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皮肤
黏膜
第一道防线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第二道防线
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乙同学不慎被轻微咬伤
甲同学手被猫舔舐到
①处置伤口
②立即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清洗暴露部位,
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阐述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机制(生命观念)
2、通过模型构建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科学探究)
3、通过思考与讨论明确体液免疫中各细胞的相互配合。(科学思维)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二次免疫的特点及重要性体会免疫调节在生活中的作用。(社会责任)
乙同学不慎被轻微咬伤
【问题1】:为什么吞噬细胞只吞噬病毒,不吞噬自身正常组织细胞呢?
任务1
自主阅读课本71页,结合右图模型回答以下问题(3分钟)
1.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己方”?
2.免疫系统如何识别“敌方”?
3.识别工具是?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人体所有细胞膜表面都有一组蛋白质作为分子标签。
作为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有各自的身份标签他们侵入人体时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分子标签
分子标签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抗原决定簇
快问快答
人体中是否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身份标签
2.人体细胞的身份标签与病毒的是否相同
3.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病毒表面的身份标签是否体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②立即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乙同学不慎被轻微咬伤
甲同学手被猫舔舐到
①处置伤口
清洗暴露部位,
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问题2】:注射疫苗后,乙同学身体内会产生什么物质来对抗狂犬病毒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抗原
狂犬疫苗
相当于
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抗体
【问题3】:抗体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体液免疫
资料1 19世纪末,科学家贝林发现感染过白喉的小白鼠血清中存在某种对抗白喉杆菌毒素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抗毒素”——后来被命名为“抗体”。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2 1890年,德国学者埃利希提出原始的体液免疫学说,认为血清中存在的抗菌物质在抗感染免疫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埃利希荣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作战”
贝林
埃利希
(1)资料1和2说明体液免疫主要的“作战武器”是什么?
任务2
阅读学案上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4分钟)
资料3 1948年,法格雷乌斯证明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转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
资料4 1967年,克拉曼和米切尔等科学家证实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协同作用。
资料5 1970年,米勒证实辅助性T细胞虽不产生抗体,但能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
T细胞和B细胞等。
辅助性T细胞协助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
法格雷乌
克拉曼
米切尔
米勒
(2)综合资料3、4、5中三个研究结果分析:抗体的产生过程涉及哪些细胞?这些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资料6 20世纪70年代,乌纳努埃等证明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983年,哈斯基乌斯等证实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MHC的受体分子。
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加工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辅助性T细胞)。
乌纳努埃(图左)
哈斯基乌斯
(3)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体液免疫过程还与什么细胞有关?这些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体液免疫的过程
各小组利用提供的教学模具,构建狂犬病毒初次入侵引起的体液免疫过程的模型图,并派出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模型图,并负责讲解。
任务3
小组活动(5分钟)
我来当评委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病原体
狂犬疫苗
相当于
抗体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产生
分泌
增 殖分 化
浆细胞
摄取
处理
呈递
结合
第二信号
分裂、分化 并分泌
促进
细胞因子
第一信号
记忆B细胞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二、体液免疫
(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2)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的细胞中,哪些能识别抗原?哪些不能识别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能识别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不能识别抗原: 浆细胞
(3)上述免疫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哪些不能?
有特异性: 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无特异性: 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
二、体液免疫
思考:
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①识别APC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 ②激活B细胞;
③分泌细胞因子
(4)B细胞活化的条件
①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一信号)
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第二信号)
③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6)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有怎样的作用?
(7)抗体的作用是什么?抗体是否可直接导致抗原死亡?
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使病原体进一步形成沉淀等
【问题5】:狂犬疫苗只需要接种一针就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吗?
资料2:狂犬病毒疫苗暴露后免疫使用原则
“2-1-1”程序
二、体液免疫
思考1:图中哪条曲线代表抗体浓度变化?哪条曲线代表患病程度变化?
思考2:根据右图,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更快速、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更多。
____为抗体浓度变化;
____为患病程度变化;
b
a
思考3:为什么二次免疫更快、更强?
①记忆细胞直接增殖、分化。②产生的抗体更多。
任务4:探究二次免疫的特点
用虚线将机体再次接触狂犬病毒(二次免疫)的过程补充到体液免疫概念模型中。
任务4:探究二次免疫的特点
二、体液免疫
学生活动
二、体液免疫
处理
呈递
结合
第一信号
分裂、分化 并分泌
分裂分化
促进
产生分泌
第二信号
特异性结合
相同抗原再次刺激
分化
摄取
增殖
(二次免疫)
注意:二次免疫发生的过程中,初次免疫依然会发生。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相关信息:每种B淋巴细胞都能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抗原吗?
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课堂小结:
——MHC
(两个信号)
特点:更快、更强
(1)病毒、细菌、机体细胞都有分子标签,其本质一般为蛋白质( )
(2)抗体与抗原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3)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4)辅助性T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 )
(5)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
×
√
√
√
概念检测
2024年9月28日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它的宣传主题是“打破狂犬病界限”。旨在全面提升全民对狂犬病防治问题的关注。
我国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在逐年下降,但仍未消除。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官方统计
疫苗预防、及时、科学规范的进行暴露预防处置是个体预防狂犬病最主要的手段。
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几种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同学相互交流展示。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