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
同步练习
1.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开辟所依据的原理是
(
)
A.开发区劳动力充足
B.有工序上的联系的工厂自发地在地理上相互接近
C.把生产上工序上的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
D.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2.下列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地域都是自发形成的
B.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C.形成工业地域,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城市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郊,紧临南京港和南京长江二桥,是南京重要的石化、汽车、电子、建材工业区,毗邻的仙林大学城,环境优美。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内各企业之间都有密切的投入与产出联系
B.区内各企业之间都有密切的信息联系
C.各企业由于共用基础设施而聚集在一起
D.该工业区是自发形成的
4.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其最有利条件是( )
A.临近长江,水运便利
B.临近大学城,科技力量雄厚
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气候宜人,地形平坦
读图,回答5~7题。
5.图甲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A.空间联系
B.技术联系
C.信息联系
D.工序上的联系
6.从图甲所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可集聚的主要工厂有
A.食品厂—啤酒厂
B.铸钢厂一轧钢厂
C.自行车厂一电视机厂
D.皮革厂一纺织厂
7.图乙所示工厂零部件生产全球化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原材料
B.寻找最优区位
C.降低运输成本
D.减少劳动力
读“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图,回答8—9题。
8.1988年至2005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特点是
A.彩电制造业工业集聚逐步增强
B.实现了由内陆向沿海的空间转移
C.四川彩电业空间转移不明显
D.未来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全部集聚于沿海地区
9.影响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和土地
B.市场和交通
C.政策和信息通达性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据此回答10-11题:
10.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
)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11.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能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回答12—13题。
1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13.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①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
②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③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
④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基尼系数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完成14—15题。
14.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食品加工业
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15.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
A.技术因素
B.自然资源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市场因素
16.
下图是我国某地1990年和2010年工业布局模式图。
2000年后,该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更多的投资,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完善了基础设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2010年与1990年相比,工业企业的主要变化有: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该地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据的原理是
。
(3)如果企业1、4、5、6等有很强工序上的联系,试分析其如此布局的益处:
①
;②
;
③
。
17.19世纪以后,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变化。读“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为它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企业,以及加工它的副产品(包括下脚料和“三废”)的企业,都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
(1)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该地区工业集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联系?
(3)钢铁厂的工业集聚具有哪些优势?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练案)答案
1.D
解析: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使工厂能共用基础设施。
2.B
解析:除了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还有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相互接近的工厂较多,因此钢铁工业区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工业地域不一定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
3.C
4.B
解析: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是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政府投放一定资金,将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好,并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驻,从而形成工业地域。电子信息产业的区位选择一是便利的交通(航空);二是优美的环境;三是近大学、科研机构(最主要的)。
5.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上一工厂的产品是下一工厂的原料,即投入—产出联系
6.B
7.B
8.A
解析:由图中变化可以看出,彩电制造业逐步集聚。
9.D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彩电制造工业趋向于劳动力价格较低,技术水平较高的中东部地区。
10.D
解析: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从而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11.B
解析:广西平果县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丰富。
12.B解析:由图可知该公司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在发展壮大,其品牌、管理、技术的优势自然不会失去,但成本的优势可能因在发达国家工资支出增加等因素而逐渐失去。
13.D
解析:从“设计”角度分析四个选项,生产能力、管理水平是在产品设计以后的工作,并不对设计产生大的影响。产品要卖出去,关键要抢占市场,而抢占市场的关键在于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取决于该国消费文化。
14.C 15.D 解析:据图可读出,明显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市场因素导致该产业向我国东南沿海集中。
16.(1)企业数量增多 工业相对集中分布 (2)共用基础设施 (3)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17.(1)早期(19世纪初)钢铁工业趋向于煤产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向铁矿区,20世纪50年代后,在临海港口(消费区)布局。
(2)以工序联系为基础的工业联系。
(3)有助于企业间交流信息,加强技术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集约利用土地,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相关企业的集聚,也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