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23:23:26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一 受精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头部触及卵细胞膜时出现的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B.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C.受精时只有精子头部进入卵子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
2.(2024·山东菏泽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体内受精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精子入卵后,精子的核体积直接变大发育成雄原核
B.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形成雌原核
C.透明带和卵细胞膜会发生相应生理反应来防止多精入卵
D.动物排出的卵子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3.受精过程中,精子头部的顶体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顶体酶将卵细胞周围的透明带溶解,形成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膜上的精子受体失去活性。卵细胞膜下的皮层颗粒,以外排的方式,进入卵周空间,释放的酶类引起透明带“硬化”,形成受精膜,完成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膜下皮层颗粒外排的方式可能是胞吐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透明带“硬化”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受精的一道屏障
D.精子受体失去活性有助于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
知识点二 胚胎早期发育
4.下列关于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胚胎发育的顺序是桑葚胚→囊胚→原肠胚
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分化,其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桑葚胚期之前的细胞均未出现分化
D.原肠胚的外胚层由内细胞团表层的细胞形成
5.(2024·河北衡水高二期末)下图为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的示意图,a、b表示胚胎发育的两个不同时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②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C.a时期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
D.b时期会分化成三个胚层
6.(2024·山东泰安高二检测)囊胚期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关于囊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囊胚期以前的时期,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
B.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C.囊胚从透明带中被挤压出来称为孵化
D.从受精卵到囊胚的发育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质比逐渐增大,胚胎中DNA总量逐渐增加
7.如图表示精子入卵后,发生(或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指卵细胞膜反应,Y指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
B.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便发生了X,防止多精入卵
C.精子入卵主要指精子的头部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
D.雌、雄原核充分发育后相向移动,继而合并成一个细胞核
8.(2024·山西大同统考)我国科学家利用猴胚胎干细胞首次创造了人工“猴胚胎”。研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睾丸中的精原干细胞也属于胚胎干细胞
B.③处的细胞将来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C.需要在充满CO2的培养箱中培养胚胎干细胞
D.人工“猴胚胎”的遗传特性与代孕受体保持一致
9.(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试管婴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女性在取卵前通常通过服用促性腺激素以促进自身超数排卵
B.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
C.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和精子要分别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然后才能用于体外受精
D.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10.(2024·山东潍坊一中高二检测)下图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时期为桑葚胚,该时期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过程a和b使胚胎细胞数目增多,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C.Ⅱ时期囊胚腔中不含任何物质
D.细胞分化从Ⅱ时期开始,贯穿于动物的整个生命历程
11.亚麻酸(ALA)能够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为了给水牛体外胚胎产业化生产中合理使用亚麻酸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卵母细胞的收集和体外培养:从屠宰场水牛的卵巢中收集并处理卵母细胞,随机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亚麻酸的培养液中,在39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2~24 h。
②卵母细胞成熟判断:在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判断其是否成熟,统计结果如表1。
③体外受精:在受精溶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后,用显微镜观察判断是否完成受精。
④早期胚胎培养:将受精卵移入胚胎培养液中培养44~48 h后检查分裂情况,每隔48 h更换一次培养液,第5~9天观察囊胚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
表1 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ALA浓度/(μmol·L-1) 卵母细胞数 核成熟卵子数
0 229 137
10 201 133
50 227 166
100 215 137
200 215 135
表2 亚麻酸对水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ALA浓度/(μmol·L-1) 培养卵数 分裂数 囊胚数
0 309 171 75
10 325 182 82
50 292 185 97
100 310 188 84
200 231 145 68
(1)步骤①中,细胞培养箱中加5% CO2的作用是                 。
(2)步骤②中,成熟卵母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             。步骤③中,判断是否受精的依据是                                    。
(3)步骤④中,受精卵经        (时期)发育成囊胚,培养过程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              。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亚麻酸溶液为200 μmol·L-1时,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起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5)实验结果表明,      μmol·L-1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都较有利,判断依据是                       
