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1: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2.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军事订货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回答3~5题

3.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A.消费市场较广
B.技术水平较高
C.劳动力价格较低
D.资金较雄厚
4.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5.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A.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
D.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硅谷”南北长48
km,东西宽16
km。1950年,这里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农业区,现在是美国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这里有三个高速公路系统和其他密如蛛网的公路、街道;在低山和海湾之间,在浓密的绿荫下,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掩映在田园诗般优美恬静的气氛中,这里的工厂没有高耸的烟囱,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各公司的门前及院内空地上都是嫩绿的草坪或各色鲜花和观赏树木。据此回答6~8题。
6.“硅谷”工业区兴起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基础
B.交通因素
C.环境因素
D.知识和技术
7.“硅谷”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显著特点是(  )
A.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B.工业产品多具有“重、厚、长、大”的特征
C.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D.自动化程度低,多为手工劳动,增长速度慢
8.“硅谷”工业区的特色和优势在于(  )
A.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阳光充足
B.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
C.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电子工业企业仍在向该区集中
D.哈佛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温州是我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占到70%左右,逐渐将韩国和欧洲的打火机挤出了市场。欧盟以温州打火机无安全锁和有倾销嫌疑,大幅加征关税。由于温州打火机的生产商都是各自直接面对欧洲市场,此时不得不联合起来应付欧盟制定的贸易条款。据此回答9~12题。
9.打火机的生产属于哪一类企业?(  )
A.劳动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10.温州打火机迅速占领欧洲市场的原因是(  )
A.品质优良
B.技术含量高
C.距欧洲比韩国近
D.价格低
11.有关温州打火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集中程度高
B.面向世界市场,研发费用高
C.应建立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D.要进一步扩大个体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1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我国温州地区的乡镇工业相比,共同点是(  )
A.技术力量强
B.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C.形成了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D.生产过程集中
下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14.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B.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
15.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特点
是(  )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16.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
读欧洲部分区域简图,回答17~18题。
17.甲为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该区(  )
A.资本集中程度高
B.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C.生产过程较分散
D.以高技术工业为主
18.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乙地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其原因有(  )
①产钢国增多
②钢出口国增多
③钢产品的替
代品广泛应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北京海淀区,目前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有50多家在此登记注册,其中包括三井物产、NTT株式会社、西门子公司、惠普公司、宝洁公司、摩托罗拉、微软公司等。读图,回答19~21题。
19.世界著名公司纷纷落脚此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劳动力和地价便宜 ②优惠的政策条件 ③环境优美,大气质量好 ④人才优势,信息高效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0.与材料中布局相似的区域有(  )
①英国的伯明翰地区 ②印度的班加罗尔 ③日本东京附近的筑波地区 ④荷兰的鹿特丹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欧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占全球的绝大部分份额,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优美 
②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④高速交通的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温州制造业和美国“硅谷”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据此回答22~24题。
22.两地产业集群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高科技产业集群
B.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
C.从业人员都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D.都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技术升级
23.关于温州制造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企业以原料导向型为主
B.劳动力的投入比重仍比较大
C.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
D.产品大量销往国外
24.“硅谷”的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这是因为(  )
A.新厂址地理位置更安全
B.新厂址交通更便捷
C.“硅谷”的土地被使用殆尽
D.“硅谷”的污染日渐严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2分,26题20分,27题20分,共52分)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意大利新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的主要条件基本相似的是:






(2)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特点相似之处是:








(3)从A、B两幅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某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我国某乡镇企业  
  ,而意大利新工业区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对我国乡镇企业可借鉴之处是

