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单元精选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直径,弦交于点E,连接,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2.如图,是外接圆的直径,于点E,连结,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3.下列各项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A.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B.同圆或等圆中,较长的弧,所对的弦也长
C.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D.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
4.如图,在⊙O中,半径r=5,弦AB=8,P是弦AB上的动点(不含端点A,B),若线段OP长为正整数,则点P的个数有( )
A.2个 B.5个 C.4个 D.3个
5.下列尺规作图中,能确定圆心的是( )
①如图1,在圆上任取三个点A,B,C,分别作弦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O即为圆心;②如图2,在圆上任取一点B,以B为圆心,小于直径长为半径画弧交圆于A,C两点,连结AB,BC,作∠ABC的平分线交圆于点D,作弦BD的垂直平分线交BD于点O,点O即为圆心;③如图3,在圆上截取弦AB=CD,连结AB,BC,CD,分别作∠ABC与∠DCB的平分线,交点O即为圆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AD∥BC,∠DAB=48°,则∠AOC的度数是( )
A.48° B.96° C.114° D.132°
7.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70°,得到△ADE,若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则∠B的大小是( )
A.45° B.55° C.60° D.100°
8.如图,,,是上的三点,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C=4,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EDC,点A落在点E处,点B落在点D处.若DE∥BC,则在旋转过程中,点A经过的路径长为( )
A. B. C. D.
10.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在半圆O上,且∠BAC=60°,若AB=12,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
A.12π B.3 +12π C.9 +12π D.9 +6π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图,方格纸中2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图中阴影部分均为扇形,则这两个小扇形的面积之和为 (结果保留).
12.如图所示,圆O 与△OAB 的边AB 相切,切点为 B.将△OA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使点O'落在圆O 上,边 A'B 交线段AO 于点C.若 ,则∠OCB= °.
13.某中学开展以“我最喜欢的职业”为主题的调查活动,根据数据绘制的不完整统计图如图所示,图中工人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P在以点为圆心,半径等于2的圆上,如果动点P满足,则m的最小值为 .
15.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6°,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16.已知 ,以 为一边作正方形 ,使 两点落在直线 的两侧.则 最大时 的大小是 .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等边△ABC中,E为BC边上一点,G为BC延长线上一点,过点E作∠AEM=60°,交∠ACG的平分线于点M.
(1)如图(1),当点E在BC边的中点位置时,通过测量AE,EM的长度,猜想AE与EM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小晏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当点E在BC边的任意位置时,始终有AE=EM.小晏把这个猜想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在BA上取一点H使AH=CE,连接EH,要证AE=EM,只需证△AHE≌△ECM.
想法2:找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连接AF,CF,EF.(易证∠BCF+∠BCA+ACM=180°,∴M,C,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要证AE=EM,只需证△MEF为等腰三角形.
想法3:将线段BE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F,连接CF,EF,要证AE=EM,只需证四边形MCFE为平行四边形.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晏证明AE=EM.(一种方法即可)
18.如图,△ABC内接于⊙O,AB为直径,作OD⊥AB交BC于点E, 且DE=DC,BE=4,OE = 2.
(1)∠AOC= .
(2)求证:直线CD是⊙O的切线.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9.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AC=4,BC=8,点P是射线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过P作PM⊥AB,垂足为点M,以M为圆心,MA长为半径的⊙M与边A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为点N,点Q是边BC上一点,且CQ=2CP,联结NQ.
(1)如果⊙M与直线BC相切,求⊙M的半径长;
(2)如果点P在线段AC上,设线段AP=x,线段NQ=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3)如果以NQ为直径的⊙O与⊙M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恰好经过点P,求线段AP的长.
20.如图,在平面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1,0),点P的横坐标为2,将点A绕点P旋转,使它的对应点B恰好落在x轴上(不与A点重合);再将点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C.
(1)直接写出点B和点C的坐标;
(2)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21.如图,AB是的直径,点C,D是上的点,AC分别与BD,OD相交于点E,P.且.
(1)求证::
(2)若,求的直径.
22.如图,点E是正方形 的边 上一点,点F是正方形 的边 的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且 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能与 重合.
(1)请你连结 ,判定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正方形 的周长为24, ,求点B到 的距离.
