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质量检测(三)(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质量检测(三)(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23:33:12

文档简介

综合质量检测(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共43分。第1~14小题,每小题2分;第15~19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所示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NaNO3 K2HPO4 MgSO4·7H2O (CH2O) 蒸馏水 青霉素
含量 3 g 1 g 0.5 g 30 g 定容至 1 000 mL 0.1万 单位
A.根据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C.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D.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形成液体培养基
2.塑料的主要成分PET是一种较稳定、不易降解的有机物,科学家发现土壤中某种细菌能够降解PET,现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该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含PET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该细菌
B.在制备选择培养基时宜采用干热灭菌法
C.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的即目的菌
D.获得目的菌后,可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3.下列关于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得到个体
B.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得到细胞、组织或器官
C.生殖性克隆需要胚胎移植
D.治疗性克隆属于有性生殖
4.(2024·苏州高二质检)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如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成的新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B.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 D.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2024·连云港高二质检)下列关于天竺葵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竺葵的组织培养需要经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要控制好培养基中所需植物激素的浓度及比例
C.为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要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
D.接种外植体到培养基时,一般将天竺葵叶背面接触培养基
6.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原核生物繁殖快,且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B.处于一种能接受外来的DNA的生理状态的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C.感受态细胞吸收DNA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D.感受态细胞吸收重组表达载体DNA的液体只要调节适宜的pH即可,没必要用缓冲液
7.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CR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半保留复制
B.该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该包含扩增缓冲液、模板DNA、dNTP、Taq酶、引物等
C.引物应选用图中的a、d
D.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在Taq酶的作用下连接到引物的5'端
8.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如下:
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导入乙细胞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
B.②过程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
C.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③过程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
D.参与④过程的物质不含有A、U、G、C
9.(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的DNA连接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DNA连接酶能够连接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基因工程中可以用DNA聚合酶替代DNA连接酶
D.根据来源不同,DNA连接酶可分为E.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两大类
10.治疗性克隆有望解决供体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如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核移植
B.细胞A通常为去核的卵母细胞
C.过程②表示脱分化过程
D.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也可增殖
11.(2024·江苏连云港高二期中)引物的设计是影响PCR扩增反应的效率和特异性的关键因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5'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B.要尽量避免引物内部或引物之间存在碱基互补序列
C.PCR过程中使用的引物一般为单链RNA片段
D.引物的GC含量越高,结合特异性越强,越利于目标DNA的扩增
12.(2024·徐州高二期末)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能促使雌性动物超数排卵
B.PEG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后能得到新品种个体
C.移植胚胎能存活的原因是一定时间内早期胚胎在受体子宫中处于游离状态
D.为获取乳腺发生器的转基因动物,胚胎移植前需要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13.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质酶抑制剂,积累于茎中,让取食它的害虫因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酶结构上存在差异
B.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消化酶
C.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无法消化蛋白质而患病
D.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14.甲、乙两图表示从细菌细胞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种方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基因组文库
B.乙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cDNA文库
C.甲方法中的b过程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乙方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15.(2024·江苏金沙中学高二期中)为探究某物种的等位基因CST1与Cst1E81K的功能,科研人员将表达CST1和Cst1E81K的质粒分别导入不能吸收葡萄糖的酵母菌(以麦芽糖为碳源),经处理后将其接种到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麦芽糖 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吸收后可杀死酵母菌)
稀释 5倍 稀释 25倍 稀释 125倍 稀释 5倍 稀释 25倍 稀释 125倍
空质粒 +++ +++ + +++ +++ +
CST1 +++ ++ + ++ - -
Cst1E81K +++ ++ + +++ ++ +
注:“+”表示菌落多少,“-”表示无菌落。
A.培养基中除碳源外还需添加氮源、无机盐、水等成分
B.加葡萄糖类似物的目的是鉴定酵母菌能否吸收葡萄糖
C.据表推测,CST1可能与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有关
D.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强于导入CST1的酵母菌