                       。
第1课时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1.B 精子头部接触卵细胞膜时出现的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A正确;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卵细胞,一小部分来自精子,B错误;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只有头部进入卵子,C正确;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D正确。
2.A 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原有核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新的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的核还大的雄原核,A错误。
3.B 卵细胞膜下皮层颗粒外排的方式可能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透明带“硬化”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受精的一道屏障,C正确;精子受体失去活性有助于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防止多精入卵,D正确。
4.B 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分化,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5.A ①过程是受精作用,没有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错误。
6.B 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B错误。
7.B 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便发生了透明带反应,防止多精入卵,而图中X指卵细胞膜反应,B错误。
8.B 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精原干细胞不属于胚胎干细胞,A错误;③是内细胞团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发育成胎儿各种组织,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需要在95%空气和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C错误;人工“猴胚胎”的遗传特性与提供胚胎干细胞的供体基本一致,代孕受体提供营养,D错误。
9.A 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的消化酶分解,故不能口服,A错误;体外受精时对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也需要培养至MⅡ期才能进行受精作用,C正确;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D正确。
10.C Ⅰ时期为桑葚胚,含有的所有细胞都是全能细胞,该时期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正确;过程a表示卵裂形成桑葚胚,过程b表示桑葚胚形成囊胚,这两个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故胚胎中有机物的含量均减少,B正确;Ⅱ时期囊胚腔中含有液体成分,C错误;细胞分化从Ⅱ(囊胚)时期开始,贯穿于动物的整个生命历程,D正确。
11.(1)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 (2)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否观察到两个极体 (3)桑葚胚 清除有害代谢物,补充营养物质 (4)促进 (5)50 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比例较高,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
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培养箱中加5% 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2)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分裂Ⅱ中期时才成熟,而减数分裂Ⅱ中期的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判断是否受精的依据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否观察到两个极体。(3)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期→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因此步骤④中,受精卵经桑葚胚发育成囊胚;培养过程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有害代谢物,补充营养物质。(4)亚麻酸溶液为0 μmol·L-1的一组为对照组,与其相比,表1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200 μmol·L-1时,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数的比例较高,表2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200 μmol·L-1时,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可见其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起促进作用。(5)表1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50 μmol·L-1 时,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比例较高,表2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50 μmol·L-1 时,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因此50 μmol·L-1 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都较有利。
4 / 4第1课时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导学 聚焦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基于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方法说明受精卵和胚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特点
知识点(一) 受精
1.胚胎工程的概念
2.受精
(1)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     (即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哺乳动物的受精在雌性动物的      内完成。
(3)过程
3.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  )
(2)刚排出的精子即能与卵子受精。(  )
(3)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  )
(4)受精的标志是观察到两个极体;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
(5)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都要在卵巢中进一步发育到MⅡ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
 探讨 探究受精过程
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它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并回答相关问题:
(1)刚排出的卵子具有受精能力吗?为什么?
(2)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哪些结构发生生理反应可以防止多精入卵?这有什么意义?