23.如图,D是⊙O弦BC的中点,A是上一点,OA与BC交于点E,已知AO = 8,BC = 12.
(1)求线段OD的长.
(2)当EO = BE时,求ED,EO的长.
24.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一条弦,且CD⊥AB于点E,连接AD,BC,CO
(1)当∠BCO=25°时,求∠A的度数;
(2)若CD=4 ,BE=4,求⊙O的半径.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0,10),点B(m,0),且m>0,把△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D,点O,B旋转后的对应点分别为点C,D.
(1)点C的坐标为 ;
(2)①设△BCD的面积为S,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S,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②当S=12时,请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单元精选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直径,弦交于点E,连接,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C
2.如图,是外接圆的直径,于点E,连结,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3.下列各项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A.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B.同圆或等圆中,较长的弧,所对的弦也长
C.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D.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
【答案】C
4.如图,在⊙O中,半径r=5,弦AB=8,P是弦AB上的动点(不含端点A,B),若线段OP长为正整数,则点P的个数有( )
A.2个 B.5个 C.4个 D.3个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当P为AB的中点时,利用垂径定理得到OP⊥AB,此时OP最短,
∵AB=8,∴AP=BP=4,
在直角三角形AOP中,OA=5,AP=4,
根据勾股定理得:OP= = ,即OP的最小值为3;
当P与A或B重合时,OP最长,此时OP=5,
∴3≤OP<5,
则使线段OP的长度为整数,
∴OP=3,4
根据对称性可知,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有3个.
故答案为:D.
【分析】当P为AB的中点时,利用垂径定理得到OP⊥AB,AP=BP=4,此时OP最短,在Rt△AOP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出OP;当P与A或B重合时,OP最长,此时OP=5,据此可得OP的范围,结合OP长为整数可得OP的长,进而可得点P的个数.
5.下列尺规作图中,能确定圆心的是( )
①如图1,在圆上任取三个点A,B,C,分别作弦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O即为圆心;②如图2,在圆上任取一点B,以B为圆心,小于直径长为半径画弧交圆于A,C两点,连结AB,BC,作∠ABC的平分线交圆于点D,作弦BD的垂直平分线交BD于点O,点O即为圆心;③如图3,在圆上截取弦AB=CD,连结AB,BC,CD,分别作∠ABC与∠DCB的平分线,交点O即为圆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解答】 解:∵ 如图1, 弦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O,
∴OA=OB=OC
∴点O就是过点A、B、C三点的圆的圆心,故①能确定圆心O;
∵ 如图2,在圆上任取一点B,以B为圆心,小于直径长为半径画弧交圆于A,C两点,
∴AB=CB
∵∠ABC的角平分线交圆O于点D
∴BD垂直平分AC
∴BD是直径,
∵ 弦BD的垂直平分线交BD于点O
∴点O是圆心,故②能确定圆心;
∵ 如图3,在圆上截取弦AB=CD,连结AB,BC,CD,分别作∠ABC与∠DCB的平分线,
两角平分线的交点O不能证明是圆心,故③不能确定点O是圆心;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OA=OB=OC,根据三角形外接圆的定义证得点O是圆心,可对①作出判断;由作图可知AB=CD,再由∠ABC的角平分线交圆O于点D,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得BD垂直平分AC,利用垂径定理可知BD是直径,然后根据 弦BD的垂直平分线交BD于点O ,可确定点O时是圆心,可对②作出判断;根据图3的作图不能证明点O是圆心,可对③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
6.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AD∥BC,∠DAB=48°,则∠AOC的度数是( )
A.48° B.96° C.114° D.132°
【答案】B
7.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70°,得到△ADE,若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则∠B的大小是( )
A.45° B.55° C.60° D.100°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点D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旋转得,再根据内角和性质求 .
8.如图,,,是上的三点,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连接,
,
,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OA,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可得,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C=4,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EDC,点A落在点E处,点B落在点D处.若DE∥BC,则在旋转过程中,点A经过的路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10.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在半圆O上,且∠BAC=60°,若AB=12,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
A.12π B.3 +12π C.9 +12π D.9 +6π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连接OC,作OD⊥AC于D,
∵OA=OC,∠BAC=60°,
∴△AOC为等边三角形,
∴∠AOC=60°,AC=OA=6,
∴S扇形AOC= =6π,
OD=OA×sin∠OAC=3 ,
S△AOC= ×AC×OD=9 ,
半圆的面积= π×62=18π,
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18π﹣(6π﹣9 )=9 +12π,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OC,作OD⊥AC于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C=60°,AC=OA=6,根据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图,方格纸中2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图中阴影部分均为扇形,则这两个小扇形的面积之和为 (结果保留).