16.高粱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强光、高温的条件下,其利用CO2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基因),将其转入水稻体内,培育出了一批光合效率较高的转基因水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ppc基因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等工具酶
B.获得的该转基因水稻一定都是杂合子
C.该批转基因水稻都能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D.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每个体细胞都有ppc基因,且都能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17.如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四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选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时,会破坏2个磷酸二酯键
B.若选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的DNA片段时,会产生4种不同的DNA片段
C.若切割图2中的质粒以便与目的基因D拼接,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和MboⅠ
D.导入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18.(2024·启东高二月考)将绿色荧光蛋白和分泌蛋白融合基因连入表达载体后,通过PEG介导法,导入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质分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盐酸解离处理也能获得原生质体
B.需要用蒸馏水悬浮原生质体以便于载体导入
C.叶肉细胞用PEG处理后可直接导入载体
D.在胞外观察到荧光说明细胞分泌了蛋白质
19.如图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EcoRⅤ酶切位点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coRⅤ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平末端
B.载体P1需添加与目的基因片段两端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才能与目的基因连接
C.目的基因与载体P2反向连接会导致目的基因产物不能合成
D.只有成功导入载体P3的受体细胞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增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7分)
20.(14分)油菜籽中有一种有机化合物L-5-乙基呃唑烷—硫酮(VOT),可诱发甲状腺疾病。研究发现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部分细菌可以分解VOT,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瘤胃提取物中分离VOT分解菌的流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菌悬液时,需要将瘤胃提取物加入      进行配制。
(2)图中过程①使用的接种工具是                       。
(3)培养基甲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除氮源外还有        。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多聚体有              (答出两点即可)。
(4)从培养基功能的角度分析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能选择VOT分解菌的原因是                      
                                             。
甲中的细菌比乙中的生长速度快,原因是                       。
21.(14分)如图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的流程图。
(1)图中制备抗体A的过程中,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             (答出两点)。
(2)图中,细胞Ⅰ的名称为      ;第一次、第二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     、         。
(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
利用      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等疾病。
22.(14分)(2024·南京高二期末)乳糖不耐症是由于乳糖酶(LCT)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科研工作者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新品种,给乳糖不耐症患者带来福音。图1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培育流程,图2是使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DNA产生的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1)科学家在构建重组质粒T时,首先采用PCR技术对LCT基因进行扩增,在扩增目的基因的操作过程中,加入的物质有:模板DNA、引物对、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缓冲液以及       酶;若一个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需要       个引物。
(2)据图2分析,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以及切割位点(用“↓”表示)是       。
(3)图1中,切割质粒S用的酶是       ,切割后形成1.8 kb和8.2 kb(1 kb=1 000对碱基)两种片段。若用BamHⅠ和EcoRⅠ两种酶切割重组质粒T,获得1.6 kb和8.8 kb两种片段,则转入的LCT基因长度为       kb。
(4)在转基因低乳糖奶牛的乳腺细胞中,可检测到的物质有       (填字母)。
A.LCT基因     B.LCT mRNA
C.LCT
23.(15分)植物内生菌是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
(1)放线菌也是一种常见的内生菌,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研究人员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放线菌获得新型工程菌,过程如下:
收集上述两种菌丝体,加入    (填“纤维素酶”或“溶菌酶”)处理,分离原生质体,将两种原生质体悬液等量混合,加入适量促融剂处理一段时间。终止反应并洗涤后,取一定量混合液接种于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选出性状稳定的融合菌株。
(2)某真菌的w基因可编码一种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已知图中w基因转录方向为从左往右。为使放线菌产生该酶,以图中质粒为载体,进行转基因。
限制酶 BamHⅠ EcoRⅠ MfeⅠ
识别序列和 切割位点 G↓GATTC G↓AATTC C↓AATTG
限制酶 KpnⅠ HindⅢ
识别序列和 切割位点 GGTAC↓C A↓AGCTT
①限制酶主要是从    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应使用限制酶        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        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
②与质粒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    。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特异性,在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    启动子(填“植物”“真菌”或“放线菌”)。
③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    。利用PCR技术对w基因进行扩增的原理是       ,子链的延伸方向是      。
④研究人员欲对w基因的mRNA进行RT-PCR,已知其mRNA的序列为5'-UGAACGCUA…(中间序列)…GUCGACUCG-3'。为了便于将扩增后的基因和载体成功构建成重组质粒,用于PCR扩增的引物应为    。
A.5'-TGAACGCTA…
B.5'-CGAGTCGAC…
C.5'-GAATTCTGA…
D.5'-AAGCTTCGA…
综合质量检测(三)
1.D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加入凝固剂(如琼脂),题表所示的培养基配方中没有琼脂,因此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D错误;青霉素会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培养大肠杆菌,B正确;该培养基中的(CH2O)可作为有机碳源,因此其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C正确。