(3)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4)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
1.受精过程中的两大反应、两道屏障
2.受精过程认识的“三个误区”
(1)成熟的精子并不代表具有受精能力,必须获能后才具备受精能力。
(2)雌、雄原核不能理解成卵子、精子原来的核,而是在原来细胞核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核,原核膜已破裂。
(3)受精的标志是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的融合。
1.下列关于体内受精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并释放多种酶 ④精子穿越卵细胞膜外的结构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两个原核靠近,核膜消失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 D.③④②⑤⑥①
2.如图是受精过程部分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受精作用的场所是子宫
B.当精子③与3接触的瞬间,精子①就不能进入2
C.当精子②入卵后,精子③就不能进入卵内
D.在2中观察到两个极体的现象可作为受精的标志
规律方法
两看法区别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1)从发生时间看:透明带反应发生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卵细胞膜反应发生在精子入卵后。
(2)从生理作用看:透明带反应可防止多个精子穿越透明带,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
知识点(二) 胚胎早期发育
1.胚胎早期发育过程
2.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卵裂阶段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2)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开始出现分化的阶段是原肠胚期。(  )
(3)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  )
(4)原肠胚变大导致透明带破裂而孵化出来。(  )
探讨 分析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如图为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
(1)图中所示胚胎的名称:Ⅰ表示    ,Ⅱ表示    ,Ⅲ表示    。
(2)图中a、b过程中,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这种早期分裂称为     ,其特点是                       
                       。
(3)图中开始出现细胞分化的时期是   ,该时期胚胎分化出     和    。
(4)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最显著的阶段是哪个时期?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5)请分析受精卵早期分裂时,胚胎中细胞或物质的变化规律,完成表格:
项目 变化
细胞数目
每个细胞体积
DNA总量
每个细胞内的DNA总量
有机物总量
物质种类
 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
(1)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即在输卵管内进行有丝分裂。
(2)桑葚胚阶段细胞均未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
(3)囊胚阶段开始出现细胞分化,但内细胞团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4)原肠胚阶段细胞进一步分化,已分化形成外、中、内三个胚层。
(5)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后期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物质。
1.(2024·辽宁丹东高二期末)如图为受精卵发育至囊胚的过程中的某一变化,若横坐标表示时间,则纵坐标可表示(  )
A.有机物总量
B.每个细胞DNA的含量
C.所有细胞体积之和
D.所有细胞表面积总和与体积总和的比值
2.(2024·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中)如图为哺乳动物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还没有分化,图中①②③依次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此图为囊胚期,胚胎的总体积并未增加,有机物的总量减少
C.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②中的细胞
D.胚胎从①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作孵化
 
(1)胚胎工程技术基础是            等。
(2)胚胎工程技术的实质是                                    。
(3)在胚胎工程实际操作中,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作为受精标志的原因是                        ;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
  
1.下列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多种酶溶解卵细胞膜外的一些结构
B.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精子入卵后,尾部脱落形成雄原核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
2.关于桑葚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开始于桑葚胚
B.桑葚胚各细胞的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C.囊胚期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的差异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
3.(2024·山东济宁高二期末)体外受精技术实际上是在体外条件下,对人的自然受精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如图表示体内受精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第一极体和卵子均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故体外受精时应从卵巢中选择吸取减数分裂Ⅰ中期的卵子
B.①②过程卵细胞会通过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
C.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
D.受精卵形成后即在输卵管内进行有丝分裂,开始发育
4.(2024·广东惠州期末)某实验室通过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pSTAT3基因的表达水平,体外制备出桑葚胚样全潜能细胞。该细胞在分子水平及发育潜能上均具有自然胚胎桑葚胚期细胞特性,并在体外成功模拟了小鼠胚胎发育至原肠胚阶段。根据该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pSTAT3是调控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
A.桑葚胚样细胞可诱导发育至囊胚期
B.诱导桑葚胚样细胞时,基因的碱基序列和表达的情况都发生改变
C.囊胚期细胞重置至桑葚胚样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脱分化
D.据图推测,桑葚胚发育成囊胚的过程中,pSTAT3的表达下降
5.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对小姐弟被确认为全球第二对半同卵双胞胎,发育成该对半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卵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图3中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的三个不同方向,从而分裂成A、B、C三个细胞,其中只有两个细胞发育成姐弟二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卵子的异常受精过程,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分裂Ⅱ
B.由图可知,该受精卵染色体复制早于雌、雄原核的融合
C.若图4细胞A包含父系和母系染色体组各1个,则细胞C含2个母系染色体组
D.这对小姐弟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一般相同,来源于父亲的染色体一定不同
