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季风水田农业
B.畜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因素
D.经营方式多为国有大型农场
3.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阅读材料和图表,回答4~6题。
材料一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N国与中国积极合作,希望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水稻
玉米
杂粮
其他
合计
占播种总面积比例/%
8.0
12.
0
74.2
5.8
100
占总产量比例/%
5.0
4.9
88.8
1.3
100
材料二 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4.为解决粮食问题,N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促使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5.N国发展以上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充足
D.土壤肥沃
6.N国与我国展开合作,主要是希望从我国引进( )
A.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
B.杂交水稻品种及生产技术
C.农业科技人才
D.优质的化肥、农药
7.下图显示我国三个省区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9.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有农业专家预言,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将面临危机。2012年3月19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计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水稻产量,应对粮价上涨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选项中,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面临危机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
11.影响马来西亚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
)
A.国家政策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便利的水陆交通
D.国际市场需求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业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
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13.若图示地区位于南方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B.②③两地发展城郊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14题10分,15题15分,16题10分,共3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下图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分布图。
(1)甲、乙两粮食产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2)与丙相比,甲粮食产区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简述丁粮食产区地位下降的原因。
15.读甲、乙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区位条件与主要特点,将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甲 图
乙 图
农业地域类型
区位条件评价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答出三条)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中,表示a农业区气候的是 (填字母),其气候特点是 ;表示b农业区气候的是 (填字母),其气候特点是 。
(3)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16.比较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甲 乙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甲图中A、C两农业区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C 2.B 3.B
解析:1.图中信息显示,该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是小麦,且无牧业等种植业之外的其他活动,故为商品谷物农业。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经营方式大多为家庭农场。3.小麦播种时间是在4~6月,收割时间是在8~9月,说明此农场在北半球,且种植的是春小麦,可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
4.A 5.C 6.B
解析:解答4~6题可用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7.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③所代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①所代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②所代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③所代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次之。结合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即可判断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水稻、小麦、玉米。
8.C 9.B 解析:8.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效率高”应该是“机械化水平高”的结果,而“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9.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东北地区人少地多,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
10.C
11.B
解析:本题组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10.亚洲季风水田农业面临的危机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关。A、B、D三项分别表示了这些原因。11.气候是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水稻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马来西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满足了水稻的生长需要。
12.B 13.D 解析:12.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则①地应以种植春小麦为主;②地位于河流附近,且距离城市近,利于发展蔬菜种植业;东北平原中部气候条件不能满足苹果生长的需要;④地位于丘陵地区,且距离城市远,不宜发展乳畜业。13.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则①地地势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②③两地位于城市郊区,可以大力发展城郊农业;④地位于丘陵地区,可以发展立体农业;该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14.(1)商品谷物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2)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等。(3)城市化水平提高,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商品率下降;东北平原等其他商品粮基地的粮食产量增加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1)甲位于我国东北平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小,以家庭种植水稻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2)甲位于东北地区,丙位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土壤较贫瘠,而东北平原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黑土肥沃,且社会经济条件优于西北地区。(3)丁位于珠三角,其粮食生产地位下降的原因应主要从城市化的影响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
15.(1)见下表。
甲 图
乙 图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劳动力丰富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家庭经营,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
(2)A 终年高温,降水丰富,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小麦 玉米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靠传统经验,机械化程度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乙图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商品经济。乙图为美国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c农业区种植的是小麦,d农业区种植的是玉米。根据位置可以判断,甲图中a农业区为热带季风气候,b农业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16.(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为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2)A农业区种植春小麦,C农业区种植冬小麦。(3)水旱灾害频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旱、雨季分明;三角洲地势平坦,雨季排水不畅;水网密布,河流汇集;多风暴潮。
解析:通过经纬度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孟加拉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区。甲图中的A、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恒河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活动不稳定,加之地势低平,易发生旱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