2.D 欲分离出能分解PET的目的菌,应使用以PET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A错误;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法,B错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的也有可能是自养型微生物,C错误。
3.D 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通过无性生殖得到相同的个体,A正确;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得到细胞、组织或器官,用于治疗疾病,B正确;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的克隆,需要胚胎移植,C正确;治疗性克隆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4.A 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离体培养成的植株仍属于二倍体,不是单倍体,A错误。
5.C 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及比例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故要控制好培养基中所需植物激素的浓度及比例,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对外植体消毒,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不能对其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
6.D 调节pH时可以使用酸溶液、碱溶液或盐溶液。缓冲液通常是盐溶液,如果使用酸碱溶液调节感受态细胞所在环境的pH,会导致感受态细胞受到破坏,无法继续转化,而缓冲液的化学性质相对温和,在调节pH的同时也保障了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故D错误。
7.D 由图示可知,引物应选用图中的a、d,才能将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出来,C正确;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在Taq酶的作用下连接到引物的3'端,使引物延伸,D错误。
8.B ①过程是逆转录,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片段,所以需要的原料是A、T、G、C,A错误;②过程是目的基因与质粒DNA的重组,需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B正确;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重组基因的导入常用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多用于植物细胞,C错误;④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此过程中的mRNA和tRNA都含有A、U、G、C,D错误。
9.C 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两大类,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连接的是DNA片段与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因此在基因工程中不能用DNA聚合酶替代DNA连接酶,故选C。
10.C 过程②表示胚胎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C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D正确。
11.B DNA子链是从5'端向3'端进行延伸,因此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A错误;要尽量避免引物内部或引物之间存在碱基互补序列,防止因引物内部或引物之间碱基互补降低目标DNA扩增效率,B正确;PCR过程中使用的引物一般为单链DNA片段,C错误;引物的GC含量越高,结合特异性越强,但GC含量过高,不利于退火,从而阻碍目标DNA的扩增,D错误。
12.D 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应该静脉注射,A错误;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培育成动物个体,B错误;一定时间内早期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C错误;为获取乳腺发生器的转基因动物,应选择雌性个体,故胚胎移植前需要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D正确。
13.D 因不同种酶在结构上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此对人体是安全的,A正确;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因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会被高温破坏,因此不会抑制人体消化酶,对人体是安全的,B正确;转基因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因此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评估,C正确;人体摄取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消化道中会被消化为小分子的物质,不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D错误。
14.C 甲方法获取的是该细菌的全部DNA分子,因此用限制酶切割后可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A正确;乙方法表示用逆转录法获得DNA分子,只包含该生物的部分基因,因此可建立该细菌的cDNA文库,B正确;甲方法中的b过程,只需要利用限制酶将其原有的DNA切断即可,不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乙方法中d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D正确。
15.D 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A正确;加葡萄糖类似物的目的是鉴定酵母菌能否吸收葡萄糖,B正确;据表推测,导入CST1的酵母菌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减少,这是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据此推测CST1能转运葡萄糖类似物进入酵母菌,故其功能可能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C正确;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中,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菌落数目多于CST1处理组,这说明其存活率更高,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据此推测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弱于导入CST1的酵母菌,D错误。
16.C 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ppc基因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不需要DNA连接酶,A错误;获得的该转基因水稻不一定都是杂合子,有些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该批转基因水稻光合效率较高,都能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C正确;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每个体细胞都有ppc基因,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都能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D错误。
17.D 图1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MspⅠ切割位点,若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A错误;图1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SmaⅠ切割位点,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能产生2个平末端,产生3种不同的DNA片段,B错误;目的基因两侧是GGATCC序列,质粒上也有该碱基序列,该序列是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若用MboⅠ切割,则会将质粒上的两个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要将质粒和目的基因D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应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C错误;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破坏了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没有破坏抗生素B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抗生素B,不能抗抗生素A,因此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D正确。