【答案】
12.如图所示,圆O 与△OAB 的边AB 相切,切点为 B.将△OA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使点O'落在圆O 上,边 A'B 交线段AO 于点C.若 ,则∠OCB= °.
【答案】85
【解析】【解答】解:连结OO',
∵将△OA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
∴BO'=BO=OO'
∴△BOO'为等边三角形,
∴∠OBO'=60°,
∵☉O与△OAB的边AB相切,
∴∠OBA=∠O'BA'=90°,
∴∠CBO=90°-∠OBO'=90°-60°= 30°,
∵∠A'=25°,
∴∠AO'B=90°-∠A'=90°-25°= 65°,
∴∠AOB=∠AO'B =65°,
∴∠OCB=180-∠COB-∠OBC=180-65°-30= 85°
故答案为:85.
【分析】连结OO',先证△BOO'为等边三角形,求出∠AOB=∠OBO'=60°,由☉O与△OAB的边AB相切,可求∠CBO=30°,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
13.某中学开展以“我最喜欢的职业”为主题的调查活动,根据数据绘制的不完整统计图如图所示,图中工人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
【答案】36°
【解析】【解答】解:被调查的学生数是:40÷20%=200人,
喜欢工人职业的有20人,20÷200=10%,
所以扇形图中工人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0°×10%=36°.
故答案为:36°
【分析】先根据公务员人数及其所占比例求出被调查总人数,再用360°乘以工人人数所占的比例。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P在以点为圆心,半径等于2的圆上,如果动点P满足,则m的最小值为 .
【答案】3
【解析】【解答】解:设OP=x,连接PC,OC,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圆心为O,且有OP≥OC-PC,确定当点O,P,C三点一线时,OP最小,
∵C(3,4),
∴OC==5,
∵圆的半径为2,
∴OP=OC-PC=5-2=3,
∵,,,
∴PO是直角三角形PAB斜边上的中线,
∴OP=OA=3,
∴m最小值为3,
故答案为:3.
【分析】 设OP=x,连接PC,OC,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圆心为O,且有OP≥OC-PC,确定当点O,P,C三点一线时,OP最小,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OP=OA=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当P为OC与⊙C的交点时,OP最小,则m的最小值可求解.
15.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6°,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答案】十
【解析】【解答】解:∵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
故答案为:十.
【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除以每个外角的度数即可知.
16.已知 ,以 为一边作正方形 ,使 两点落在直线 的两侧.则 最大时 的大小是 .
【答案】135°
【解析】【解答】解:将△PA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得到△P'AB,PD的最大值即为P'B的最大值,△P'A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PB中,P'B<PP'+PB,PP'= =2,PB=4,
且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
∴当P'、P、B三点共线时,P'B取得最大值(如图)
此时P'B=PP'+PB=6,即P'B的最大值为6.
此时∠APB=180° ∠APP'=135°.
故答案为:135°.
【分析】将△PA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P'AB,PD的最大值即为P'B的最大值,△P'A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P'=2,PB=4,推出当P'、P、B三点共线时,P'B取得最大值,此时P'B=PP'+PB,∠APB=180° ∠APP',据此求解.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等边△ABC中,E为BC边上一点,G为BC延长线上一点,过点E作∠AEM=60°,交∠ACG的平分线于点M.
(1)如图(1),当点E在BC边的中点位置时,通过测量AE,EM的长度,猜想AE与EM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小晏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当点E在BC边的任意位置时,始终有AE=EM.小晏把这个猜想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在BA上取一点H使AH=CE,连接EH,要证AE=EM,只需证△AHE≌△ECM.
想法2:找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连接AF,CF,EF.(易证∠BCF+∠BCA+ACM=180°,∴M,C,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要证AE=EM,只需证△MEF为等腰三角形.