第1课时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早期胚胎细胞 雌性动物 自然受精 早期胚胎发育
2.(1)合子 (2)输卵管 (3) 获能  MⅡ期  多种酶
透明带  卵细胞膜  原核  核膜  雄原核
减数分裂Ⅱ ⑩第二极体  雌原核
3.(1)√
(2)× 提示:刚排出的精子必须在生殖道中获能后才能与卵子受精。
(3)√ (4)√
(5)× 提示: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都要在输卵管中进一步发育到MⅡ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互动探究
 (1)提示:不具有。卵子在受精前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程,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到MⅡ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2)提示:阻止多精入卵有两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透明带发生生理反应,第二道屏障是卵细胞膜发生生理反应。其意义是保证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与亲代体细胞一致,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3)提示: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
(4)提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学以致用
1.D 体内受精的具体过程为③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并释放多种酶→④精子穿越卵细胞膜外的结构→精子入卵→②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并排出第二极体→⑤雌、雄原核的形成→⑥雌、雄原核靠近,核膜消失→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开始,D正确。
2.A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A错误;当精子③与3(卵细胞膜)接触的瞬间,卵细胞膜外的透明带会迅速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如精子①)进入2(透明带),B正确;当精子②入卵后,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如精子③)进入卵内,C正确;当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后,卵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的现象可作为受精的标志,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 输卵管  透明带  增加  胎儿的各种组织
透明带内壁  胎盘和胎膜  囊胚腔  表面
内胚层
2.(1)× 提示:卵裂阶段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2)× 提示: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开始出现分化的阶段是囊胚期。
(3)√
(4)× 提示:发生孵化的是囊胚。
互动探究
 (1)桑葚胚 囊胚 原肠胚 (2)有丝分裂 卵裂 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 (3)Ⅱ 内细胞团 滋养层
(4)提示:细胞分化最显著的阶段是原肠胚。细胞分化的原因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增多 减小 增多 不变 减少 增多
学以致用
1.D 由受精卵发育至囊胚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消耗有机物,所以胚胎中的有机物总量有所减少,A不符合题意;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基本不变,但胚胎中DNA总含量增加,B不符合题意;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所有细胞的表面积总和越来越大,因此所有细胞表面积总和与体积总和的比值越来越大,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A 题图为囊胚期示意图,囊胚时期细胞已出现分化,形成滋养层和内细胞团,A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 (2)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3)第一极体不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形成两个第二极体
课堂演练
1.B 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B错误。
2.A 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A错误。
3.A 排出的卵子需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才能参与受精,所以在体外受精时应从输卵管内冲取成熟的卵子,对于大型动物可从卵巢内获取卵母细胞,但需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分裂Ⅱ中期才能参与受精,A错误。
4.B 胚胎发育的过程为受精卵→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幼体,因此桑葚胚样细胞可诱导发育至囊胚期,A正确;诱导桑葚胚样细胞时,基因的碱基序列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胚胎发育至囊胚期即开始了细胞分化,因此囊胚期细胞重置至桑葚胚样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脱分化,C正确;通过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pSTAT3基因的表达水平,体外制备出桑葚胚样全潜能细胞,因此推断桑葚胚发育成囊胚的过程中,pSTAT3的表达下降,D正确。
5.C 图1两个精子进入一个卵细胞,是异常受精过程,发生在卵细胞的减数分裂Ⅱ中期,A正确;该受精卵中有三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后期形成6个染色体组,通过三极纺锤体将六个染色体组拉开,每一极2个染色体组,移到每一极后融合,B正确;由图可知,若图4细胞A包含父系和母系染色体组各1个,C应该包含2个父系染色体组,C错误;该姐弟性别不同,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是复制而来的,是相同的,来源于父亲的染色体由两个不同的精子提供,一定不同,D正确。
7 / 7(共67张PPT)
第1课时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学 聚
焦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
系。
2.基于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
模等方法说明受精卵和胚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特点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受精
1. 胚胎工程的概念
2. 受精
(1)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 (即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哺乳动物的受精在雌性动物的 内完成。
合子 
输卵管 
(3)过程
3.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
( √ )
(2)刚排出的精子即能与卵子受精。 ( × )
提示:刚排出的精子必须在生殖道中获能后才能与卵子受
精。
(3)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
形成雌原核。 ( √ )
(4)受精的标志是观察到两个极体;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
核融合形成合子。 ( √ )

×


(5)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都要在卵巢中进一步发育到
MⅡ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 × )
提示: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都要在输卵管中进一
步发育到MⅡ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
 探讨 探究受精过程
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它包括受精前
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并回答相关问题:
(1)刚排出的卵子具有受精能力吗?为什么?