18.D 制备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是酶解法,即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若用盐酸处理会将细胞杀死,不能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原生质体无细胞壁,在蒸馏水中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故不能将原生质体悬浮在蒸馏水中,B错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叶肉细胞需去除细胞壁制成原生质体后再导入表达载体,C错误;由于该过程中将绿色荧光蛋白和分泌蛋白融合基因连接,故若在胞外观察到荧光说明细胞分泌了蛋白质,D正确。
19.D 由于载体P1两端为平末端,而且目的基因的两端为黏性末端,故载体P1两端需要添加与目的基因片段两端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才能与目的基因连接,B正确;成功导入载体P3的受体细胞和导入普通质粒P0的受体细胞都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增殖,D错误。
20.(1)无菌水 (2)涂布器 (3)碳源、水、无机盐 蛋白质和核酸 (4)培养基中只包含VOT一种碳源,只有能分解VOT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 
解析:(2)由图示培养皿的细菌分布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细菌,故使用的接种工具为涂布器。(4)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为选择VOT分解菌,只放入VOT作为唯一碳源;甲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增殖速度更快。
21.(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B淋巴细胞 获得杂交瘤细胞 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同位素(或荧光)
解析:(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克隆化培养,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图中细胞Ⅰ是给小鼠注射抗原A之后,从小鼠脾中获取的B淋巴细胞。第一次筛选: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第二次筛选: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并非都是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需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可作为诊断试剂,如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等疾病。
22.(1)热稳定的DNA聚合(Taq) 30
(2) (3)BamHⅠ和HindⅢ 2.2 (4)ABC
解析:(1)利用PCR扩增时需要的条件包括:模板DNA、引物对、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缓冲液以及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缓冲液中需要加入的引物个数计算公式为2n+1-2,因此若一个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需要24+1-2=30 (个)引物。(2)根据图2中限制酶BamHⅠ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可知,识别序列为—GGATCC—且在G与G之间切割,BamHⅠ的识别序列以及切割位点见答案。(3)由于目的基因中含有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切割质粒S用的酶是BamHⅠ和Hind Ⅲ;质粒S用BamHⅠ和Hind Ⅲ联合酶切后形成1.8 kb和8.2 kb两种片段,如图所示(以下图中弧线长度均沿着顺时针方向阅读),AB的长度为1.8 kb,BA的长度为8.2 kb;若用BamHⅠ和EcoRⅠ两种酶切割重组质粒T,获得1.6 kb和8.8 kb两种片段,如图所示,图中CD的长度为1.6 kb,DC的长度为8.8 kb,LCT基因的长度即CE的长度=CD+DE,结合这两个图看,DE的长度=DC的长度-BA的长度=8.8-8.2=0.6 (kb),因此LCT基因的长度即CE的长度=CD+DE=1.6+0.6=2.2(kb)。
(4)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LCT基因且会表达(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会产生LCT mRNA,翻译会产生LCT),因此可检测到的物质有LCT基因、LCT mRNA、LCT。
23.(1)溶菌酶 固体 (2)①原核生物 MfeⅠ、HindⅢ EcoRⅠ、HindⅢ ②RNA聚合酶 放线菌 ③乙链 DNA半保留复制 5'端→3'端 ④CD
解析:(1)放线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能被溶菌酶水解。筛选是通过菌落特征进行的,所以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菌落。(2)①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根据题图信息“图中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左往右”“放线菌质粒启动子到终止子方向为顺时针”,故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应在w基因左侧,终止子应在w基因右侧,w基因右侧只能用HindⅢ切割,w基因左侧有BamHⅠ、KpnⅠ、EcoRⅠ三种酶切位点,结合质粒情况及切割位点识别序列,应使用限制酶MfeⅠ、Hind Ⅲ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EcoRⅠ、Hind Ⅲ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②启动子启动基因的转录,故与质粒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根据题干信息“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特异性”,目标是使放线菌产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故应选择放线菌的质粒,在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放线菌启动子。③启动子在w基因的左侧,转录方向是从左向右,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端→3'端,与乙链从左向右3'端→5'端互补,故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乙链。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方向为5'端→3'端。④已知mRNA的序列为5'-UGAACGCUA…(中间序列)…GUCGACUCG-3',逆转录得到cDNA序列为5'-CGAGTCGAC…(中间序列)…TAGCGTTCA-3',利用PCR技术对cDNA进行扩增,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并加入EcoRⅠ、HindⅢ识别序列,在w基因左侧加入MfeⅠ序列也可,故PCR扩增时所需引物的前12个碱基序列5'-GAATTCTGAACG-3',5'-AAGCTTCGAGTC-3',5'-CAATTGTGAACG-3'。
7 / 7(共67张PPT)
综合质量检测(三)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共43分。第1~14小题,每小题2分;第15~19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表所示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NaNO3 K2HPO4 MgSO4·7H2O (CH2O) 蒸馏水 青霉素

量 3 g 1 g 0.5 g 30 g 定容至 1 000 mL 0.1万
单位
A. 根据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C. 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
是异养型
D.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形成液体培养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加入凝固剂
(如琼脂),题表所示的培养基配方中没有琼脂,因此属于液体培
养基,A正确,D错误;青霉素会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繁殖,因
此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培养大肠杆菌,B正确;该培养基中的
(CH2O)可作为有机碳源,因此其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
是异养型,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塑料的主要成分PET是一种较稳定、不易降解的有机物,科学家发
现土壤中某种细菌能够降解PET,现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该细菌。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含PET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该细菌
B. 在制备选择培养基时宜采用干热灭菌法
C. 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的即目的菌
