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1: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a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工序上的联系
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2.图b表示(  )
A.工业集聚
B.工业分散
C.工业的信息联系
D.工业的空间利用联系
3.图b所示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目的是(  )
A.寻找最优区位
B.提高产品质量
C.减轻污染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4.下列城市,围绕某个大型企业发展起来的是(  )
A.合肥
B.十堰
C.上海
D.沈阳
5.我国大庆石油城的位置是由哪一种区位因素决定的(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交通方便
D.劳动力丰富
读“广东惠州某音响的零件生产厂家地域分布图”和“惠州某音响厂零件的来源比例图”,完成6~7题。
惠州某音响的零件生产厂家地域分布
6.音响生产厂家集聚在惠州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①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工业联系 ②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③该地区是音响的主要市场 ④该地区是音响生产原料的供应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7.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适宜在中山、广州等地布局的零部件生产厂是(  )
①塑料外壳厂 ②外包装厂 ③天线厂 ④机芯厂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8.下列以工厂为主的工业地域中,发育程度较低,往往形成不了工业城市的是(  )
A.甘蔗制糖厂
B.石油化工厂
C.汽车制造厂
D.钢铁厂
9.汽车工业的各生产部门往往集中布局,其主要原因是(  )
A.内部协作关系的要求
B.需要一致的自然环境条件
C.便于工业三废的处理
D.生产原料的分布相对集中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停产。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11.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停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可能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下限,被称为最佳规模。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经济或规模效益。据下表回答12~14题。
某汽车工业企业不同部件(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益最低规模
部件或活动
获取最低生产成本的生产量(单位:辆/年)
部件或活动
获取最低生产成本的生产量(单位:辆/年)
发动机铸件
1
000
000
喷漆
250
000
动力系统制造和装配
600
000
总组装
250
000
车轴制造和装配
500
000
广告
1
000
000
板件轧压
1
000
000~2
000
000
金融
2
000
000~5
000
000
12.根据材料,该企业要达到规模效益所需的产量下限应该为年生产量(  )
A.1
000
000辆
B.2
000
000辆
C.5
000
000辆
D.250
000辆
13.汽车工业属于(  )
A.技术密集型工业
B.原料密集型工业
C.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14.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跨国企业,生产布局趋向分散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工业技术
B.就近获取原料
C.扩大市场份额
D.获取廉价劳动力及较低地租
二、综合题
15.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1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2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图2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
(4)试分析图2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考题的重点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工业分散的原因与优势、工业联系的主要形式是重点内容,也是考题的切入点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1.A [由图可知①~⑥环节,前面环节是后面环节的原料(零部件),属于工序上的联系。]
2.B [不同的元件生产分散在不同的国家。]
3.A [工业分散是从全球寻求最佳区位或是靠近市场、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4.B [十堰市是在汽车制造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A [大庆石油城的位置接近原料产地。]
6.A [工业集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工业联系。]
7.B [中山、广州生产的零部件少而运输距离远,生产成本高,适宜布局产品短小、轻薄,利润较高的零部件厂。]
8.A [甘蔗制糖厂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势力较小,不能形成工业城市。]
9.A [汽车工业各生产部门由于协作关系的要求,往往集中布局。]
10.B 11.C [第10题,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租金低,可降低生产成本。第11题,核心零部件,技术含量高,在本国生产。]
12.A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达到1
000
000辆时,各个部件才都能满足获取最低生产成本的生产量。所以1
000
000辆是该企业要达到规模效益所需的产量下限。]
13.D [从表中能看出汽车工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同时汽车工业是传统工业,不属于高新技术工业,应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
14.C [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跨国企业,生产布局分散到各主要消费市场,主要目的是就近占领市场,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15.(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钢铁 森林
(4)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从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