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22:2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环境资源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2.
认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3.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重点难点】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
【知识链接】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基本国情:______的大国,肩负着提高__________、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2)资源问题:资源__________,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________较低(3)深刻的环境危机问题具体表现发展趋势环境污染_____、水体、___________、噪声污染等仍在发展,迅速由_____向_____蔓延生态破坏水土流失、______、森林和草地锐减、_____________等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3.解决措施:走___________之路。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发布时间:________。(2)主要内容: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对策以及___________。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__________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手段:环境_______技术。(3)核心:提高__________。(4)资源利用方式:___________。(5)原则:资源输入_______、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______________。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_。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1)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________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__________。(2)经济效益: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_调整。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1)原理:__________的观点。
(2)方式:调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3)目的:形成______________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1%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庞大压力。(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问题严重(3)自然环境面临极大危机
通过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三方面的压力来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此,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迁移应用]
1.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答案】 C【解析】 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这是事实。资源短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但不是最大障碍。我国资源的相对短缺,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多造成的。我国的环境问题确实令人担忧,而这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都有一定的关系。从现实状况看,环境问题还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对外友好交往频繁,外部环境不断改善。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1)清洁生产在工业经济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清洁生产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迁移应用]
2.(2012·长沙一中高一检测)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B.乙图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甲图模式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乙图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2)下列哪种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  )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答案】 (1)D (2)C【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乙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2)题,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而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是C项。(2)生态农业①概念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四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农业的特点a.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b.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c.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迁移应用]
3.读“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1)图中A、B、C、D分别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进入该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3)该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是________。(4)从留民营村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饲料加工厂 食品加工厂 初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沼气池 (2)粮食、果品、蔬菜等 太阳能 (3)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4)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避免“石油农业”所带来的一些弊病,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
【基础达标】
下图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2.图中序号代表的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A.①地位于青、藏之间B.②地跨陕、甘、宁、晋地区C.③地主体位于川、渝地区D.④地跨粤、桂、黔之间3.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北京蟹岛集团是一家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下图为“蟹岛水循环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蟹岛集团水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  )A.地热、沼气
B.风能、地热C.沼气、水能
D.水能、地热
5.应用该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可(  )①实现污水零排放 ②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程度③增加水资源总量 ④达到水资源利用零损耗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材料2:“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图为“我国福建省某地农庄生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X、Y、Z所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能源、沼气、水生植物B.沼气、能源、水生植物C.沼气、水生植物、能源D.能源、水生植物、沼气2.该农庄(  )A.只有从牧草种植开始,方能调节小气候,美化农庄环境B.青枣、桂花等果树花卉之间只能套种牧草C.没有一点点臭味、没有一点点污水排放,真正实现了立体种养、生态循环D.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据此回答3~4题。3.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B.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C.加剧了人地矛盾D.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4.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A.垃圾分类填埋处理B.露天焚烧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5.“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6.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D.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7.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山东
B.甘肃C.广西
D.内蒙古8.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读图,回答9~10题。9.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m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m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10.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水分 气温
B.土壤水分 坡度C.气温 光照
D.光照 坡度读“某国XL牛奶集团公司建设的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概念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建设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获取的产品是(  )A.电力、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乙醇B.甘油、乙醇、牛奶、混合肥料C.乙醇、混合肥料、微生物泥饼、甘油D.牛奶、乙醇、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12.下列关于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示意图表明该工厂实现了能量的自给自足B.通过能量的传递与转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C.该工厂的生产环节清洁无污染,因此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D.该工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综合题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补绘表示工业流程的箭头。
(2)乙图中,A、B分别代表两个工厂,其中A是________厂,B是________厂。
(3)生态工业同传统工业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4.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材料2:“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1)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发展中
社会生产力
人民生活水平2.相对短缺
利用率
大气
固体废弃物
城市
农村
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3.可持续发展4.1994年3月
总体战略
行动方案二、1.循环利用
无害化
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
减量化
再生资源化
生态化2.可持续
来源
技术改造
工业结构3.生态系统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
生态上和经济上
可持续发展
[基础达标]
1.D 2.B 3.C
4.A 5.A
6.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其他合理说法亦可)(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拓展提升]
1.B 2.D
3.B 4.C
5.A 6.C
7.C 8.C
9.D 10.B
11.D 12.C13.
(1)画图略(提示:顺时针方向画箭头)。(2)硫酸 建筑材料(3)生态工业把传统的工业活动模式转变成更加一体化的模式,形成企业的共生网络,使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的能源和资源实现梯级利用。(言之有理即可)
14.(1)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2)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3)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