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的观点
2.简述人地中心论。
3.简述人地伙伴论。
能力目标: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德育目标:
谋求人地关系的统一
,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
[教学重点]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进而加以利用。
[教学难点]
人地伙伴论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法、讲解法、自学法和讨论法,并结合有关资料和图片来完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问题。
[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说明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为此,教材由创设问题情景入手,从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历史局限及其影响等方面,分别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三中人地关系思想进行了阐述,脉络清晰,层次递进。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漫长而曲折,但人类谋求人地关系的统一,努力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课本2-1-2图,回答:
从纬度位置看,世界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与世界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之处?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根据其生长习性,在北半球一般分布在北纬18 左右。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却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区之一。
这一案例,对我们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启迪?
西双版纳虽然纬度偏高,但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生长,当地居民积极引进天然橡胶,并对其品种予以改良和精选,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区。这一案例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那么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所经历的阶段不同,那么主要有那几种不同的观点呢?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地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三个阶段。
地理环境决定论(板书)
1、发展过程(板书)
问题: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如何?
答:低下并且发展缓慢。
问题:早期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还是小?
答: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也就是说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结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在古希腊时代,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
核心思想是什么?学生看书:
2、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板书)
结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的适应环境。
束缚了人类的主管能动性
问题:结合知识窗自学: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谁?著作?
拉采尔《人类地理学》
讨论:该观点的历史局限是什么?
3、历史局限(板书)
结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承转: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人类中心论(板书)
1、发展过程(板书)
展示标语口号:“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讨论:这些言行的过激在什么地方?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有何危害?
问题:人类中心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板书)
答: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人类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追求和征服自然。
讨论:该观点的历史局限是什么?
3、历史局限
结论: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问题:美国和前苏联大规模地开垦草原,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导致什么后果?
危害: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重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中心论则重视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但是两者都只是片面夸大于问题的一面,忽视了一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悲观派和乐观派的大论战。分组讨论问题:
正方:悲观派
反方:乐观派
两派的主要观点?
结论:悲观派如果世界在人口、工业、粮食生产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按照当时的增长率继续下去,那么未来100年内地球上的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将不可抑制地下降,避免这种情况法省得最好办法是限制经济增长甚至“零增长”。
乐观派:环境污染并非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不可避免的后果,而且技术进步本身还提供了消除污染的可能性;自然资源储量虽然在减少,但技术进步也可不断制造和发现新的资源;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承转: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人地伙伴论(板书)
发展过程(板书)
核心思想及意义(板书)
学生自学讨论在班内交流
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人地伙伴论的意义是什么?
结论:1、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2、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同学们阅读知识窗: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加深了人地伙伴论的认识。
资料:我国一些海区曾因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近年来,采取伏季休渔措施后,渔业资源得以恢复,鱼产量又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两种不同的捕鱼观念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不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小结]: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列表比较三种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
产生前提
核心思想
产生结果
理论评价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人类中心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
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人地关系的另一种极端认识
人地伙伴论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反思并意识到以往经济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人地关系和谐统一,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是建立在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时间的新思维观点
[板书设计]: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理环境决定论
发展过程
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
历史局限
人地中心论
1、发展过程
2、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
3、历史局限
人地伙伴论
1、发展过程
2、核心思想及意义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有关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伙伴论---人地中心论
B、人地中心论---地路环境决定论---人地伙伴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中心论---人地伙伴论
D、人地伙伴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中心论
2、地理环境决定论(
)
是人地关系思想最早的一种观点
首先是在德国,人们逐渐萌生的一种思想
核心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从人类自身需要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该理论夸大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3、人地中心论的思想主张(
)
自然是主宰,人类必须完全适应于自然
人类应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人类是能动的,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利用和征服自然。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4-7题:
4、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5、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6、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7、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8、下列人类活动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围湖造田
B、三北防护林的建设
C、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
D、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B
6D
7A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