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1: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季风水田农业
1、2、3、4
11、13、14、15
17
商品谷物农业
5、6、7
8、9、10、12
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图示地区种植这种农作物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
A.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D.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解析 读图可知,该区域是中南半岛,其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属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明显,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答案 1.C 2.B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某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  )。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4.M省可能是
(  )。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解析 吉林省为我国玉米生产量最大的省份,③应代表玉米,江西省位于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②应为小麦,故第3题答案是C。M省谷物种植面积水稻、小麦基本相等,应该位于江淮地区,也就是南方与北方交界的地带,根据题目中的四个省区,最有可能是安徽,故第4题答案是B。
答案 3.C 4.B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据此回答5~7题。
5.图示阴影区域属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③图所示农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①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②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水陆运输发达,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我国也存在类似于③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该类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
①华北平原 ②东北的三江平原 ③新疆 ④成都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上。第6题,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很小。第7题,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
答案 5.C 6.B 7.B
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8~10题。
8.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9.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10.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解析 第8题,由图中等年降水量线可知,该地水资源不够丰富,所以可推断该品种枣树耐旱。第9题,此地处于内陆地区,很难受到台风侵袭,纬度较高,所以冻害是其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纬度高,降水较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故A正确。
答案 8.A 9.D 10.A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在三角坐标图中,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亚洲水稻种植业劳动力投入多,生产资料投入不大、科技水平低。
答案 C
12.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  )。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解析 美国水稻种植业主要采取的是旱地直播技术。
答案 C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3~15题。
13.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4.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15.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 第13题,由图中各要素的投入比重可知,甲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因此是水稻种植业。第14题,由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判断,乙地是混合农业,著名的分布区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第15题,丙地畜牧业比重高,商品率高,是大牧场放牧业,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少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答案 13.A 14.D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甲乙所在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特点。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5)我国类似于乙图中的农业区有________农业区等。
解析 此题考查了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因素及差异的分析。解答此题应通过经纬网确定甲图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二者各有特点。其中甲图中的A、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的雨影区,缺水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的一种新颖形式。
答案 (1)甲为商品谷物农业: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为混合农业: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为春小麦,C为冬小麦。 (3)甲图区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
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缺乏。 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5)珠江三角洲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受较强冷空气影响,5~6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中东部、江南东北部等地将先后有4~6级偏北风,局地风力可达7级。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试推测本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并分析东部地区农业部门形成的自然原因。
(3)近年来,该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试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
(4)结合材料二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对上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农业生产部门、商品粮基地建设等。(1)材料一给出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海拔可知,西部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降低。(2)农业部门主要从农、林、牧等角度进行综合判断。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本区域海拔在200
m以上的地区(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海拔在200
m以下的地区(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东部地区发展种植业是因为该地年降水量大,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该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除受其本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河网密布、土地生产力低等外,也与土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等有关。注意本题要求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4)冷空气活动会对越冬作物以及果木等经济作物造成冻害。
答案 (1)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降低,东部以平原为主。 (2)本区域海拔在200
m以上的地区(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海拔在200
m以下的地区(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东部地区发展种植业是因为该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等。(4)对越冬作物的生长构成威胁,对果木造成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