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4
(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明确农业区位的含义。
明确农业的概念,分析和熟记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学会分析不同类型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分析图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一
结合P43活动题,找找农业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提示: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练一练: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5.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6.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
7.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
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
(2)提示: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合作探究二:
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案例1并完成P44活动题
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如何进行调整?效果如何?
(结合地中海气候区,对比分析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因素差异并提出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
★(自主学习二)
阅读P45第一段:什么是农业地域?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究三:
结合图3.3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思考: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东部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重点)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模式、措施和优点?
【拓展能力】
☆、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分项
概念说明
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即决定性因素。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主要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1、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小麦
半湿润、半干旱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橡胶、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区
苹果、梨、桃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
茶叶
气候湿润、酸性土壤的丘陵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农业区位选择的本质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在各种试题中常常以地图或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出现,考查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或判断农业布局的合理性。此类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归纳如下:
1.根据经纬度位置或海陆轮廓判读该地的气候类型,了解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进行农业合理布局的基础。
2.根据等高线的特征或其他信息判断该地的地形特征,进而判断农业生产类型。
条件
农业类型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
种植业
干旱、半干旱区,有灌溉水源的绿洲区、平原区
种植业
丘陵缓坡(<25度、<500M)
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
山区、丘陵陡坡
适宜发展林果业、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
畜牧业
沿海滩涂
海水养殖业
湖泊、水库、池塘
淡水渔业
3、对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进行合理选择:
(1)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2)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3)需水量:花卉需水量最大,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4)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蔬菜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较小。
(5)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的生产应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线分布。
【大显身手】
1.据报道,天津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起将原有的1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天津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
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
B.水稻单产低于玉米、小麦,经济效益差
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用水量过多
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据此回答2~3题。
2.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3.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
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
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
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
4.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5.下列关于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结构、农业产品相同
B.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生产类型是一致的
C.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结果
D.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不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下列关于墨累-达令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国土西南部
B.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C.家庭式的混合农场规模很大
D.采用牧草与作物轮作的方法,保持土壤肥力
7.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是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
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
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发展
8.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使鲜花市场扩大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运输
C.政策
D.科技
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南疆的棉花
②松嫩平原的甜菜
③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
④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
A.①水源②热量③技术④地形
B.①热量②技术③水源④地形
C.①地形②热量③技术④水源
D.①水源②热量③地形④技术
10.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相比,其相似之处是
A.都是将种植谷物与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B.都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C.普遍采用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
D.饲养牲畜都主要采用家畜、家禽的小规模饲养方式
11.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新疆都以出产葡萄著名,下列因素哪个与此关系最密切?
A.夏季炎热干燥
B.灌溉水源不足
C.河谷地形
D.传统的种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