提示:不具有。卵子在受精前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
程,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到MⅡ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
精的能力。
(2)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哪些结构发生生理反应可以防止多精入卵?
这有什么意义?
提示:阻止多精入卵有两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透明带发生
生理反应,第二道屏障是卵细胞膜发生生理反应。其意义是
保证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与亲代体细胞一致,从而保证遗传的
稳定性。
(3)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提示: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
(4)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
提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1. 受精过程中的两大反应、两道屏障
2. 受精过程认识的“三个误区”
(1)成熟的精子并不代表具有受精能力,必须获能后才具备受精
能力。
(2)雌、雄原核不能理解成卵子、精子原来的核,而是在原来细
胞核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核,原核膜已破裂。
(3)受精的标志是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受精完成的标
志是雌、雄原核的融合。
1. 下列关于体内受精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获能后的精子与卵
子相遇并释放多种酶 ④精子穿越卵细胞膜外的结构 ⑤雌、雄原
核的形成 ⑥两个原核靠近,核膜消失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②④⑤⑥①
C. ④⑤②①③⑥ D. ③④②⑤⑥①
解析:  体内受精的具体过程为③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并释
放多种酶→④精子穿越卵细胞膜外的结构→精子入卵→②卵子完成
减数分裂Ⅱ并排出第二极体→⑤雌、雄原核的形成→⑥雌、雄原核
靠近,核膜消失→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开始,D正确。
2. 如图是受精过程部分图解,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受精作用的场所是子宫
B. 当精子③与3接触的瞬间,精子①就不能进入2
C. 当精子②入卵后,精子③就不能进入卵内
D. 在2中观察到两个极体的现象可作为受精的标志
解析: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受精作用的
场所是输卵管,A错误;当精子③与3(卵细胞膜)接触的瞬间,
卵细胞膜外的透明带会迅速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如精
子①)进入2(透明带),B正确;当精子②入卵后,卵细胞膜会
立即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如精子③)进入卵内,C正
确;当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后,卵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
体后,形成雌原核,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的现
象可作为受精的标志,D正确。
规律方法
两看法区别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1)从发生时间看:透明带反应发生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
卵细胞膜反应发生在精子入卵后。
(2)从生理作用看:透明带反应可防止多个精子穿越透明带,是防
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
二道屏障。
知识点(二) 
胚胎早期发育
1. 胚胎早期发育过程
2.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卵裂阶段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 )
提示:卵裂阶段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2)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开始出现分化的阶段是原肠胚期。
( × )
提示: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开始出现分化的阶段是囊胚期。
(3)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
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 ( √ )
(4)原肠胚变大导致透明带破裂而孵化出来。 ( × )
提示:发生孵化的是囊胚。
×
×

×
探讨 分析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如图为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
(1)图中所示胚胎的名称:Ⅰ表示 ,Ⅱ表示 ,Ⅲ
表示 。
桑葚胚 
囊胚 
原肠胚 
(2)图中a、b过程中,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这种早期
分裂称为 ,其特点是

(3)图中开始出现细胞分化的时期是 ,该时期胚胎分化出
和 。
(4)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最显著的阶段是哪个时期?细胞分化
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细胞分化最显著的阶段是原肠胚。细胞分化的原因是细
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有丝分裂 
卵裂 
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
总体积并不增加 
Ⅱ 

细胞团 
滋养层 
(5)请分析受精卵早期分裂时,胚胎中细胞或物质的变化规律,完
成表格:
项目 变化
细胞数目
每个细胞体积
DNA总量
每个细胞内的DNA总量
有机物总量
物质种类
增多
减小
增多
不变
减少
增多
 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
(1)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即在输卵管内进行有
丝分裂。
(2)桑葚胚阶段细胞均未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
(3)囊胚阶段开始出现细胞分化,但内细胞团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4)原肠胚阶段细胞进一步分化,已分化形成外、中、内三个胚
层。
(5)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后期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
营养物质。
1. (2024·辽宁丹东高二期末)如图为受精卵发育至囊胚的过程中的
某一变化,若横坐标表示时间,则纵坐标可表示(  )
A. 有机物总量
B. 每个细胞DNA的含量
C. 所有细胞体积之和
D. 所有细胞表面积总和与体积总和的比值
解析:  由受精卵发育至囊胚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消耗有机
物,所以胚胎中的有机物总量有所减少,A不符合题意;受精卵发
育至囊胚过程中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每个细胞中DNA含
量基本不变,但胚胎中DNA总含量增加,B不符合题意;受精卵发
