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同步练习
1.当今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表现为(
)
①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
②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③人口增长过慢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
④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条件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排放源高度低、大气稳定、盆地地形
B.排放源高度高、大气波动、高原地形
C.排放源高度低、大气波动、盆地地形
D.排放源高度低、大气稳定、高原地形
3.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增长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 ④生产与治理同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5.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
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奥运”是当今热门话题。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食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7.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害的天敌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清洁生产包括(
)
①利用清洁能源
②清洁的生产过程
③清洁的产品
④清洁燃料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
9.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③开展综合利用
④广开源流,开发建设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做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D.禁止使用泡沫快餐盒
1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7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雨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12.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
A.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13.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14.读“基塘生产”示意图(图6-6),回答:
(1)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类,它属于(
)
A.热带作物种植园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3)影响“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土壤
C.降水
D.地形
(4)这种模式的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它具有的意义有哪些?
15.下图是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将下列字母填入相应的方格内:
A.资源的摄取
B.产品生产制造
C.产品废弃物处理
(2)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传统生产方式只注意
处理,清洁生产方式却注意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
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3)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
、
和
为目的。这使得人类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
、
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
、
危机。
(4)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
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
、
、
”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
和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
和
。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案)
1.C解析: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增长过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A解析:污染源排放高度低、大气流动差、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B解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是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
4.D解析: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和一些岛屿威胁最大,如图瓦卢已经因海平面上升举国前往新西兰。
5.C解析:环境问题的特点因地而异,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的污染物集中,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而乡村地区,因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从全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较发达国家严重。
6.A
7.B解析:“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尽可能选用那些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或无污染的消费品,以较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不是购买绿色的物品。“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污染的食品。
8.B解析:清洁生产包括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
9.B解析:生态农业就是使用生物技术,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活动。
10.B解析: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的浪费,会使更多的森林遭到破坏。
11.D解析:
煤和石油燃烧排放出SO2,产生硫酸型酸雨,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12.B解析: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给经济、社会造成很大压力。所以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13.B
解析:
城市中“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因地制宜,既美化了环境,又吸收热量,降低城区温度,从而减轻热岛效应。
14.(1)珠江三角洲
养蚕
制糖
(2)C
(3)D
(4)充分利用当地水热充足、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改变不利的地形条件,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5.(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BAC
(2)末端
全过程
(3)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产品产量
提高消费水平
资源
环境
资源
环境
(4)环境承载能力
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
清洁生产
文明消费
环境压力
资源耗竭
原材料加工
产品包装运输
产品批发零售
产品使用回收
环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