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子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3.4 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子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06: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技巧和能力。
2.学习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3.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资料,了解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
2.搜集当地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适宜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
3.根据所绘地图,描绘出农业示范区的蓝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农业园的规划之中,体验因地制宜的综合决策过程。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以致用,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合的农业种类。
2.分析资料,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
教学难点
描绘农业示范区的蓝图。
一、(读P55资料1,完成“资料分析”)
1.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优越性 (引导学生绘制这种农业综合利用形式图解)
这种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利用。这种农业将畜牧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废物综合利用,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了环境污染。
2.如何将这种农业生产理念应用于你的家乡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因地而异。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时问长,北方利用沼气的时间短。在北方可以采取资料1中的做法,建温室大棚,在棚内建沼气池,充分利用气候的光热资源,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二、(读P55资料2,完成“资料分析”)
1.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与前面的沼气综合利用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绘制这种农业综合利用形式图解)
两者都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了环境污染。
这种立体农业从人工构建生物群落和食物链的角度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种植业、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2.如何将这种农业生产理念应用于你的家乡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较大。思考时可根据家乡实际情况,主要是学习该种农业的核心思想,即“立体”,将水产与种植紧密结合,节约了土地,减少环境污染。
三、
(读P56资料3,完成“资料分析”)
1.与单纯的果园相比,这个采摘园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这是一种旅游观光农业,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从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使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也可从为游客提供食宿、特色菜肴等方面,也可以开发一些农家乐项目等方面获得经济效益。
(观光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2.结合家乡的实际,你还能设计出哪些观光农业的项目
还可以从开展钓鱼活动,学习喂养家禽、家畜等方面开发项目。
四、搜集资料
搜集本地气温、降水和光照的基本资料,以及适宜在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名称。如果是农村中学,则可以直接去田地中调查所种农作物品种。
完成规划、绘图
1.根据红太阳农业园区的现代农业理念和家乡的实际情况,讨论在这大约3平方千米的农业园区中安排哪些农业生产项目。
在这个农业园区中可安排种植花卉、蔬菜、饲养动物、采摘、烹饪体验等吃、住、娱系列农家乐项目吸引城市游客的到来。
2.根据图中所给的一些基本地理条件,绘制农业园区的规划平面图。
(右图仅供参考,教学时可以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课外拓展】:
我国的“特色农业类型”
“基塘”农业模式:
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建的耕作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新型农业。基塘是指水塘及包围水塘的小地块。这种农业生产包括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类型。
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鱼塘—台田”模式: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多,尤其是低湿洼地多,排水困难,渍涝严重。但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生产模式,科学工作者摸索出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如图3所示)。
鱼塘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
台田果(苹果)粮(玉米、小麦)间作、果棉间作、果菜(韭菜、白菜)间作、果草间作,形成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等立体种养模式,把鱼塘和台田物种有机地结合起来配置,治理了低湿涝洼地,达到了立体开发、综合治理的效果。
“立体农业”模式: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用地类型多样,但利用形式单一,并且人多地少,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展了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千烟洲开发治理的成功经验,就是因地制宜,挖掘自然资源潜力,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过去的以粮食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林业为主,建立立体的农业生产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地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的农业布局形式,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这种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强区域的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又有能促进当地当前和中远期受益的多种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走立体农业道路,实际上是综合开发当地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之路,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值得其他山区借鉴。
【能力提升】
读“千烟洲土地利用结构表”和“立体农业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项 目
面积(hm2)
比重(%)
林业用地
125.42
50.0
人工种草和饲料地
25.08
10.0
果园和经济林地
37.63
15.0
水面养殖
12.54
5.0
耕地
25.08
10.0
庭院和其他
25.08
10.0
总计
250.83
100.0


(1)千烟洲土地利用结构特点是( )
A.单一经营 B.多种经营
C.以粮为纲
D.以林果为主
(2)立体农业示意图从①到⑤应依次种植(栽培)( )
A.鱼塘、油菜籽、柑橘、毛竹、马尾松
B.鱼塘、用材林、毛竹、人工草场、落叶松
C.鱼塘、农田、苹果园、毛竹、冷杉
D.鱼塘、小麦、人工草场、用材林、经济林
(3)在南方丘陵山区因地制宜进行立体农业布局有哪些优越性 (可讨论)

答案:(1)BD (2)A (3)因地制宜进行立体农业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水土资源潜力;有利于减少对有限耕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