育至囊胚过程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所有细
胞的表面积总和越来越大,因此所有细胞表面积总和与体积总和的
比值越来越大,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 (2024·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中)如图为哺乳动物受精卵发育
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细胞还没有分化,图中①②③依次为透明
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 此图为囊胚期,胚胎的总体积并未增加,有机物的
总量减少
C. 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②中的细胞
D. 胚胎从①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作孵化
解析:  题图为囊胚期示意图,囊胚时期细胞已出现分化,形成
滋养层和内细胞团,A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胚胎工程技术基础是 等。
(2)胚胎工程技术的实质是

(3)在胚胎工程实际操作中,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作为受精标志
的原因是
;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
极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 
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
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第一极体不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形成两个第二极
体 
  
1. 下列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多种酶溶解卵细胞膜外的一些
结构
B. 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 精子入卵后,尾部脱落形成雄原核
D.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
解析:  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B错误。
2. 关于桑葚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开始于桑葚胚
B. 桑葚胚各细胞的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C. 囊胚期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D. 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的差异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
解析:  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A错误。
3. (2024·山东济宁高二期末)体外受精技术实际上是在体外条件
下,对人的自然受精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如图表示体内受精的部
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第一极体和卵子均处于减数分裂Ⅱ中
期,故体外受精时应从卵巢中选择吸取减数分
裂Ⅰ中期的卵子
B. ①②过程卵细胞会通过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
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
C. 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
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
D. 受精卵形成后即在输卵管内进行有丝分裂,开始发育
解析:  排出的卵子需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才能参与受
精,所以在体外受精时应从输卵管内冲取成熟的卵子,对于大型动
物可从卵巢内获取卵母细胞,但需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分裂Ⅱ中期
才能参与受精,A错误。
4. (2024·广东惠州期末)某实验室通过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pSTAT3
基因的表达水平,体外制备出桑葚胚样全潜能细胞。该细胞在分子
水平及发育潜能上均具有自然胚胎桑葚胚期细胞特性,并在体外成
功模拟了小鼠胚胎发育至原肠胚阶段。
根据该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pSTAT3是调控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
A. 桑葚胚样细胞可诱导发育至囊胚期
B. 诱导桑葚胚样细胞时,基因的碱基序列和表达的情况都发生改变
C. 囊胚期细胞重置至桑葚胚样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脱分化
D. 据图推测,桑葚胚发育成囊胚的过程中,pSTAT3的表达下降
解析:  胚胎发育的过程为受精卵→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幼
体,因此桑葚胚样细胞可诱导发育至囊胚期,A正确;诱导桑葚胚
样细胞时,基因的碱基序列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胚胎发育至囊
胚期即开始了细胞分化,因此囊胚期细胞重置至桑葚胚样细胞的过
程类似于脱分化,C正确;通过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pSTAT3基因的
表达水平,体外制备出桑葚胚样全潜能细胞,因此推断桑葚胚发育
成囊胚的过程中,pSTAT3的表达下降,D正确。
5.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对小姐弟被确认为全球第二对半同卵双胞胎,
发育成该对半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卵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图3中染色
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的三个不同方向,从而分裂成A、B、C三
个细胞,其中只有两个细胞发育成姐弟二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1表示卵子的异常受精过程,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分裂Ⅱ
B. 由图可知,该受精卵染色体复制早于雌、雄原核的融合
C. 若图4细胞A包含父系和母系染色体组各1个,则细胞C含2个母系染
色体组
D. 这对小姐弟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一般相同,来源于父亲的染色体
一定不同
解析:  图1两个精子进入一个卵细胞,是异常受精过程,发生
在卵细胞的减数分裂Ⅱ中期,A正确;该受精卵中有三个染色体
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后期形成6个染色体
组,通过三极纺锤体将六个染色体组拉开,每一极2个染色体组,
移到每一极后融合,B正确;由图可知,若图4细胞A包含父系和母
系染色体组各1个,C应该包含2个父系染色体组,C错误;该姐弟
性别不同,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是复制而来的,是相同的,来源于
父亲的染色体由两个不同的精子提供,一定不同,D正确。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受精
1.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头部触及卵细胞膜时出现的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

