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22: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并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2.
理解工业的分散与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分散是为了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重点难点】
1.
工业集聚和分散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法指导】
“工业的联系”以读图法进行学习,“工业的积聚和分散”,“工业地域”以对比法和读图法进行学习
【知识链接】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1)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______。(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工业区的_________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____________。2.工业集聚(1)形成:具有_________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2)作用: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_________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___________,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_____效益;还可以共同利用__________,节约生产建设投资。3.工业地域(1)概念:_________而形成的地域。(2)分类
①按形成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________上的工业联
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共用______________②按性质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比较_____工业地域面积__,协作企业多,生产
规模__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工业联系____,规模___,工厂少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1)原因:发挥不同地方的_________。(2)表现①________、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_____________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______________生产厂家分布在许多地方。(3)结果:引发工业的联系。2.工业的地域联系(1)条件:现代化的_________方式,现代化的_______和手段。(2)意义:促进地域之间____、物质和______等的流动。
【学习过程】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工业联系表现举例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2.工业集聚
[迁移应用]
1.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  )①汽车厂
②食品厂
③化纤厂
④造船厂
⑤机床厂
⑥电视机厂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⑤
D.①④⑤【答案】 D
【解析】 钢铁厂生产出钢铁产品,是许多工厂的工业原料,特别是钢铁产品需要量大的汽车厂、造船厂、机床厂等工厂需要接近钢铁厂布局,以就近获得原材料(钢铁产品)供应,以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化纤厂与化学工业有密切联系,可布局在一起。食品厂和电视机厂都需要洁净的环境条件,不宜布局在污染较严重的钢铁厂附近。3.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其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形成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地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而形成的工业地域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发展潜力多为传统工业,结构较单一,改造困难经济、环境效益较高经济、环境效益较高举例传统工业区一般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上海金山卫石化工业区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比较见下表 工业部门发展条件区域特点发
育程
度低
的工
业地
域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的潜力较小发
育程
度高
的工
业地
域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迁移应用]
2.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度低
③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④钢铁工业区、石化工业区是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业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形成工业地域。钢铁和石化工业区,生产过程复杂,设备大,管线长、潜力大,常扩展为工业城市,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表现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支持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迁移应用]
3.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答案】 A【解析】 东南亚经济相对较落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硅谷”设分厂是受廉价劳动力的驱动;在新疆建纺织厂主要是因为原料丰富;鲁尔区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主要是为节省运输费用;瑞士技术水平高,所以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基础达标】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
B.钢铁厂C.玻璃厂
D.化工厂2.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存在上下游产业关系的是(  )A.水泥厂与供热厂
B.石膏板材厂与水泥厂C.发电厂与H厂
D.污水处理厂与H厂我国的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因此我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过去几年,外企开始纷纷从我国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印尼政府主管经贸的官员曾透露,仅仅在制鞋业这一个领域,就有不少企业从我国转移到印尼,在过去4年为印尼带来1.8亿美元的投资。据此回答3~5题。3.我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A.机械化
B.精致农业C.休闲农业
D.集体农场4.外企纷纷从我国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原因是(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土地价格便宜③科技发达
④政策的支持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东南亚各国尽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其在吸引外资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资金
B.技术C.劳动力
D.交通运输6.美国的钢铁企业在发展初期是利用当地煤炭和小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小厂。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以后,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变化。读“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为它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企业,以及加工它的副产品(包括下脚料和“三废”)的企业,都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地区工业集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联系?(3)钢铁厂的工业集聚具有哪些优势?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读“苏北某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回答1~2题。单位鑫达制衣宝娜斯袜业美欧电子股份公司奥光玩具工种缝纫工各类工种操作工操作工名额300人800人1
000人250人条件初中18~40岁初中18岁以上 女初中16~26岁初中18~45岁 女月薪800~1
200元约1
000元900~1
400元800~1
100元1.该开发区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A.劳动力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2.表中企业聚集于同一开发区的原因不可能是(  )A.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B.存在原料与产品上的联系C.政府的行政规划D.降低生产成本2011年10月5日,“创新乔布斯”——苹果前行政总裁因病去世。生前他“让苹果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用
iPod
颠覆了音乐,用
iPhone
颠覆了手机,用
iMac
颠覆了电脑,又用
Pixar
颠覆了电影。读“iPod
产业链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显示了
iPod
生产的(  )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升级现象C.产业集聚现象
D.产业分散现象4.iPod
产品在我国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  )A.iPod
产品市场广大B.高速铁路等交通的迅速发展C.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提高D.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明代学者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记载:“北土广树(指棉花)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即形成“北棉南运,南布北运”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纺织工业迅猛发展,至1990年石家庄市共有县以上棉纺织企业22个。2007年底该市最大的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见下图)。据此完成5~6题。5.明初形成棉花产业布局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  )A生产技术
B.劳动力C.交通
D.市场6.与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无关的是(  )A.土地成本
B.劳动力成本C.政府的产业政策
D.城市规划读“某产业链示意图”,回答7~8题。7.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  )A.钢铁
B.汽车制造C.汽车销售
D.机械8.目前,该产业许多世界著名企业进军我国,最主要的是因为我国的(  )A.劳动力廉价
B.设计、研发力量雄厚C.市场前景广阔
D.原材料成本低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9~10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9.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10.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C.原料
D.技术(2011·海南高考)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1~12题。1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
B.设计C.零部件生产
D.组装1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材料2: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1)简述我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①基地与②基地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
(3)阐述中国石化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14.(2012·全国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原料
基础设施
廉价的劳动力2、工业联系
信息交流
生产成本
规模
基础设施3、工业集聚
生产工序
空间和信息
复杂


简单
小二、1、区位优势
体积小
电子产品组装
各种零部件2、交通运输
通信技术
人员
信息
[基础达标]
1.A 2.C
3.A 4.A 5.D6.(1)早期(19世纪初)钢铁工业趋向于煤产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向铁矿区,20世纪50年代后,在临海港口(消费区)布局。(2)以工序联系为基础的工业联系。(3)有助于企业间交流信息,加强技术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集约利用土地,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相关企业的集聚,也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
[拓展提升]
1.A 2.B
3.D 4.D
5.A 6.B
7.B 8.C
9.C 10.D
11.D 12.B13.(1)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东部)地区较稠密,内陆(中西部)地区较稀疏;北部地区较稠密,南部地区较稀疏。(2)①基地石油资源丰富,石化产业基础雄厚,消费市场广阔。②基地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便利。(3)①石化工业专业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②加强各企业的信息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运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中间产品,实现生产一体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14.(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