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09: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1.了解新闻的概念、特点。
2.理清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分析语言的真实准确。
3.探究作者在客观报道中蕴含的情感态度。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反动派赶紧派人前往北京和谈,以争取时间部署兵力。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与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以下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2.新闻的特点:新、短、快、活。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前三个是主要部分,后两个是辅助部分。
文体知识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哪一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⑵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人数多、战线长及渡江区域广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结果: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中路
西路
东路
2.顺序能否颠倒?
20日夜:中路(先)
21日5时起:西路、东路(后)
时间顺序
中、西:弱
东路:强
敌情不同
不能颠倒
不行。“横渡”体现了过程,“胜利”交代了结果,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
题目改为“百万大军胜利渡江”行不行?
不能去掉。从这能看出通讯社的名称和新闻发电的时间,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可否去掉?
新闻要具备三大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①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
②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写,可使文势掀起高潮。
③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2.汤恩伯对战况作了哪两点判断?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句子并加以分析。
汤恩伯作了两点判断:
(1)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2)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而实际情况是: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
分析:汤恩伯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事实表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消息二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请你就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要真实、客观,语言应当暗含明确的态度倾向。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