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习题
一、选择题
1、父亲X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传给独生子的几率是( )
A、100% B、50% C、25% D、0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白毛 B、羊的白毛和牛的黑毛
C、豌豆的高茎和红花 D、番茄果皮的红色和黄色
3、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 )
A、显性性状 B、中间性状 C、隐性性状 D、无规律
4、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
A、动物的毛色 B、植物的高度 C、人的血型 D、以上选项都是
5、下列关于相对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B、不同物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C、同一物种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D、不同物种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非选择题
6、已知绵羊的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两只白色绵羊交配后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请问:
(1)两只白色羊和所生黑色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怎样的?
(2)他们第二胎生黑色羊的几率是多少?生白色小羊的几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D 5、A
二、非选择题
6、(1)两只白色绵羊基因为Bb、Bb 黑色羊基因bb
(2)1/4 3/4
《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中“生物的性状”通过“几种生物的性状”和“豌豆的某些相对性状”插图引出了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学与学习小组内互助,让学生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解决基本概念的学习。进一步通过对身边例子的分析,加深对性状和相对性状的理解。
教材中“基因与性状遗传”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从介绍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入手,引出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等概念,进一步指出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即AA或Aa控制显性性状,aa控制隐性性状。在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自学,及时总结,学练结合。
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一专题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特征由基因控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对特征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理论深度,尽管本节遗传学理论较浅显,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抽象的。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区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教学难点
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2、识别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生物的相对性状。
3、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能举例区分基因与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5、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能力目标
1、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明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生物的性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性状?
2、举例说出什么是相对性状?
教师讲解性状、相对形状(PPT展示)。学生欣赏并讨论。
过渡:每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有很多相对性状,这些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基因与性状遗传
分析讨论豌豆花色的遗传,区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学生自学课本第99-100页分析讨论“性状的遗传”,及课本第99页图4.4-6、图4.4-7,小组分析并讨论下面的问题。教师利用投影,让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1)豌豆和果蝇的哪些性状是相对性状?
2)相对性状在亲代与后代之间是怎样表现的?
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完成大家谈。巩固一下。
教师出示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的遗传图解,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过程中,传递的是性状还是基因?进一步得出结论: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传递的是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子代,并控制着子代的形状表现。正是由于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才使得生物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也是每种生物的固有特征能够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设计以学生分组学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堂管理上的主体地位。从全节教学内容大局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并展示,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还要注意规范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广泛地进行小组展示。
课件20张PPT。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兔的毛色、南瓜的果皮颜色、小麦芒的有无、鸡冠的形状等都是性状一、生物的性状性状: 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行为方式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等。 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 狗的攻击性、服从性。 康乃馨的花色果蝇的翅型鹦鹉的羽色鸡冠的形状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人眼皮单眼皮双眼皮同种同一不同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图 3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豌豆的某些相对性状二、基因与性状遗传每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有很多相对性状,这些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是有一定规律的。×亲代 子代紫花百花全部紫花豌豆花色的遗传分析讨论参考课本P99-P100AaBbFFttAA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已知:控制白花的为隐性基因a 控制紫花的为显性基因A亲代紫花白花 后代×紫花紫花×? aaAA aa×AaAAAa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亲代 后代Aa aa aa×AaA、aaAa aa1/2 1/2显性性状:隐形性状=1:1×?亲
代 后
代Aa?Aa×AaA、aaAa aaA、AaAAAa显性性状:隐形性状 = 3:11/41/41/41/4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每一种基因在体细胞内都是成对存在的,因此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2、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则表现显性性状。 大家谈在哪种成对基因控制下,生物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哪种成对基因控制下能表现出隐性性状?显性基因
AA或Aa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隐性基因 aa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的遗传图解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子代,并控制着子代的形状表现。正是由于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才使得生物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也是每种生物的固有特征能够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形态
结构
生理特征
行为方式性状同种性状不同表现相对性状小结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控制性状的机理(课外知识)
基因内含有的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染色体的DNA分子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在基因表达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
DNA—→RNA—→蛋白质(表现性状)
1?转录:从DNA—→RNA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的过程称为转录(transcription)。转录时,在R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RNA分子。转录形成的RNA,其类型有:tRNA、rRNA、mRNA。tRNA即转运RNA,作用是在蛋白质合成中运送氨基酸;rRNA即核糖体RNA,参与组装核糖体;而mRNA即信使RNA,它携带有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2?翻译:从RNA—→蛋白质
将mR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翻译成由特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肽链,这一过程称为翻译(translation)。将m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其中每三个碱基为一个遗传密码,决定一种氨基酸)依次转换为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已知所有生物都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这也表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由mRNA链上的U、C、A、G四种碱基顺序,按三联体密码确定。
如:AUG? UUC? AGC? CCU? UGC? AAA? UGU? GCA……UGA? mRNA
起始Met —Phe —Ser —Pro —Cys —Lys —Cys —Ala……终止多肽链
翻译过程在细胞质内进行。合成的多肽链形成蛋白质亚基,最后形成蛋白质。
3.遗传的中心法则
1958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他认为遗传信息的自我复制是从DNA到DNA;遗传信息的传递是DNA到RNA,最终决定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后来人们发现,有些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另外还发现,有些RNA病毒侵染细胞后能产生逆转录酶,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这个双链DNA分子能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中,可随寄主细胞的DNA复制而复制,同时也可以转录出更多的病毒RNA。考虑以上因素以及某些蛋白质能够调节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可以完善为下图所示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