B. 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C. 受精时只有精子头部进入卵子
D.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精子头部接触卵细胞膜时出现的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
第一道屏障,A正确;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卵
细胞,一小部分来自精子,B错误;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只有
头部进入卵子,C正确;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分裂
Ⅱ,排出第二极体,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4·山东菏泽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体内受精的表述,
错误的是(  )
A. 精子入卵后,精子的核体积直接变大发育成雄原核
B. 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形成雌原核
C. 透明带和卵细胞膜会发生相应生理反应来防止多精入卵
D. 动物排出的卵子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
细胞
解析:  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原有核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新的
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的核还大的雄原核,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受精过程中,精子头部的顶体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顶体酶将卵细胞
周围的透明带溶解,形成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
细胞膜上的精子受体失去活性。卵细胞膜下的皮层颗粒,以外排的
方式,进入卵周空间,释放的酶类引起透明带“硬
化”,形成受精膜,完成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卵细胞膜下皮层颗粒外排的方式可能是胞吐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 透明带“硬化”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受精的一道屏障
D. 精子受体失去活性有助于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
解析:  卵细胞膜下皮层颗粒外排的方式可能是胞吐,依赖于细
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
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
误;透明带“硬化”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受精的一道屏障,
C正确;精子受体失去活性有助于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防
止多精入卵,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胚胎早期发育
4. 下列关于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胚胎发育的顺序是桑葚胚→囊胚→原肠胚
B. 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分化,其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

C. 桑葚胚期之前的细胞均未出现分化
D. 原肠胚的外胚层由内细胞团表层的细胞形成
解析:  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分化,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4·河北衡水高二期末)下图为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
的示意图,a、b表示胚胎发育的两个不同时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 ①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②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C. a时期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
D. b时期会分化成三个胚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①过程是受精作用,没有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A错误。
6. (2024·山东泰安高二检测)囊胚期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重
要阶段。下列关于囊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胚期以前的时期,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
B. 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C. 囊胚从透明带中被挤压出来称为孵化
D. 从受精卵到囊胚的发育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质比逐渐增大,胚胎
中DNA总量逐渐增加
解析:  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内细胞团将来发育
成胎儿的各种组织,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如图表示精子入卵后,发生(或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X指卵细胞膜反应,Y指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
B. 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便发生了X,防止多精入卵
C. 精子入卵主要指精子的头部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
D. 雌、雄原核充分发育后相向移动,继而合并成一个细胞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便发生了透明带反应,防止多
精入卵,而图中X指卵细胞膜反应,B错误。
8. (2024·山西大同统考)我国科学家利用猴胚胎干细胞首次创造了
人工“猴胚胎”。研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睾丸中的精原干细胞也属于胚胎干细胞
B. ③处的细胞将来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C. 需要在充满CO2的培养箱中培养胚胎干细胞
D. 人工“猴胚胎”的遗传特性与代孕受体保持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精原干细胞不属于胚胎干
细胞,A错误;③是内细胞团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发育
成胎儿各种组织,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需要在
95%空气和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C错误;人工“猴胚
胎”的遗传特性与提供胚胎干细胞的供体基本一致,代孕受体
提供营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试管婴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在取卵前通常通过服用促性腺激素以促进自身超数排卵