想法3:将线段BE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F,连接CF,EF,要证AE=EM,只需证四边形MCFE为平行四边形.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晏证明AE=EM.(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1)相等
(2)解:想法一:如图2,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B=60°.
∵AH=CE,∴BH=BE.
∴∠BHE=60°.
∴AC∥HE.
∴∠1=∠2.
在△AOE和△COM中,∠ACM=∠AEM=60°,∠AOE=MOE,
∴∠1=∠3.
∴∠2=∠3.
∵∠BHE=60°,
∴∠AHE=120°.
∵∠ECM=120°.
∴∠AHE=∠ECM.
∵AH=CE,
∴△AHE≌△ECM(AAS).
∴AE=EM.
想法二:如图3,
∵在△AOE和△COM中,
∠ACM=∠AEM=60°,
∠AOE=∠COM,
∴∠EAC=∠EMC.
又由对称可知△ACE≌△FCE,
∴∠EAC=∠EFC,AE=EF.
∴∠EMC=∠EFC.
∴EF=EM.
∴AE=EM.
想法三:如图4,
∵将线段BE绕点B顺时针旋转60°,
∴可证△ABE≌△CBF(SAS).
∴∠1=∠2 AE=CF.
∵∠AEM=∠CBA=60°,
∴∠1=∠CEM.
∴∠2=∠CEM.
∴EM∥CF.
∵∠CBF=60°,BE=BF,
∴∠BEF=60°,
∴∠MCE=∠CEF=120°.
∴CM∥EF.
∴四边形MCFE为平行四边形.
∴CF=EM.
∴AE=EM
【解析】【解答】解:(1)相等.
证明如下:
如图1,取AB的中点N,连接EN,
∵△ABC为等边三角形,E、N为中点,
∴AE⊥BC,且AE平分∠BAC,
∴AN=NE=EC,∠NAE=∠NEA=30°,
∴∠ANE=120°,
∵∠AEM=60°,
∴∠MEC=30°,
∴∠NAE=∠CEM,
∵CM平分∠ACG,
∴∠ACM=60°,
∴∠ECM=∠ANE=120°,
在△ANE和△ECM中
∴△ANE≌△ECM(ASA),
∴AE=EM;
故答案为:相等;
【分析】(1)取AB的中点N,连接EN,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E、N分别为BC、AB的中点,可证得∠ANE=∠ECN=120°,AN=NE=EC,∠NAE=∠CEM,再利用ASA证明△ANE≌△ECM,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想法一:在BA上取一点H使AH=CE,连接EH,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HE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证∠AHE=∠ECM,∠2=∠3,再利用AAS证明△AHE和△ECM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想法二:利用已知易证∠EAC=∠EMC,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CE≌△FC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EMC=∠EFC,EF=EM,从而可证得AE=EM;想法三:将线段BE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ABE≌△CB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1=∠2 AE=CF,再利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四边形MCFE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证CF=EM,即可证得结论。
18.如图,△ABC内接于⊙O,AB为直径,作OD⊥AB交BC于点E, 且DE=DC,BE=4,OE = 2.
(1)∠AOC= .
(2)求证:直线CD是⊙O的切线.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60°
(2)证明:∵∠BOE=90°,∠B=30°,
∴∠CED=∠OEB=90° ∠B=60°,
∵DE=DC,
∴∠DCB=∠CED=60°,
∵OB=OC,
∴∠OCB=∠B=30°,
∴∠OCD=∠DCB+∠OCB=90°,
∵OC是⊙O的直径,且CD⊥OC,
∴直线CD是⊙O的切线.
(3)解:设OD交⊙O于点F,
∵∠OCD=∠BOE=90°,∠AOC=60°,
∴∠COD=180° ∠BOE ∠AOC=30°,
∴OD=2CD,
∵OC=,OC=OB=,
∴,
∴CD=2,
∴S阴影=S△COD S扇形COF=,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解析】【解答】(1)解:∵OD⊥AB交BC于点E,
∴∠BOE=90°,
∵BE=4,OE=2,
∴sinB=,
∴∠B=30°,
∴∠AOC=2∠B=60°.
故答案为:60°.
