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19:00:56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新课导入
1901年,欧洲一份报纸头版头条写着:”他用火药财富终结战争,死后遗产引爆世界!”猜一猜:这个标题在报道谁?
“由我的遗嘱执行人将资金转换为安全证券,设立基金,其利息将作为奖励,每年给予那些在上一年为全人类最大利益作出贡献的人。”
这份改变世界的遗嘱如何落地?人类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通过百年经典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探究竟!
素养目标
1.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重点)
2.理清课文的消息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难点)
3.认识诺贝尔奖的意义,养成关注新闻时事的好习惯,培养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梳理脉络 新课讲解
任务三 字斟句酌 感悟匠心
任务四 致敬时刻 学写颁奖词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识记诺贝尔生平关键信息(国籍、身份、贡献)
2.掌握课文基础词汇(颁发、遗嘱、领域等)
3.建立课文背景认知框架
知识补充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一百多种发明,其最突出的是发明了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
诺贝尔在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五种奖项(1968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并于次年首次颁发),将基金每年的利息分为五份,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国在上述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同时颁发。
诺贝尔奖的来源
诺贝尔奖的设置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字音字形
瑞典( ) 挪威( ) 诺贝尔( ) 颁发( ) 渗透( ) 遗嘱( )
巨额( ) 仲裁( )
ruì
nuó
nuò
bān
shèn
zhǔ
é
zhònɡ cái
多音字
( )
( )


( )
( )

遗嘱
遗之千金
担当
当铺
wèi
dānɡ
dànɡ
理解词语
仲裁
建立的功绩。
数量很大的(钱财)。
颁发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建树
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巨额
梳理脉络 新课讲解



1.准确提取首届颁奖核心要素(时间、地点、奖项、获奖者)
2.辨识课文“倒金字塔”新闻结构(导语统领→细节支撑)
3.理解纪实文本的信息组织逻辑
听范读
理清结构
1.消息的“六要素”“五部分”分别是什么?
消息的“六要素” 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五部分” 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六要素,完成下表。
新闻六要素 内容呈现
时间 1901年12月10日
地点 瑞典斯德哥尔摩
人物 瑞典国王、诺贝尔基金会成员以及六位获奖人员
事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起因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将发明炸药的收入用于诺贝尔奖金
结果 即日起,每年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新闻六要素 内容呈现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3.再读课文,找出消息的电头、导语、主体、背景。
第1段(导语):交代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2段(主体):列举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情况,包括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第3段(主体):明确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
第4段(背景):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这是消息的电头,主要用来介绍发电单位和发电时间。
4.速读主体部分,说一说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谁?他们各自的成就是什么?根据课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国籍 姓名 领域 成就
4.速读主体部分,说一说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谁?他们各自的成就是什么?根据课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国籍 姓名 领域 成就
伦琴
德国
物理学
发现了X射线
荷兰
范托夫
化学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
德国
生理学或医学
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法国
普吕多姆
文学
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迪南
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
瑞士
和平奖
帕西
法国
经济学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5.第2段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有关情况?
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表现新闻事实的翔实。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是这则消息的重点。
6.读课文第③自然段,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颁奖机构
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
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
从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
奖金来源
颁奖时间
颁奖地点
7.作者特别说明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能有效防范“谁有钱谁就有权,谁有权谁就有理”的现象发生。
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诺贝尔奖(特别是它的科技类奖项和文学奖)一百多年以来形成的权威性,与这一制度保障关系密切。
就当时而言,诺贝尔奖是首次颁发,特别需要强调其权威性。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字(比如介绍评奖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并非消息所能承担。因此,作者巧妙地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简洁。
8.如果让你给上述信息按重要性排序,你会怎么排呢?
消息的
“倒金字塔结构”
重要性依次递减,由主到次。
(第1段)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导语
(第2段)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第3段)明确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运作模式
(第4段)介绍奖金来
源,说明资金管
理权和评奖
权分离
主体
背景
按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
字斟句酌 感悟匠心