D. 获得目的菌后,可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欲分离出能分解PET的目的菌,应使用以PET为唯一碳
源的培养基,A错误;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法,B错误;
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的也有可能是自养型微生物,C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下列关于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得到个体
B. 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得到细胞、组织或器官
C. 生殖性克隆需要胚胎移植
D. 治疗性克隆属于有性生殖
解析:  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通过无性生殖得到相同的个体,A
正确;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得到细胞、组织或器官,用于治疗疾
病,B正确;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的克隆,需要胚
胎移植,C正确;治疗性克隆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2024·苏州高二质检)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
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新
植株(如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育成的新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B.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
D. 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  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离体培养成的植株仍属于二倍
体,不是单倍体,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2024·连云港高二质检)下列关于天竺葵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天竺葵的组织培养需要经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 要控制好培养基中所需植物激素的浓度及比例
C. 为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要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
D. 接种外植体到培养基时,一般将天竺葵叶背面接触培养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及比例影响愈伤组
织的生长和分化,故要控制好培养基中所需植物激素的浓度及比
例,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对外植体消毒,既要杀死材料表
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不能对其进行灭菌处
理,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原核生物繁殖快,且多为单
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B. 处于一种能接受外来的DNA的生理状态的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C. 感受态细胞吸收DNA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D. 感受态细胞吸收重组表达载体DNA的液体只要调节适宜的pH即
可,没必要用缓冲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调节pH时可以使用酸溶液、碱溶液或盐溶液。缓冲
液通常是盐溶液,如果使用酸碱溶液调节感受态细胞所在环境
的pH,会导致感受态细胞受到破坏,无法继续转化,而缓冲液
的化学性质相对温和,在调节pH的同时也保障了细胞的正常生
理活动,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半保留复制
B. 该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该包含扩增缓冲液、模板DNA、dNTP、
Taq酶、引物等
C. 引物应选用图中的a、d
D. 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在Taq酶的作用下连接到引物的5'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由图示可知,引物应选用图中的a、d,才能将目的基因
片段扩增出来,C正确;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在Taq酶的作用下连接
到引物的3'端,使引物延伸,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
白质。生产流程如下:
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 目的基因 与质粒DNA重组 导入
乙细胞 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
B. ②过程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
质粒连接在一起
C. 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③过程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
D. 参与④过程的物质不含有A、U、G、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①过程是逆转录,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片段,所以需
要的原料是A、T、G、C,A错误;②过程是目的基因与质粒DNA
的重组,需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
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B正确;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重组基
因的导入常用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多用于植物细胞,C错
误;④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此过程中的mRNA和tRNA都含有
A、U、G、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的DNA连接酶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DNA连接酶能够连接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 基因工程中可以用DNA聚合酶替代DNA连接酶
D. 根据来源不同,DNA连接酶可分为E. 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两大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
E. 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两大类,DNA连接酶连接的是
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连接的是DNA片
段与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因此在基因工程中不能
用DNA聚合酶替代DNA连接酶,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治疗性克隆有望解决供体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免疫排斥反
应,如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核移植
B. 细胞A通常为去核的卵母细胞
C. 过程②表示脱分化过程
D. 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也可增殖
解析:  过程②表示胚胎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C错误;胚
胎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2024·江苏连云港高二期中)引物的设计是影响PCR扩增反应的
效率和特异性的关键因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5'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B. 要尽量避免引物内部或引物之间存在碱基互补序列
C. PCR过程中使用的引物一般为单链RNA片段
D. 引物的GC含量越高,结合特异性越强,越利于目标DNA的扩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DNA子链是从5'端向3'端进行延伸,因此DNA聚合酶能
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A错误;要尽量避免引物内
部或引物之间存在碱基互补序列,防止因引物内部或引物之间碱
基互补降低目标DNA扩增效率,B正确;PCR过程中使用的引物
一般为单链DNA片段,C错误;引物的GC含量越高,结合特异性
