主体
(1)导语:用极简的篇幅说明“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让人迅速进入主题。
(2)主体:先写获奖者国籍、姓名、获奖原因和成就;再叙述颁奖时间、地点和具体仪式。这样就满足了读者对消息本身的需求,使要点层层分明。
3.背景与价值
文章末段说明诺贝尔奖奖金来源于诺贝尔生前发明的现代炸药所积累的财富,并强调基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相分离,以确保公正性。这个背景既能回答读者对“奖金为何如此丰厚”以及“诺奖为何能独立权威”的疑问,更能进一步证明诺贝尔当初立下遗嘱的远见和胸怀。
三、探究新知
1.体会“客观、平实”的新闻语言
请同学们依据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消息语言精炼、准确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比如,关于“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的描述,如何做到简短却概括全面?为什么不用“发明”而用“发现”?透过这些比较,我们能学到新闻写作对语言的严格要求。
2.认识诺贝尔奖的历史与影响
通过阅读诺贝尔的生平和遗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诺贝尔奖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了极高威望,其核心精神又在哪些方面启示后人?同学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诺贝尔精神的感悟,例如坚持科学求真、关注人类福祉等。
3.拓展讨论:获奖者与他们的探究精神
(1)你熟知哪位诺贝尔奖得主?他的研究经历或作品给你带来哪些启发?
(2)假如我们现在选择一个领域去潜心钻研,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大家可以小组讨论并总结。
课时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消息在构思与语言运用方面所体现的新闻特质:
1.“倒金字塔结构”让核心信息先行呈现,使读者能快速把握事件;
2.消息语言聚焦事实本身,力求准确、简练、平实;
3.通过对诺奖背景和颁奖过程的报道,彰显了诺贝尔奖的科学价值和人文内涵,激发了我们对真理、不懈探索的崇敬与热爱。
正如诺贝尔用实业积攒下的财产设立这一荣誉,激励无数人在科研与文学领域不断前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潜心学习,不断磨炼自身品质,在未来的道路中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本课作业:请大家根据所学,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推荐稿,阐明其“最佳消息”的亮点与独特价值。)
课后作业
1. 请用结构写一段新闻导语,概括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奖要点(约40字)。
2. 结合文中信息,简析诺奖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意义(约40字)。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交代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斯德哥尔摩)、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主体:
获奖者(国籍、姓名、获奖理由)
颁奖机构(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颁奖时间和地点
背景:说明诺贝尔奖资金来源及两权分离的重要性
总结:激发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以“倒金字塔结构”为主线,引导学生理清消息中的六要素,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消息语言的客观、准确与简洁。通过对导语、主体、背景内容的拆分与剖析,学生明确了“先重要、后次要”的新闻写作特点,提升了筛选信息与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结合诺贝尔奖的历史背景与科学贡献,帮助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精神的崇敬与热爱,从而培养其探究与创新意识。整堂课需要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强采访、改写等实践活动,促使他们自觉运用新闻写作知识,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