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目前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阿根廷生产的牛肉供应到世界各地的餐桌上。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牧牛占重要地位 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③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④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属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的是( )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弱
D.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不发达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看出,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4.可能引起上述牛奶生产布局变化的原因是( )
①甲地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突出 ②乙地的生产成本降低 ③丙地的交通不便 ④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市场和饲料供应
C.饮食习惯
D.政策与科技
阅读甲、乙两图,回答6~7题。
6.甲图是某种农业活动形式的示意图,该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7.乙图中b区域是世界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B.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人类居住
C.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D.阳光灿烂,有利于农业生产
读图,回答8~9题。
8.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9.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
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回答10~12题。
10.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1.与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12.提高丙地区草场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土地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14.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
正确的是( )
A.甲地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地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地主要生产鲜奶及乳制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15.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科技水平低 ④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5分,17题15分,18题10分,共40分)
16.下图是我国某国有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
整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1975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011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该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
(2)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
(3)从发展现代农业角度分析,该农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18.读南美洲南部降水分布与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比,该地区气候上的优势是
,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是
。
(2)该地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①
;②
;③
。
(3)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当地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4)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是由于人类发明了
,其反映了
的改善和
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与解析
1.D 2.B 解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的杰出代表,牧牛业占重要地位,这里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等。
3.D 4.D 解析:第Ⅰ阶段,牛奶生产基地都在各个城市附近,主要是由于牛奶不易运输和不耐储存,要求生产基地靠近市场布局。第Ⅱ阶段,甲基地牛奶供应甲、乙、丙三个城市,主要是甲地牛奶竞争力强,同时交通运输、冷藏技术的发展,使乙、丙生产基地牛奶失去市场。
5.B 解析: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
6.B
7.D
解析: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农业活动以畜牧业为主,所以可能是位于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地区的乳畜业。7.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不适合种植业发展。
8.B
9.D
解析:8.根据图中气候特征可知,该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可发展乳畜业。9.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看,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从社会经济条件看,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10.A 11.D 12.C
解析:根据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确定具体的农业地域类型。10.甲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产品商品率很低,因此是季风水田农业。11.乙地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应该是混合农业,著名的混合农业分布区是墨累—达令盆地。12.丙地农业是大牧场放牧业,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轻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13.D 14.B 解析:13.甲地粮食种植在农业产值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大,达60%以上,但商品率仅30%,可判断为季风水田农业,故A项错误;乙地粮食商品率和粮食产值比重都高达85%以上,可判断为商品谷物农业,该农业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故B项错误;丙地粮食和畜牧业产值比重都很大,可判断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故C项错误;丁地畜牧业产值比重很大,且商品率很高,可判断为乳畜业,主要生产鲜奶及乳制品,市场是影响乳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故D项正确。14.甲地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生产水稻,但该农业类型不只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也有大面积分布,故A项错误;乙地为商品谷物农业,其粮食生产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我国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故B项正确;丙地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故C项错误;丁地为乳畜业,主要生产鲜奶及乳制品,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故D项错误。
15.B 解析: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是其主要特点。
16.(1)季风水田农业 混合农业 使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农民收入。(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位于东南沿海,临近广州、深圳、香港,市场需求量大;光热条件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花卉和蔬菜种植。(3)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向机械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方向转变;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移等。
解析:(1)从经纬度位置看,该地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1975年农业生产结构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以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2011年,随着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该农场既有种植业也有淡水鱼养殖业,而且生产规模较大,所以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该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主要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2)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图中资料分析,包括气候、水源、交通、经济地理位置等(进而推测市场因素较好)。(3)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首先分析存在的不足,然后借鉴国外优秀农业地域类型代表的经验,总结发展方向,包括产业结构、生产手段、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17.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解析:图中P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地广人稀、草场广阔,类似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因而可以判断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如草场、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如农业技术、交通和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尽量回答全面。
18.(1)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靠近海港,交通便利 (2)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运输便利 (3)①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②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4)海上冷冻船 交通运输条件 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解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牧牛业,其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气候、交通、土地等方面分析。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比,该地降水较多,气候温和,交通更方便。由于本国交通运输条件及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改善,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