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1: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完成1~2题。
1.以图示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劳动生产率高
B.商品率高
C.科技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大
【解析】 第1题,图示农业生产活动为水稻插秧,因此可判断为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等特点。
【答案】 1.B 2.D
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回答3~5题。
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
3.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①雨热同期 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人口稠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4.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  )
①东北平原 ②河套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成都平原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5.我国海南岛可种三季稻,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
A.降水丰沛
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同时还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由于人多地少、经济水平较低而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第4题,该水稻种植为典型的双季稻,故在我国南方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分布,东北平原、河套平原由于气温较低而不能发展双季稻。第5题,我国海南岛地处低纬地区,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因此可以种植三季稻。
【答案】 3.A 4.C 5.B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化(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自给农业
7.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
8.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 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投入多耗能也多,多分布在发达国家。
【答案】 6.B 7.C 8.D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1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 第9题,农业科技先进使单产较高,而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10题,东北地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农业区位优势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A、C、D三项均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9.C 10.B
读①、②两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11~12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45%
55%
90%

1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畜牧业
1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 从表中可知①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由此可知为季风水田农业。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大体相当,故为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分布有混合农业。
【答案】 11.A 12.D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表,完成有关A、D两地农业的比较。
A地
D地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
(2)根据B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说出B地容易发生的灾害,以及针对此现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A地为三江平原,是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土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D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我国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充足,雨热同期。B地为华北平原,由等值线分布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旱涝多发,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答案】 (1)
A地
D地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
黑土肥沃,土地面积广大
降水丰富,热量充足,生长期长
(2)旱涝灾害。修建水利工程(或修水库)。
14.读图(阴影部分表示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和乙图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农业生产地区中,均有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
(3)甲图中A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_______;乙图中B处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
(4)丙图中C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处农业生产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应该借鉴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A、B)地的经验。
【解析】 甲图所示农业区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为玉米和小麦,其中A由于纬度高,受热量限制种植春小麦,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具有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点。乙图所示农业区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牧羊,农业生产具有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点,其中B地区由于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成为限制该地农业发展的因素。丙图中C地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答案】 (1)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高 生产规模大
(2)小麦
(3)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
(4)商品谷物农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