消息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叙述,特征是客观、准确、简练、朴实和通俗。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句子中画线字的含义,说说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次”和“每年”表明其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这是第一次且以后每年颁发一次。
“最大”表明程度,说明这个奖项的地位。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X射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生理学或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中的“颇”在这里是“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本则消息在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
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和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巧妙运用新闻背景表现诺贝尔奖公正与权威的内容都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简练的特点。
致敬时刻 学写颁奖词



1.结合课文精准提炼获奖者成就
2.掌握颁奖词四要素(身份+成就+价值+祝福)
3.运用庄重简练的仪式化语言
要素 内容 课文依据
身份 德国物理学家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成就 发现X射线 “发现X射线”
价值 物理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在物理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
祝福 致敬/铭记/传承(需创作) 无原文,需补充
诺贝尔奖颁奖词需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伟大贡献。我们以课文中的首届物理学奖得主伦琴为例,看看如何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成就),在物理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价值)。
要素 内容 课文依据
身份
成就
价值
祝福
【任务卡1:化学奖得主 范托夫】
课文依据:
“荷兰化学家范托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的发现(成就),推动了化学研究的革命性发展(价值)。”
创作支架:
称谓:尊敬的______先生/女士(身份)
成就:您在______领域______(必须引用课文原句!)
价值:这项发现/研究______(用比喻升华,如“点亮黑夜的火炬”)
祝福:人类将永远______!(庄重致敬)
【任务卡2: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冯·贝林】
课文依据:
“德国医学家冯·贝林因血清疗法的研究(成就),为战胜白喉等疾病开辟新道路(价值)。”
【任务卡3:和平奖得主 帕西】
课文依据:
“瑞士人帕西因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成就),促进了欧洲和平事业(价值)。”
分组创作·支架辅助
课堂展示·互评升华
**伦琴颁奖词**:
> 尊敬的伦琴先生!
> 您以“发现X射线”(成就)揭开物质 invisible 的面纱,
> 这束穿透黑暗的光(价值比喻),成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永恒之眼!
> 谨向物理学界的先知致敬!(祝福)
【范托夫组】
> 尊敬的范托夫先生!
> 您对“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的发现”(成就),
> 如同为化学反应注入灵魂(价值比喻),
> 让分子运动的奥秘从此跃然眼前!
> 化学殿堂因您而永恒璀璨!(祝福)
【冯·贝林组】
> 尊敬的冯·贝林教授!
> 您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成就)中锻造利剑,
> 斩断白喉的病魔锁链(价值比喻),
> 为人类筑起生命的钢铁长城!
> 医学史将永远铭刻您的战旗!(祝福)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及地点等内容,揭示了诺贝尔奖对于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赞扬了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学后感悟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默默付出。诺贝尔奖无疑是对献身科学事业和人类文明事业的人的最高褒奖。每一位获奖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召下,我们都是追梦的人,愿我们的梦想在我们努力的浇灌下开出美丽的花朵。
https://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
主体
背景
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获奖者具体情况
奖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
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运作模式
促进科技进步
推动社会发展
课后拓展
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因其权威性和公正性享誉全球,在世界范围内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你知道我国哪些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吗?
他们分别是在哪些领域取得的奖项?
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1世纪教育网
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是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分层作业
【新闻改写挑战】
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假设你是中国记者,请为《人民日报》撰写这篇新闻。
【跨界研究任务】
科学组:研究炸药的双面性(医疗爆破 vs 战争伤害)
人文组:采访家人“最希望获诺奖的领域及原因”
提交形式:图文海报/访谈录音。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015年10月5日电】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今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因发现青蒿素——一种显著降低疟疾死亡率的药物而获奖。评委会指出:“她的发现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惠及发展中国家儿童。”
屠呦呦团队从古籍《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历经191次实验提取青蒿素。她是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举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报道《屠呦呦: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