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
2.
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点难点】
1.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学法指导】
学会阅读城市规划图,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
【知识链接】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交通用地和__________等。
2.城市功能区
(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
(2)常见功能区
①住宅区:城市中__________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②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_______________或街角路口,呈___________分布。
③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的地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________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______________。
2.形成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__________程度
(1)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______的不同
(2)社会因素
知名度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随着___________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能力提升】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
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
C.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
D.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
2.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商业区内只有商业活动
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
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
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
D.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布置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5.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7.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租、市场
D.政策、地租
下图表示某城市一区域地铁不段的平均客运量,完成8~10题。
8.若进入本区的客运量为J,离开本区的客运量为L,那么这个区域( )
A.a时J>L
B.b时J>L
C.c时J>L
D.a时J=L
9.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重化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
10.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共同采用的一项指标是( )
A.人口密度的变化
B.居民的职业结构
C.地价的高低
D.土地利用的类别
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11~12题。
11.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12.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13.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答案: 1.D 2.B 3.B
解析: 第1题,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住宅功能用地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故A错。工业革命以后,工厂逐渐集中分布,使居住单元也相互聚拢,形成住宅区,故B错。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配套有多种公共设施,生活方便,环境优美,故C错。第2题,商业活动需要有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所以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团块状或带状分布,但不是所有的交通线上都有商业区形成。由于城市中心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各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到达,因而其商务等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形成中心商务区。第3题,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一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位于城区的工业区,出现了争地、争水、争动力,再加上市区地价高,租金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工厂企业纷纷迁向市区边缘地带,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工业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运输需求,所以在交通方便的铁路、公路、河流两侧往往是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不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该城市都是由市中心不断地向郊区扩展,郊区城市化是该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发展基本不受自然条件制约,大致呈同心圆状向四周扩展,这说明该城市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地形条件有利。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该城市的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而工业用地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第7题,在距市中心4千米处,形成一个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居民区广布,劳动力资源丰富,此外离市中心近,市场条件好。
答案: 8.A 9.A 10.C
解析: 解答此题组主要抓住图中所给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8:00和18:00属于上下班时间,上班时间进入本区交通量远大于离开本区的交通量,下班时间恰好相反,说明本区最可能为商业区。因为商业区昼夜人数差别很大。经济因素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C项是其共同采用的一项经济指标。
答案: 11.B 12.A
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该城市各功能区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答案:1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