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浙教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
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题号 1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如图,从学校A到书店B最近的是①号路线,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如图,若,,且是的中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3.如图,将一个三角板角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的大小是( )
A. B. C. D.
4.如图,M是线段的中点,N是线段上一点,下列各式可以表示的长度的是( )
A. B. C. D.
5.下列四个图中,能用,,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B. C.D.
6.钟表上2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的度数是( )
A. B. C. D.
7.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图中的几何体可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这个平面图形是( )
A. B. C. D.
9.同一平面内有三个不同的点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的直线的条数是( )
A.1 B.3 C.1或3 D.无法确定
10.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表示,现从点P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若,则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为( )
A. B. C.或 D.或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已知,若,则等于 .
12.已知直线上有、、三点,其中,,、分别是、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 .
13.一个角的余角的3倍比它的补角的2倍少,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
14.一平面内,3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5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0个交点;…;那么,1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
三.解答题(共6小题,总分60分,每题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答过程)
15.如图,,C为线段上一动点,点D在线段上且满足.
(1)当C为线段的中点时,求的长.
(2)若E为线段的中点,当E时,求的长.
16.如图,O是直线上一点,平分.
(1)若,请求出和的度数.
(2)若和互余,且,请求出和的度数.
17.如图,已知点为线段上一点,,,、分别是、的中点.求:
(1)求的长度;
(2)求的长度;
(3)求的长度;
18.如图①,点M在线段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和,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M是线段的“二倍点”.
(1)一条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二倍点”(填“是”或“不是”);
(2)如图②,若,点N是线段的二倍点,则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③,已知,动点P从点A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求当t为何值时,点Q恰好是线段的二倍点.
19.已知点B、O、C在同一条直线上,.
(1)如图1,若,,则 .
(2)如图2,若,,平分,求α.
(3)如图3,若与互余,也与互余,请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0.如图1和图2,数轴与交于公共原点O,点M,N在数轴上且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点P在数轴上,且.初始状态下.
(1)如图1,若线段中点为A,求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如图1,若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将数轴绕点O旋转过程中,当数轴经过点N时,直接写出点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多少?
(3)如图2,将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将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其中).在整个旋转过程中,当被数轴或平分时,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B C C D C C
二、填空题
11.【解】解:①当在内部时,如图,
∵,,
∴,
∴;
②当在外部时,
∵,,
∴,
∴;
故答案为:或.
12.【解】解:当点C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且M、N分别是的中点,
,
,
当点C在线段之间时,如图:
,且M、N分别是的中点,
,
综上所述,的长是8或2,
故答案为:8或2.
13.【解】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由题意可得:,
解得:,
∴这个角的度数为.
故答案为:.
14.【解】解:∵3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而;
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而,
5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0个交点;而,
…;
∴在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则最多有 个交点,
∴10条直线两两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为 .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5.【解】(1)解:∵点C为中点,
∴,
∵
∴;
(2)解:如图,
∵E为中点,
∴
∵,
∴,
∵,
∴,
∴,
∴,
∴.
16.【解】(1)解:∵平分.
∴,
∴.
(2)和互余,
,
,
,
.
17.【解】(1)解:∵,点D是的中点,
∴;
(2)∵,,
∴,
∵E是的中点,
∴,
(3)∵,
∴.
18.【解】(1)解:根据题意得:一条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二倍点”,
故答案为:是;
(2)解:设,则,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
综上所述,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3)解:(秒),(秒),
当时,,,,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当为或时,点恰好是线段的二倍点.
19.【解】(1)解:∵,,
∴,
故答案为:;
(2)解:∵,,
∴,
∵平分,
∴,
∴;
(3)解:①当在的上方时,如图,
∵与互余,也与互余,
∴,,
∴;
②当在的下方时,如图,
∵与互余,也与互余,
∴,,
∴,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
20.【解】(1)解:∵线段中点为A,
∴点A在数轴 上表示的数为;
(2)解:∵,
点M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
∴数轴的单位长度是数轴的2倍,
∴点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或;
(3)解:如图,则被数轴平分时,
这时,,
则,解得:;
如图,被数轴平分时,
,解得:;
如图,当被数轴平分时,
这时,解得:;
综上所述,当被数轴或平分时,值为20或100或140.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