越强,但GC含量过高,不利于退火,从而阻碍目标DNA的扩增,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2024·徐州高二期末)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能促使雌性动物超数排卵
B. PEG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后能得到新品种个体
C. 移植胚胎能存活的原因是一定时间内早期胚胎在受体子宫中处于游离状态
D. 为获取乳腺发生器的转基因动物,胚胎移植前需要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
中的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应该静脉注射,A错误;由于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
培育成动物个体,B错误;一定时间内早期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处
于游离状态,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
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
可能,C错误;为获取乳腺发生器的转基因动物,应选择雌性个
体,故胚胎移植前需要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质酶抑制剂,积累
于茎中,让取食它的害虫因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
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酶结构上存在差异
B. 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
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消化酶
C. 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
无法消化蛋白质而患病
D. 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
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因不同种酶在结构上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
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此对人体是安全的,A正确;
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因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会被高
温破坏,因此不会抑制人体消化酶,对人体是安全的,B正确;
转基因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因此存在安全隐
患,需要进一步评估,C正确;人体摄取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在消化道中会被消化为小分子的物质,不会通过食物链在人
体细胞内表达,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甲、乙两图表示从细菌细胞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种方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基因组文库
B. 乙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cDNA文库
C. 甲方法中的b过程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 乙方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甲方法获取的是该细菌的全部DNA分子,因此用限制
酶切割后可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A正确;乙方法表示用逆转录
法获得DNA分子,只包含该生物的部分基因,因此可建立该细菌
的cDNA文库,B正确;甲方法中的b过程,只需要利用限制酶将
其原有的DNA切断即可,不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
乙方法中d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2024·江苏金沙中学高二期中)为探究某物种的等位基因CST1
与Cst1E81K的功能,科研人员将表达CST1和Cst1E81K的质粒分别导
入不能吸收葡萄糖的酵母菌(以麦芽糖为碳源),经处理后将其
接种到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组别 麦芽糖 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 (吸收后可杀死酵母菌) 稀释 5倍 稀释 25倍 稀释 125倍 稀释 5倍 稀释 25倍 稀释
125倍
空质粒 +++ +++ + +++ +++ +
CST1 +++ ++ + ++ - -
Cst1E81K +++ ++ + +++ ++ +
注:“+”表示菌落多少,“-”表示无菌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培养基中除碳源外还需添加氮源、无机盐、水等成分
B. 加葡萄糖类似物的目的是鉴定酵母菌能否吸收葡萄糖
C. 据表推测,CST1可能与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有关
D. 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强于导入CST1的酵母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A正确;加葡萄糖类似物的目的是鉴定酵母菌能否吸收葡萄糖,B正确;据表推测,导入CST1的酵母菌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减少,这是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据此推测CST1能转运葡萄糖类似物进入酵母菌,故其功能可能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C正确;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中,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菌落数目多于CST1处理组,这说明其存活率更高,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据此推测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弱于导入CST1的酵母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高粱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强光、高温的条件下,其利用CO2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基因),将其转入水稻体内,培育出了一批光合效率较高的转基因水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ppc基因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
接酶等工具酶
B. 获得的该转基因水稻一定都是杂合子
C. 该批转基因水稻都能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D. 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每个体细胞都有ppc基因,且都能产生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羧化酶
解析:  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ppc基因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不需要DNA连接酶,A错误;获得的该转基因水稻不一定都是杂合子,有些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该批转基因水稻光合效率较高,都能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C正确;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每个体细胞都有ppc基因,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都能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如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
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
SmaⅠ四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
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若选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时,会破坏2个磷酸二
酯键
B. 若选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的DNA片段时,会产生4种不同
的DNA片段
C. 若切割图2中的质粒以便与目的基因D拼接,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
和MboⅠ
D. 导入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