【分析】(1)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sinB=,可得∠B=30°,再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可得∠AOC=2∠B=60°;
(2)先证出∠OCD=∠DCB+∠OCB=90°,即CD⊥OC,再结合OC是圆的半径,即可证出直线CD是⊙O的切线;
(3)先求出CD=2,再利用扇形面积公式及割补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
19.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AC=4,BC=8,点P是射线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过P作PM⊥AB,垂足为点M,以M为圆心,MA长为半径的⊙M与边A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为点N,点Q是边BC上一点,且CQ=2CP,联结NQ.
(1)如果⊙M与直线BC相切,求⊙M的半径长;
(2)如果点P在线段AC上,设线段AP=x,线段NQ=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3)如果以NQ为直径的⊙O与⊙M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恰好经过点P,求线段AP的长.
【答案】(1)解:如图1,在Rt△ABC中,
∵∠ACB=90°,AC=4,BC=8,
设的半径长为,则,
过M作MH⊥BC,垂足为点H,
∴MH∥AC,
∵MH∥AC,
∴△BHM∽△BCA,
,
∵⊙M与直线BC相切,
∴MA=MH,
即M的半径长为.
(2)解:如图2,
∵AP=x,
∴CP=4﹣x,
∵CQ=2CP,
∴CQ=8﹣2x,
∴BQ=BC﹣CQ=8﹣(8﹣2x)=2x,
过Q作QG⊥AB,垂足为点G,
同理:
∵PM⊥AB,
∴∠AMP=90°,
,
∵AP=x,
在Rt△QN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3)解:当点P在线段AC上,如图3,
设以NQ为直径的⊙O与⊙M的另一个交点为点E,连接EN,MO,
则MO⊥EN,
∴∠NMO+∠ANE=90°,
∵以NQ为直径的⊙O与⊙M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恰好经过点P,
即P、E、N在同一直线上,
又∵PM⊥AB,MA=MN,
∴PN=PA,
∴∠PAN=∠ANE,
∵∠ACB=90°,
∴∠PAN+∠B=90°,
∴∠NMO=∠B
连接AQ,
∵M、O分别是线段AN、NQ的中点,
∴MO∥AQ
∴∠NMO=∠BAQ,
∴∠BAQ=∠B,
∴QA=QB,
在Rt△QA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同理:当点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
即线段AP的长为或.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画出图形,并设⊙M的半径长为R。由于⊙M与直线BC相切,因此MA=MH=R。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已知的边长,可以列出关于R的方程。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M的半径长;
(2)同样,首先画出图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已知的边长,可以列出关于y和x的方程。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最后,根据图形,可以确定x的定义域;
(3)首先画出图形。然后根据题意,连接EN、MO、AQ,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可以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线段AF的长。
20.如图,在平面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1,0),点P的横坐标为2,将点A绕点P旋转,使它的对应点B恰好落在x轴上(不与A点重合);再将点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C.
(1)直接写出点B和点C的坐标;
(2)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答案】(1)点B的坐标为(3,0),点C的坐标为(0,3)
(2)解:由题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
把(0,3)代入得:3a=3,
解得:a=1,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3.
【解析】【解答】解:(1)如图所示,
PA=PC,且PC所在的直线为
∴B点于A点关于直线 对称
∴点B的坐标为(3,0),
∵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C
∴ C落在y的正半轴上,且距离O点的距离同B点一样
∴点C的坐标为(0,3),
【分析】(1)由题可知B点于A点关于直线 对称,即可求解;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C,可得知C落在y的正半轴上,且距离O点的距离同B点一样,据此可得出C点的坐标;(2)可把抛物线的解析式设成交点式,再代入已知点的坐标即可求解.
21.如图,AB是的直径,点C,D是上的点,AC分别与BD,OD相交于点E,P.且.
(1)求证::
(2)若,求的直径.
【答案】(1)证明:是的直径,
(2)解:,
在Rt中,,
的直径为10.
【解析】【分析】(1)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ACB=90°,由垂径定理的推论可得OF⊥AC,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求解;
(2)由垂径定理可得AF=AC,在Rt△AFO中,用勾股定理可得关于AO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半径AO的值,然后根据圆的直径=2AO可求解.
22.如图,点E是正方形 的边 上一点,点F是正方形 的边 的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且 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能与 重合.
(1)请你连结 ,判定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正方形 的周长为24, ,求点B到 的距离.
