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完成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并未恶化
B.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些科学的萌芽
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D.大规模的耕地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
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15世纪以来
B.16世纪以来
C.18世纪以来
D.19世纪以来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4.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
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
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
④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的反馈作用对人类都是不利的
B.环境问题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C.环境问题是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D.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
7.下列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
C.土地荒漠化
D.水源枯竭
8.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发电厂向大气排放烟尘
9.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B.发展中国家常将污染物转移至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可自行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
D.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10.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11.“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1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13.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A.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
B.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
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14.下列生活习惯或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使用塑料薄膜方便袋购物
C.将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再生纸张
15.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
A.蟒蛇皮背包
B.含磷洗衣粉
C.一次性木筷
D.无氟冰箱
16.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减少固体垃圾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移风易俗
17.发展绿色食品,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8.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其特点是
A.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B.无毒无害、节约资源
C.低毒无害、节约资源
D.无毒少害、节约资源
19.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主张
A.自然是主宰,人类必须完全适应于自然
B.人类是能动的,人类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D.宁可舍弃发展,也要保护好子孙后代生存的环境
20.可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A.实施环境标志认证
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C.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
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21—23题。
21.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23.①对②的影响是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产废弃物
C.产生生活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据此回答24—25题。
24.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
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
D.治理污染
2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总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它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据此,回答26—28题。
26.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D.发展工业,污水排入江河
27.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全球变暖
B.破坏性地震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
28.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南斯拉夫的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牲畜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肥料,森林保持水土,河池润泽草木,……,据此回答29—30题。
29.解决该农场居民生活燃料的最理想措施是
A.从场外购进煤炭或石油
B.砍伐森林或秸杆作燃料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牲畜粪便、作物秸杆和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30.对照上述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发现,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南方丘陵山区出现的“以粮为纲,全面砍光;开山种粮,越种越荒”的状况,其原因在于
A.季风气候下降水量不稳定
B.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红壤比较贫瘠
C.开山破坏了原有地形
D.没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
二、综合分析题(共40分)
1.读右图,回答下列:
(1)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
的生存,要
保
持适度的
规模,合理开发利用
,处理好
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2)B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性原则;中外公众是消费者,又是
者,也是环境的
者,我们要自觉接受
和
的教育和培训,监督
和
活动,积极购买
商品。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对生态环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再生纸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提高全民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的意识和实施能力,促进___________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3.下列图表表示清洁生产过程,请看图回答:
(1)请将下列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
A.产品废弃处置
B.产品批发零售
C.产品生产制造
D.产品包装运输
E.产品使用回收
F.原材料加工
G.资源的摄取
(2)清洁生产从_________到生产制造、到消费使用和________等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____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4)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__。
(5)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
(6)实现清洁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是依靠_________才能达到目的。
4.读下图所示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5.读下面“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三条曲线表示
20
世纪末以前,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发展的趋势是:
①人口曲线呈______________状。
②资源曲线呈______________状。
③环境污染曲线呈__________状。
④三条曲线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
(2)为了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同,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性三大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1.B
2.C
3.A
4.D
5.C
6.C
7.B
8.A
9.D
10.A
11.C
12.D
13.D
14.B
15.D
16.C
17.D
18.A
19.C
20.C 21.D22.C23.C24.A25.D26.C27.B28.A29.D30.D
二、1.(1)物种
人口
自然资源
发展经济(2)共同
生产
管理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决策
经济
生态标志
2.(1)充分利用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减少大气污染,避免交通拥挤等其他问题
(3)可以循环使用,并减少污染 (4)思想道德
科学文化
可持续发展
公众
3.(1)从左下顺时针方向依次为G、F、C、(D、B)、E、A
(2)原料开采
废弃物处理
(3)能源
生产
(4)废弃物
源头
生产过程
(5)经济
环境(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
4.(1)(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
(2)臭氧层
平流层
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3)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气温升高、干旱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5.(1)①上升
②下降
③上升
④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2)可持续发展
公平
持续
共同
B
D
环境