基上不能存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图1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MspⅠ切割位点,若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A错误;图1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SmaⅠ切割位点,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能产生2个平末端,产生3种不同的DNA片段,B错误;目的基因两侧是GGATCC序列,质粒上也有该碱基序列,该序列是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若用MboⅠ切割,则会将质粒上的两个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要将质粒和目的基因D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应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C错误;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破坏了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没有破坏抗生素B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抗生素B,不能抗抗生素A,因此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2024·启东高二月考)将绿色荧光蛋白和分泌蛋白融合基因连入
表达载体后,通过PEG介导法,导入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质分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盐酸解离处理也能获得原生质体
B. 需要用蒸馏水悬浮原生质体以便于载体导入
C. 叶肉细胞用PEG处理后可直接导入载体
D. 在胞外观察到荧光说明细胞分泌了蛋白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制备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是酶解法,即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若用盐酸处理会将细胞杀死,不能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原生质体无细胞壁,在蒸馏水中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故不能将原生质体悬浮在蒸馏水中,B错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叶肉细胞需去除细胞壁制成原生质体后再导入表达载体,C错误;由于该过程中将绿色荧光蛋白和分泌蛋白融合基因连接,故若在胞外观察到荧光说明细胞分泌了蛋白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如图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
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
EcoRⅤ酶切位点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EcoRⅤ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平末端
B. 载体P1需添加与目的基因片段两端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才能与目的
基因连接
C. 目的基因与载体P2反向连接会导致目的基因产物不能合成
D. 只有成功导入载体P3的受体细胞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
上增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由于载体P1两端为平末端,而且目的基因的两端为
黏性末端,故载体P1两端需要添加与目的基因片段两端互补的脱
氧核苷酸才能与目的基因连接,B正确;成功导入载体P3的受体
细胞和导入普通质粒P0的受体细胞都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
基上增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7分)
20. (14分)油菜籽中有一种有机化合物L-5-乙基呃唑烷—硫酮
(VOT),可诱发甲状腺疾病。研究发现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部分
细菌可以分解VOT,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瘤胃提取物中分离VOT分
解菌的流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菌悬液时,需要将瘤胃提取物加入 进行
配制。
无菌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图中过程①使用的接种工具是 。
涂布器 
解析:由图示培养皿的细菌分布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细菌,故使用的接种工具为涂布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培养基甲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除氮源外还有
。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多聚体有
(答出两点即可)。
(4)从培养基功能的角度分析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
能选择VOT分解菌的原因是

甲中的细菌比乙中的生长速度快,原因是

碳源、
水、无机盐 

白质和核酸 
培养基中只包含VOT一种碳
源,只有能分解VOT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菌体在液体培养
基中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为选择VOT分解菌,只放入VOT作为唯一碳源;甲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增殖速度更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4分)如图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的流程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图中制备抗体A的过程中,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
(答出两点)。
解析: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将B淋巴细
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对
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克隆化培养,需要用到动物细
胞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
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图中,细胞Ⅰ的名称为 ;第一次、第二次筛选的
目的分别是 、

B淋巴细胞 
获得杂交瘤细胞 
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
瘤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图中细胞Ⅰ是给小鼠注射抗原A之后,从小鼠脾
中获取的B淋巴细胞。第一次筛选: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和融合
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
生长;第二次筛选: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并非都是能
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需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
筛选后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利用 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
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等疾病。
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
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单
克隆抗体可作为诊断试剂,如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
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等疾病。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
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同位素(或荧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14分)(2024·南京高二期末)乳糖不耐症是由于乳糖酶
(LCT)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
的非感染性腹泻。科研工作者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转基因低乳糖
奶牛新品种,给乳糖不耐症患者带来福音。