26.目前一个争相建立中国“硅谷”(包括“光谷”)的热潮正在全国掀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已经先后提出在今后5~10年内建成“中国硅谷”“华中硅谷”“西部硅谷”的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政策倾向、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硅谷”的称谓源于____________(国家),区内以_____________为主。
(2)与北京相比,从区域位置角度来分析深圳建设“硅谷”的优势与不足。
(3)我国“硅谷”要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应各自承担哪些职责?
(4)你赞成争相建立中国“硅谷”的做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5)简要分析“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这一观点。
27.读美国东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鞍山、本溪都有钢铁工业分布,影响上述地区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2)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试分析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
(3)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出现衰落,工业向南部扩散,南部新兴工业兴起,主要新兴工业部门有  
  、  
  。
(4)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着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及对策。
答案与解析
1.C 2.D 解析:1.新工业区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意大利普拉托为代表的新工业区,这类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对于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要求不高,所以B项错误。一类是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区,这类工业区主要生产高技术产品,并不全是轻工业产品,所以A、D项错误。而这两类工业区中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乙图为美国“硅谷”,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位置、气候、交通是共同条件。军事订货是美国“硅谷”所特有的条件。
3.C
4.B
5.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甲乙两国的经济发展差异,进一步推理工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3.据图可知,甲为墨西哥、乙为美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则为发达国家。故墨西哥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价格较低。4.甲国北部“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强调边境位置,因此该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5.考查边境工业区发展评价,四个选项比较,只有“甲国的城镇化水平”符合题目要求;大量工业的迁入可能使甲国的环境恶化,B错误;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与乙国的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关系不大,C、D错误。
6.D 7.C 8.B 解析:6.审题时要突出“主导因素”,新兴的电子工业兴起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技术。7.硅谷是新兴电子工业基地,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8.“硅谷”的“特色和优势”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B项是超越世界上其他新工业区的地方。
9.A
10.D
11.C
12.B
解析:9.打火机的生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10.温州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生产成本低,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11.应借鉴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经验。1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我国温州地区均属于新兴工业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传统工业部门的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
13.D 14.B 解析:13.鞍山及所在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资源、能源保证。
14.老工业区有自身的基础条件,重新振兴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引进和发展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可以继续繁荣地区经济。在继续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改善环境、治理污染也十分重要。
15.D 16.B 解析:15.从图中可知,经济结构调整后化学工业比重上升,钢铁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由图无法判断第一产业的变化情况。16.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炼铁厂向西转移,靠近荷兰的鹿特丹港,能降低运输费用。
17.C
18.D
解析:由图可知,甲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以轻工业、中小企业为主和以分散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工业区;乙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产钢国逐渐增多,钢出口国增多,钢产品的替代品也被广泛地应用,使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
19.D 20.B 21.C 解析:北京海淀区高校、科研机构众多,政策优惠,吸引大量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班加罗尔和筑波都是高科技中心。欧美日高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高速交通发达,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条件优越。
22.B
23.A
24.C
解析:22.由材料描述的两地都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得知,两地人们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23.温州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是类似于意大利普拉托的生产模式。该地区大多数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的投入较大,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产品大量销往国外。24.“硅谷”企业把新工厂分散到各地,主要是因为“硅谷”的土地被使用殆尽,分散到这些地区可充分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及土地,以及住房租金低的优势。
25.(1)大批廉价劳动力 经济开放程度高 政府的大力支持 (2)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资本的集中程度低 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3)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等都由同一家企业完成,没有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彼此联系的联合企业 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4)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和生产企业紧密联系,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的联合企业,建立相互依赖、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兴工业区区位条件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在发展和生产特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26.(1)美国
高科技工业(或电子工业)
(2)与北京相比,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和澳门,对外联系方便,便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输出,但深圳的知名大学与科研机构不多,科技实力不强。(3)大学、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政府营造广阔宽松的创业空间、良好的法制环境;企业放眼世界,将企业做大做强。(4)略。(言之有理即可)(5)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美国的“硅谷”堪称高科技工业的杰出代表,区内以电子工业为主。(2)高技术工业的一大特点是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这是北京有别于深圳的优势。(3)(4)(5)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7.(1)原料、燃料 (2)工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雄厚;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周围地区的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等。(3)航天工业 电子工业 (4)原因: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变化;经济增长点转移到新兴工业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对策: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完善交通网;治理环境等。
解析:(1)两工业区都是在原料、燃料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工业区。(2)两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3)美国南部新兴工业部门主要有电子、宇航等。(4)可以运用鲁尔区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