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认识方程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认识方程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12: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5.1 认识方程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2025-2026学年】浙教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认识方程
课程目标
理解方程的定义,明确方程的组成要素。
能区分方程与等式,掌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
学会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方程的定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例如:\(2x + 3 = 7\)(含有未知数\(x\)且是等式)、\(5y - 1 = 2y + 4\)(含有未知数\(y\)且是等式)、\(x^2 - 5 = 4\)(含有未知数\(x\)且是等式)等都是方程。
注意: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如\(3x + 2\)虽然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5 + 3 = 8\)虽然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数,所以也不是方程。
方程的组成要素
方程由未知数、已知数和等号三部分组成。
未知数:是指在方程中需要求解的数,通常用字母\(x\)、\(y\)、\(z\)等表示。例如,在方程\(3x - 5 = 10\)中,\(x\)是未知数。
已知数:是指方程中已知的固定数值。例如,在方程\(2y + 7 = 15\)中,2、7、15 是已知数。
等号:表示左右两边的式子在数值上相等,是方程的重要标志。
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定义不同: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是表示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范围不同: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等式包含方程,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例如:\(4 + 5 = 9\)是等式,但不是方程;\(3x = 12\)既是等式,也是方程。
联系
方程和等式都含有等号,都表示左右两边的数量关系是相等的。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7\),当\(x = 2\)时,左边\(=2\times2 + 3=7\),右边\(=7\),左边等于右边,所以\(x = 2\)是方程\(2x + 3 = 7\)的解。
又如:方程\(x + 5 = 9\),当\(x = 4\)时,左边\(=4 + 5 = 9\),右边\(=9\),所以\(x = 4\)是该方程的解。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如:求方程\(3y - 1 = 8\)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通过移项可得\(3y=8 + 1\),即\(3y=9\),两边同时除以 3,得到\(y = 3\),这个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实例解析
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
式子\(4x - 7\):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式子\(6 + 8 = 14\):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
式子\(5m + 2 = 12\):含有未知数\(m\)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
判断\(x = 3\)是不是方程\(2x - 1 = 5\)的解:把\(x = 3\)代入方程左边,得\(2\times3 - 1 = 5\),方程右边是 5,左边等于右边,所以\(x = 3\)是该方程的解。
判断\(y = 2\)是不是方程\(3y + 4 = 10\)的解:把\(y = 2\)代入方程左边,得\(3\times2 + 4 = 10\),方程右边是 10,左边等于右边,所以\(y = 2\)是该方程的解。
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问题:一个数的 3 倍加上 5 等于 20,求这个数。
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3x + 5 = 20\)。
问题:小明有 50 元钱,买了一本单价为\(x\)元的书后,还剩 35 元。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50 - x = 35\)。
列方程的步骤
设未知数: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y\)等。
找等量关系: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关键。
列方程:根据找到的等量关系,把未知数和已知数用等式表示出来。
方程的应用
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购物问题:已知总价、数量,求单价;或已知单价、数量,求总价等,都可以通过列方程解决。例如,买 3 支钢笔花了 24 元,求每支钢笔的价格,设每支钢笔\(x\)元,可列方程\(3x = 24\)。
行程问题:已知路程、速度、时间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可列方程。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x\)千米的速度行驶,3 小时行驶了 180 千米,可列方程\(3x = 180\)。
年龄问题:根据几个人的年龄关系列方程。例如,小明今年\(x\)岁,爸爸今年 35 岁,爸爸的年龄比小明的 3 倍还多 5 岁,可列方程\(3x + 5 = 35\)。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3x + 5\)
\(7 + 8 = 15\)
\(2y - 1 = 3\)
\(x^2 + 2x = 0\)
判断下列各数是不是相应方程的解:
\(x = 4\)是不是方程\(2x - 5 = 3\)的解。
\(y = -1\)是不是方程\(3y + 4 = 1\)的解。
根据下列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一个数的 5 倍减去 8 等于 12,设这个数为\(x\)。
小红有\(x\)本故事书,小丽比小红多 5 本,小丽有 12 本。
总结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必须同时满足含有未知数和是等式两个条件。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
列方程时要先设未知数,再找等量关系,最后列出方程,方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能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2.能根据简单实际问题列方程,发展模型观念。
3.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会用尝试检验的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2.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是等式;(2)含有未知数。
两者缺一不可。
典例1 已知下列式子:;; ;
;;;;; 。
其中方程的个数为( )
D
A.3 B.4 C.5 D.6
解析:, 不是等式,所以它们不是方程;
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所以它不是方程;
, (未知数的个数不一定是一个),
, (未知数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 都符合方程的定义,所以都是方程。
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2.检验方程的解的方法:检验一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要把这个值
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当左边 右边时,这个值是方程的解,
当左边 右边时,这个值不是方程的解。
解:将代入方程的左边,得 ,
将代入方程的右边,得 。
因为左边 右边,
所以是方程 的解。
典例2 检验是不是方程 的解。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方程,先确定未知数的一个较小的取值范围,
逐一将这些可取的值代入方程进行尝试检验,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典例3 用尝试检验的方法解方程: 。
分析:先取和分别代入 得到4和11,而
5.4介于4和11之间,故取0和1之间的小数;再取 ,代入
得,介于4与7.5之间,故 取0和0.5之间的
小数。
解:令依次取0,,,,, ,可以得到下表:
0 0.1 0.2 0.3 0.4 0.5
4 4.7 5.4 6.1 6.8 7.5
观察发现,当时,,所以 是方程
的解。
知识过关
①含有  未知数 的等式叫作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 ,叫作方程的解.