【答案】(1)解: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 为正方形,
∴ ,
∵ 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能与 重合,
∴ ,
∴∠EAF=∠BAF+∠BAE=∠DAE+∠BAE=90°,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解:作 于H,如图,
∵正方形 的周长为24,
∴ ,
∵ ,
∴ ,
∴ ,
∵ 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 ,
∴ ,
∵S△ABF= ,
∴ ,即点B到 的距离为 .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AD,∠BAD=9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E=AF,∠EAF=∠BAD=90°,于是可判断△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作 于H,如图, 先计算,,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面积法计算出BH即可。
23.如图,D是⊙O弦BC的中点,A是上一点,OA与BC交于点E,已知AO = 8,BC = 12.
(1)求线段OD的长.
(2)当EO = BE时,求ED,EO的长.
【答案】(1)解:如图,连接OC,
∵D为BC的中点,
∴CD=BC=6,OD⊥BC,
在Rt△CDO中,
∴OD=;
(2)解:在Rt△EOD中,OD2+ED2=EO2,
设BE=x, OE=x,
∴ED=6-x,
∴(2)2+(6-x)2=(x)2,
解得x1=-16(舍),x2=4,
∴OE=4,ED=6-4.
【解析】【分析】(1)连接OC,利用垂径定理求出CD的长,在Rt△CDO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D即可;
(2)设BE=x, OE=x, 把BE和OE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在Rt△EOD中,利用勾股列式求出x, 则ED、EO可求.
24.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一条弦,且CD⊥AB于点E,连接AD,BC,CO
(1)当∠BCO=25°时,求∠A的度数;
(2)若CD=4 ,BE=4,求⊙O的半径.
【答案】(1)解:∵OC=OB, ∴∠BCO=∠B,
∵∠B=∠D,
∴∠D=∠BCO=25°,
∵CD⊥AB,
∴在Rt△ADE中,∠A=90°﹣∠D=90°﹣25°=65°
(2)解:∵AB是⊙O的直径,且CD⊥AB于点E,
∴CE= CD= ,
在Rt△OCE中,OC2=CE2+OE2,
设⊙O的半径为r,则OC=r,OE=BE﹣BO=4﹣r,
∴ ,
解得:r=3,
∴⊙O的半径为3
【解析】【分析】(1)利用圆周角定理即可求解;(2)利用垂径定理求出CE的长,设⊙O的半径为r,则OC=r,OE=BE﹣BO=4﹣r,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列出方程求出r.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0,10),点B(m,0),且m>0,把△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D,点O,B旋转后的对应点分别为点C,D.
(1)点C的坐标为 ;
(2)①设△BCD的面积为S,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S,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②当S=12时,请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答案】(1)(10,10)
(2)解:①延长DC交x轴于点E,
∵点B(m,0),
∴OB=m,
∵△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CD,
∴DC=OB=m,∠ACD=∠AOB=90°,∠OAC=90°,
∴∠ACE=90°,
∴四边形OACE是正方形,
∴DE⊥x轴,OE=AC=10,
如图1,当点E在线段OB上时,
BE=OB﹣OE=m﹣10,
∴S= DC BE= m(m﹣10),
即S= m2﹣5m(m>10),
如图2,当点E在线段OB的延长线上(点B不与O,E重合)时,
则BE=OE﹣OB=10﹣m,
∴S= DC BE= m(10﹣m),
即S=﹣ m2+5m(0<m<10),
当点B与E重合时,即m=10,△BCD不存在,
综上所述,S= m2﹣5m(m>10)或S=﹣ m2+5m(0<m<10)
②点B的坐标为(12,0)或(4,0)或(6,0).
【解析】【解答】(1)∵点A(0,10),
∴AO=10,
∵△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CD,
∴AC=AO=10,∠OAC=90°,
∴C(10,10),
故答案为:(10,10);
( 2 )②当S=12,m>10时, m2﹣5m=12,
解得:m1=﹣2(舍去),m2=12,
当S=12,0<m<10时,﹣ m2+5m=12,
解得:m3=4,m4=6,
∴点B的坐标为(12,0)或(4,0)或(6,0).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C=AO=10,∠OAC=90°,得到点C的坐标;(2①分点E在线段OB上、点E在线段O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②把S=12分别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