图1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培育流程,图2是使
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DNA产生的结果。请
分析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科学家在构建重组质粒T时,首先采用PCR技术对LCT基因
进行扩增,在扩增目的基因的操作过程中,加入的物质有:
模板DNA、引物对、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缓冲液以及
酶;若一个该DNA分子在PCR仪中
经过4次循环,需要 个引物。
热稳
定的DNA聚合(Taq)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利用PCR扩增时需要的条件包括:模板DNA、引物对、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缓冲液以及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缓冲液中需要加入的引物个数计算公式为2n+1-2,因此若一个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需要24+1-2=30 (个)引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据图2分析,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以及切割位点(用
“↓”表示)是 。
解析:根据图2中限制酶BamHⅠ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可知,识别序列为—GGATCC—且在G与G之间切割,BamHⅠ的识别序列以及切割位点见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图1中,切割质粒S用的酶是 ,切割后形成
1.8 kb和8.2 kb(1 kb=1 000对碱基)两种片段。若用
BamHⅠ和EcoRⅠ两种酶切割重组质粒T,获得1.6 kb和8.8 kb
两种片段,则转入的LCT基因长度为 kb。
BamHⅠ和HindⅢ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由于目的基因中含有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切割质粒S用
的酶是BamHⅠ和Hind Ⅲ;质粒S用BamHⅠ和Hind Ⅲ联合酶切后形成1.8 kb和8.2 kb两种片段,如图所示(以下图中弧线长度均沿着顺时针方向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B的长度为1.8 kb,BA的长度为8.2 kb;若用BamHⅠ和EcoRⅠ两种酶切割重组质粒T,获得1.6 kb和8.8 kb两种片段,如图所示,图中CD的长度为1.6 kb,DC的长度为8.8 kb,LCT基因的长度即CE的长度=CD+DE,结合这两个图看,DE的长度=DC的长度-BA的长度=8.8-8.2=0.6 (kb),因此LCT基因的长度即CE的长度=CD+DE=1.6+0.6=2.2(k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在转基因低乳糖奶牛的乳腺细胞中,可检测到的物质
有 (填字母)。
A. LCT基因 B. LCT mRNA
C. LCT
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的乳腺细胞中
含有LCT基因且会表达(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会产生
LCT mRNA,翻译会产生LCT),因此可检测到的物质有
LCT基因、LCT mRNA、LCT。
23. (15分)植物内生菌是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组
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
(1)放线菌也是一种常见的内生菌,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研究人员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放线菌获得新型工程菌,
过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收集上述两种菌丝体,加入 (填“纤维素酶”或
“溶菌酶”)处理,分离原生质体,将两种原生质体悬液等
量混合,加入适量促融剂处理一段时间。终止反应并洗涤
后,取一定量混合液接种于 (填“固体”或“液
体”)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选出性状稳定的融合
菌株。
溶菌酶 
固体 
解析:放线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能被溶菌酶水解。筛选是通过菌落特征进行的,所以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菌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某真菌的w基因可编码一种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已知图中
w基因转录方向为从左往右。为使放线菌产生该酶,以图中
质粒为载体,进行转基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限制酶 BamHⅠ EcoRⅠ MfeⅠ
识别序列和 切割位点 G↓GATTC G↓AATTC C↓AATTG
限制酶 KpnⅠ HindⅢ
识别序列和 切割位点 GGTAC↓C A↓AGCT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①限制酶主要是从 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应使用限
制酶 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
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
基因的重组质粒。
②与质粒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 。启动子通常具
有物种特异性,在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
择 启动子(填“植物”“真菌”或“放线菌”)。
原核生物 
MfeⅠ、HindⅢ 
EcoRⅠ、
HindⅢ 
RNA聚合酶 
放线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③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 。利用PCR技术对w基因进行
扩增的原理是 ,子链的延伸方向是

乙链 
DNA半保留复制 
5'端
→3'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④研究人员欲对w基因的mRNA进行RT-PCR,已知其
mRNA的序列为5'—UGAACGCUA…(中间序
列)…GUCGACUCG—3'。为了便于将扩增后的基因和载体
成功构建成重组质粒,用于PCR扩增的引物应为 。
CD 
A. 5'—TGAACGCTA…
B. 5'—CGAGTCGAC…
C. 5'—GAATTCTGA…
D. 5'—AAGCTTCG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①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根据题图信息“图中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左往右”“放线菌质粒启动
子到终止子方向为顺时针”,故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应在w基因左侧,终止子应在w基因右侧,w基因右侧只能用HindⅢ切割,w基因左侧有BamHⅠ、KpnⅠ、EcoRⅠ三种酶切位点,结合质粒情况及切割位点识别序列,应使用限制酶MfeⅠ、Hind Ⅲ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EcoRⅠ、Hind Ⅲ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②启动子启动基因的转录,故与质粒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根据题干信息“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特异性”,目标是使放线菌产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故应选择放线菌的质粒,在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放线菌启动子。③启动子在w基因的左侧,转录方向是从左向右,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端→3'端,与乙链从左向右3'端→5'端互补,故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乙链。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方向为5'端→3'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④已知mRNA的序列为5'—UGAACGCUA…(中间序列)…GUCGACUCG—3',逆转录得到cDNA序列为5'—
CGAGTCGAC…(中间序列)…TAGCGTTCA—3',利用PCR技术对
cDNA进行扩增,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
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并加入EcoRⅠ、HindⅢ识别序列,在
w基因左侧加入MfeⅠ序列也可,故PCR扩增时所需引物的前12个碱基
序列5'—GAATTCTGAACG—3',5'—AAGCTTCGAGTC—3',5'—
CAATTGTGAACG—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