未知数
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定义
1. [2024·嘉兴期末]下列各式中:①x=0;②2x>3;③x2
+x-2=0;④ +2=0;⑤3x-2;⑥x-y=0,是方
程的有( B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4·宁波镇海区期末]关于式子①2x=3和②1-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①、②均是方程
B. ①是方程,②不是方程
C. ①不是方程,②是方程
D. ①、②均不是方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方程的解
3. 下列方程中,解为x=4的是( B )
A. x-3=-1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母题 教材P130 T4]由表可知,方程2x-1=x+2的解
是 .
x的值 … 1 2 3 4 …
2x-1的值 … 1 3 5 7 …
x+2的值 … 3 4 5 6 …
x=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把x=6代入方程,左边=12-3=9,右边=
5×3=15,左边≠右边,
所以x=6不是方程的解;
把x=4代入方程,左边=8-3=5,右边=5×1=5,
左边=右边,
所以x=4是方程的解.
5. 检验下列各题括号内的值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1)2x-3=5(x-3);(x=6,x=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4x+5=8x-3;(x=3,x=2)
【解】把x=3代入方程,左边=12+5=17,右边=24
-3=21,左边≠右边,
所以x=3不是方程的解;
把x=2代入方程,左边=8+5=13,右边=16-3=
13,左边=右边,
所以x=2是方程的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列方程
6. [新考向·数学文化]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
专著之一,其中记录的一道题其内容是:“分田地,三人
分之二,留三亩,问田地几何?”设田地有x亩,则可列
方程为( B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根据“比a的2倍大5的数等于8”可列方程为
.
8. 某班学生分组参加活动,原来每组8人,后来重新编组,
每组6人,这样比原来增加了两组,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
生?若设共有x名学生,可列方程为 .
2a+5=
8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情境题·植树造林]在一次植树活动中,甲班植树的棵数比
乙班多20%,乙班植树的棵数比甲班的一半多10棵.设乙
班植树x棵.
(1)根据题意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
【解】(1+20%)x=2(x-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检验乙班、甲班植树的棵数是不是分别为25棵和35棵.
【解】把x=25分别代入(2)中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
左边=(1+20%)×25=30,
右边=2×(25-10)=30.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5是方程(1+20%)x=2(x
-10)的解,即乙班植树的棵数是25棵.
由上面的检验过程可得,甲班植树的棵数是30棵,而
不是35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新考法·类比求解法]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x+5
=3x-b的解为x=-3,则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
(y+2)+5=3(y+2)-b 的解为( C )
A. y=-3 B. y=-4
C. y=-5 D. y=-6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新考法·图文信息法][2024·杭州上城区期末]在矩形
ABCD中放入六个长、宽都相同的小长方形,所标尺寸
如图所示,求小长方形的宽AE. 若AE=x cm,依题意
可得方程( B )
B
A. 6+2x=14-3x
B. 6+2x=x+(14-3x)
C. 14-3x=6
D. 6+2x=14-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果x=-2是关于x的方程ax+b=5-2x的解,那么3
-4a+2b= .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观察下列方程:
① + =1的解是x=2,
② + =1的解是x=3,
③ + =1的解是x=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根据观察得到的规律,写出其中解是x=6的方程,并
检验.
【解】 + =1的解是x=6.
当x=6时,左边= + =1=右边,所以x=6是
方程 + =1的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请写出第100个方程和它的解.
【解】第100个方程是 + =1,方程的解是x
=1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