B. 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
C. 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和精子要分别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然后
才能用于体外受精
D.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的消化酶分解,故不能口服,A错误;体外受精时对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也需要培养至MⅡ期才能进行受精作用,C正确;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山东潍坊一中高二检测)下图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Ⅰ时期为桑葚胚,该时期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 过程a和b使胚胎细胞数目增多,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C. Ⅱ时期囊胚腔中不含任何物质
D. 细胞分化从Ⅱ时期开始,贯穿于动物的整个生命历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Ⅰ时期为桑葚胚,含有的所有细胞都是全能细胞,该时期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正确;过程a表示卵裂形成桑葚胚,过程b表示桑葚胚形成囊胚,这两个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故胚胎中有机物的含量均减少,B正确;Ⅱ时期囊胚腔中含有液体成分,C错误;细胞分化从Ⅱ(囊胚)时期开始,贯穿于动物的整个生命历程,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亚麻酸(ALA)能够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为了给
水牛体外胚胎产业化生产中合理使用亚麻酸提供理论依据,科研
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早期胚
胎发育的影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卵母细胞的收集和体外培养:从屠宰场水牛的卵巢中收集并处
理卵母细胞,随机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亚麻酸的培养液
中,在39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2~24 h。
②卵母细胞成熟判断:在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判断其是否成
熟,统计结果如表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③体外受精:在受精溶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后,用显微镜观察判断
是否完成受精。
④早期胚胎培养:将受精卵移入胚胎培养液中培养44~48 h后检
查分裂情况,每隔48 h更换一次培养液,第5~9天观察囊胚发育
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表1 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ALA浓度/(μmol·L-1) 卵母细胞数 核成熟卵子数
0 229 137
10 201 133
50 227 166
100 215 137
200 215 1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表2 亚麻酸对水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ALA浓度/(μmol·L-1) 培养卵数 分裂数 囊胚数
0 309 171 75
10 325 182 82
50 292 185 97
100 310 188 84
200 231 145 6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步骤①中,细胞培养箱中加5% CO2的作用是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培养箱中加5% 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
维持培养液pH的
相对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步骤②中,成熟卵母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
。步骤③中,判断是否受精的依据是

解析: 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分裂Ⅱ中期时才成熟,而减数分裂Ⅱ中期的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判断是否受精的依据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否观察到两个极体。
染色体的着丝
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在卵细
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否观察到两个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步骤④中,受精卵经 (时期)发育成囊胚,培养过程定
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 。
解析: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期→桑葚胚→
囊胚→原肠胚,因此步骤④中,受精卵经桑葚胚发育成囊
胚;培养过程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有害代谢物,补
充营养物质。
桑葚胚 
清除有害代谢物,补充营养物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亚麻酸溶液为200 μmol·L-1时,对水牛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起 (填“促进”或“抑
制”)作用。
解析: 亚麻酸溶液为0 μmol·L-1的一组为对照组,与其相
比,表1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200 μmol·L-1时,核成熟卵子数
占卵母细胞数的比例较高,表2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200
μmol·L-1时,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可见其对水牛卵
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起促进作用。
促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实验结果表明, μmol·L-1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和囊胚发育都较有利,判断依据是

解析: 表1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50 μmol·L-1 时,核成熟
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比例较高,表2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50
μmol·L-1 时,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因此50 μmol·L-1
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都较有利。
50 
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
比例较高,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